第一卷 奇点曙光
第十一章 国家的终末 (2040年)
2040年6月的雅典,卫城的风裹着咸湿的海腥味,掠过帕特农神庙残缺的柱廊。广场中央的旗杆下,聚集着三万人——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兵,胸前挂着褪色的勋章;有抱着婴儿的母亲,手中的希腊国旗被攥得发皱;还有背着吉他的青年,琴盒上贴着“UEC欢迎你”的贴纸。
“十、九、八……”
人群中的倒计时声像一根细弦,绷得人心脏发紧。82岁的老战士迪米特里斯站在最前排,他的军礼服洗得发白,肩章上的“希腊独立战争英雄”徽章在晨光中泛着暗金。他望着旗杆顶端的蓝白条纹国旗——那是他父亲在1940年抵抗意大利入侵时亲手缝制的,此刻正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底下暗红色的UEC旗帜边缘。
“三、二、一。”
升旗手的手指松开。蓝白国旗缓缓降下,像一片被风揉皱的云。人群中传来抽噎声,迪米特里斯的老伴玛丽亚捂住嘴,泪水顺着皱纹滑落——她记得1967年军政府上台时,这面国旗曾被血浸透;记得1981年加入欧共体时,国旗与欧盟旗并列飘扬;而今天,它将永远降下,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
“希腊共和国,”扩音器里传来总统帕纳约蒂斯的声音,他的喉结动了动,“自1821年独立以来,我们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信念,走过两百年风雨。但今天,我们选择放下‘国家’的壳,因为人类文明的未来,不在边界之内,而在星辰之下。”
他转向身后的UEC旗帜——那是一面由七种颜色渐变组成的旗帜,中心是欧拉标志性的“星环”图案,周围环绕着地球经纬线。当国旗完全降下时,UEC旗帜恰好升至顶端,在风中舒展成一片流动的光。
“看!”人群中有人喊。
迪米特里斯抬头,看见孙女的手机屏幕亮着——视频里,雅典的小学教室正在首播:“老师,为什么我们的国旗变成这样了?”扎羊角辫的女孩指着屏幕里的新旗帜,“这是……所有小朋友的国旗吗?”
“是的,”老师的笑容温柔,“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旗。”
广场角落,卖橄榄的小贩科斯塔斯抹了把脸。他的摊位前摆着两筐橄榄:一筐用蓝白条纹布包裹(那是他父亲传下来的老规矩),另一筐用UEC旗帜图案的布包裹(今天刚换的)。“昨天有个老顾客说,我该扔了旧布。”他抓起一把橄榄塞进顾客手里,“可我说,旧布要留着,新布也要挂——我们的故事,哪能说丢就丢?”
人群中响起零星的掌声。迪米特里斯望着身边的玛丽亚,发现她正盯着UEC旗帜上的星环发呆。“像不像我们小时候,在圣托里尼看的星空?”她轻声说,“那时候我们总说,星星是神的眼睛。现在才明白,星星是人类的眼睛——我们终于学会,用同一片星空看彼此。”
“全体肃立!”升旗手的声音响起。
UEC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星环图案与帕特农神庙的柱式在晨光中重叠。迪米特里斯突然想起1944年10月,他所在的游击队攻占雅典时,第一面希腊国旗就是在这根旗杆上升起的。那时他以为,这面旗会永远飘扬;那时他不知道,所谓“永远”,不过是人类给自己织的茧。
“敬礼!”
人群自发地抬起右手。老战士的军礼不再是对某个政权的效忠,而是对文明的致敬;年轻人的击掌不再是对旧秩序的反抗,而是对新可能的期待;婴儿的啼哭不再是对陌生的恐惧,而是对未来的宣告。
仪式结束后,迪米特里斯牵着孙女的手,走向卫城博物馆。玻璃展柜里,他的军礼服、父亲的缝纫工具、1967年的血旗,与UEC的第一面旗帜并列陈列。解说员的声音从喇叭里传来:“国家的终末,不是文明的终结,而是文明的升维。当‘我们’取代‘我’,当‘共同’超越‘独特’,人类终于学会,用更辽阔的视角,书写自己的故事。”
暮色降临时,广场上燃起了篝火。科斯塔斯的橄榄摊前围满了人,他往每个顾客的纸袋里多塞了两颗橄榄:“尝尝看,今年的橄榄特别甜——因为风里有了新味道。”
玛丽亚握着迪米特里斯的手,指着天上的星环旗:“你看,它和两百年前的国旗不一样,可星星还是那些星星。”
“不一样的是,”迪米特里斯望着篝火中跳跃的笑脸,“我们终于懂得,星星的意义,不是划分边界,而是照亮彼此。”
同一时刻,苏黎世欧拉实验室的全息屏上,“全球国家演化图谱”正在更新。最后一个红色节点(希腊)熄灭,整个地球被淡蓝色的“UEC联合政体”覆盖。徐川站在控制台前,手机里存着小棠发来的视频:
画面里,小棠举着画纸,背景是雅典的UEC旗帜。“爸爸,”她奶声奶气地说,“老师说,旧国家的星星会变成UEC星星的一部分。那我的画里,要画好多好多星星,连成一条河!”
画纸的右下角,用彩色蜡笔写着:“国家的终末,是故事的开始。”
徐川望着屏幕里的女儿,又看了看实验室外的夜空——那里没有希腊国旗,没有UEC旗帜,只有亘古不变的星群。他想起二十年前在清华听的讲座,老教授说过的话:“文明的进步,从来不是‘消灭过去’,而是‘拥抱过去’。当我们学会把‘国家’写成‘我们’,把‘边界’画成‘桥梁’,人类的故事,才刚刚翻到最精彩的一页。”
实验室的广播突然响起晨间新闻:“据UEC文化部消息,全球首座‘国家记忆博物馆’将于下月在雅典落成,展品包括各国国旗、国徽、历史文献及普通民众的‘记忆物件’。馆长表示:‘我们不删除过去,只让过去与未来对话。’”
徐川关掉广播,转身时瞥见墙上的时钟——显示着“2040年6月15日20:17”。
这一天,最后一个主权国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但这不是终结,而是开始。
正如小棠在画里写的:“星星没有消失,它们只是换了名字,继续照亮我们。”
而新的故事,正由所有人类共同书写。
(http://www.220book.com/book/VU1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