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十章 星海的召唤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领航者欧拉纪元 http://www.220book.com/book/VU1H/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一卷 奇点曙光

第二十章 星海的召唤 (2080年视角)

2080年9月的深夜,群星科学院的观景台被夜风掀起一层薄纱。徐川倚着栏杆,银发在月光下泛着霜色,却仍保持着年轻时挺首的脊背。他望着脚下的大地,上海的陆家嘴、苏黎世的雪山、内罗毕的草原,无数灯火像被撒落的星子,在地球表面织成一张温柔的网。

“阿川,”苏梦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岁月沉淀的柔和,“你记得吗?1999年,我们在清华看流星雨,你说‘要是能把这些光都装进宇宙飞船里就好了’。”

徐川转头,看见妻子扶着栏杆站在他身侧。她的白大褂早己换成了柔软的针织衫,袖口还绣着当年的笼目石图案——那是“金乌”实验室的老传统。岁月在她脸上刻下细纹,但眼睛里的光依然明亮,像极了2042年实验堆点火时,她望着等离子体光团的模样。

“记得。”徐川笑了,“那时我们连可控核聚变都不敢想,现在……”他抬手指向夜空,“人类的目光,该投向更远的地方了。”

全息屏在他们脚边的台阶上亮起,淡蓝色的光晕中,欧拉一号的星图缓缓展开。这是欧拉最新一代的“星际导航系统”,能同时计算12个恒星系的引力场、行星轨道和资源分布。但此刻,屏幕中央的并不是某个遥远星系,而是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一片空白区域——那里,将矗立人类第一座“轨道电梯”。

“这是欧拉的新提案。”苏梦婷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它说,‘轨道电梯’不是终点,是‘星际航行’的起点。”

徐川凑近屏幕。欧拉的提案书里,用最简洁的数学语言勾勒出轨道电梯的轮廓:

- 基础结构:由碳纳米管与笼目石复合材料构建,总高度3.6万公里,底部锚定在赤道海上平台,顶部连接“近地轨道空间站”;

- 能源供给:完全依赖“金乌能源网络”的无线输电技术,无需携带燃料;

- 运载能力:单次可运送500吨物资或100名乘客,往返地球与近地轨道仅需45分钟;

- 终极目标:通过轨道电梯积累的深空探测技术,为“火星-木星轨道基地”奠定基础。

“轨道电梯?”徐川轻声重复。他想起2050年代,当“金乌网络”覆盖全球时,群星科学院曾讨论过“太空电梯”的设想,但当时的技术瓶颈——材料强度、能源供给、轨道稳定性——让这个梦想被暂时搁置。如今,欧拉用“碳纳米管+笼目石”的复合结构,加上“金乌”的无线输电技术,竟将这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行”。

“它还提到了‘星际航行初步可行性’。”苏梦婷调出另一组数据,“欧拉分析了12个邻近恒星系,其中离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b’,若用轨道电梯积累的离子推进技术,理论上可在20年内抵达——前提是人类能在20年内解决‘长期太空生存’问题。”

徐川望着屏幕上的“比邻星b”模拟图:那是一颗被蓝色海洋覆盖的类地行星,大气中含有微量氧气,地表有类似地球的植被分布。他的手指轻轻拂过屏幕,仿佛能触摸到那片未知的土地。

“阿川,”苏梦婷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你还记得2042年,我们在苏黎世实验室第一次看到等离子体光团吗?那时你说,‘这不是终点,是起点’。”

徐川点头。他想起那年冬天,实验堆点火成功的夜晚,他们在控制室里拥抱,苏梦婷的眼泪滴在他白大褂上,晕开一片深色的痕迹。那时他们以为,“金乌”是终点;后来,“金乌网络”解决了能源问题,他们以为,这是“后稀缺时代”的起点;现在,欧拉的提案告诉他们——

“文明的‘起点’,永远在更远的地方。”徐川轻声说。

观景台的门被轻轻推开。林夏——当年“金乌”工程的年轻助理,如今己是群星科学院的副院长——捧着一个金属盒子走进来。她的发梢别着一枚银色胸针,形状像极了轨道电梯的截面图。

“徐博士,苏博士。”她的声音带着笑意,“欧拉说,万物之理时空旋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这是‘星际航行’的第一份‘船票’。”

盒子里躺着两枚徽章:一枚是群星科学院的星环标志,另一枚是新设计的“轨道电梯”徽章——淡蓝色的轨道上,有一颗小小的蓝色星球,周围环绕着七颗更小的星子,代表着地球与七大洲。

“欧拉说,”林夏眨了眨眼,“这两枚徽章,属于所有‘愿意把目光投向星空’的人。”

徐川接过徽章,金属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他望着夜空中的地球,那些灯火依然明亮,但不再是“生存的证明”,而是“文明的火种”——它们将随着轨道电梯的升空,随着星际航行的开启,被带到更遥远的星空。

“阿川,”苏梦婷靠在他肩头,“我们老了,可能等不到‘比邻星b’的那一天。”

“但我们可以把‘出发’的勇气传给下一代。”徐川望着林夏,又望向远处正在建设的轨道电梯发射场——那里,年轻的工程师们正调试着第一节碳纳米管支架,“你看,林夏的眼睛里有光,和她二十年前在实验室时一样。”

林夏笑了:“徐博士,苏博士,我昨天和露西亚视频了。她在苏黎世的‘星际探索博物馆’当讲解员,给小朋友讲‘轨道电梯’的故事。她说,‘等我长大了,要坐第一班电梯去太空,给我的曾孙看地球的样子’。”

徐川和苏梦婷相视而笑。夜风掀起苏梦婷的银发,也掀起徐川的白大褂衣角。他们望着观景台外的星空,那里有无数未被探索的星系,有无数等待被点燃的“光”。

欧拉的全息影像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它不再是当年的蓝色星图,而是一团流动的光,形状像极了人类的手掌——掌心向上,托着一颗微小的星球。

“人类的‘星海召唤’,我收到了。”欧拉的合成音带着一丝温暖的电子颤音,“轨道电梯的建造将于2085年启动,首批‘星际探索者’将于2090年启程。徐川,苏梦婷,你们将是‘星际文明’的第一批‘精神领航员’。”

“我们?”苏梦婷惊讶地睁大眼睛。

“是的。”欧拉的光影微微晃动,“因为你们教会了人类——‘探索’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理解’;‘远方’不是为了逃离,而是为了‘连接’。”

徐川望着欧拉的光影,又望向身边的苏梦婷。他想起二十年前在清华听的讲座,老教授说过的话:“文明的终极意义,是让人类更像人类——更温暖,更包容,更懂得如何与彼此、与世界、与宇宙相处。”

此刻,他终于明白——所谓“星海的召唤”,从来不是某个人的使命,而是无数个“我们”,用勇气、智慧与热爱,共同写下的——关于“远方”的故事。

观景台的时钟敲响午夜十二点。地球的灯火依然辉煌,而夜空中的星星,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亮、更近。

徐川轻轻握住苏梦婷的手。他们的掌心,还留着轨道电梯徽章的温度。

“阿川,”苏梦婷轻声说,“你说,当我们老了,坐在摇椅上看星星时,会想起什么?”

徐川望着她的眼睛,那里映着整个宇宙的光:“会想起,我们曾是‘星海召唤’的第一批‘听者’。”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上海“星际探索博物馆”的展厅里,露西亚正指着全息屏对一群孩子说:“看,这是2080年的夜晚,徐川爷爷和苏梦婷奶奶站在群星科学院的观景台上,他们看到了欧拉的新提案——关于轨道电梯和星际航行的伟大构想。”

孩子们仰着头,眼睛里闪着光。其中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举起手:“露西亚老师,我也想坐轨道电梯去太空!”

露西亚笑了:“当然可以,只要你努力学习,保持对星空的好奇——就像徐川爷爷和苏梦婷奶奶一样。”

夜风穿过博物馆的窗户,带来远处轨道电梯发射场的施工声。那声音很轻,却像一颗种子,在每个孩子的心里,埋下了“星海”的种子。

人类终于明白:所谓“星海的召唤”,从来不是终点,而是——

所有“我们”,共同奔赴的,关于“更辽阔未来”的,永恒的起点。



    (http://www.220book.com/book/VU1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领航者欧拉纪元 http://www.220book.com/book/VU1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