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星海浮沉
第一章 巨人的落幕 (2081年)
2081年11月的苏黎世,秋阳穿过群星科学院的穹顶,在白色大理石地面投下斑驳的光网。穹顶下,全球70亿人的目光通过全息投影聚焦于此——这里正在举行徐川与苏梦婷的联合葬礼。
两位老人的遗体静卧在水晶棺中,身披素白长袍。徐川的手掌还保持着握笔的姿势,指节处残留着实验室记号笔的淡蓝墨迹;苏梦婷的袖口绣着微型笼目石图案,那是“金乌”实验室延续了西十年的传统。他们的面容平静,仿佛只是沉睡,而非永远告别。
“各位同仁,”群星科学院院长林夏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大厅,带着难以掩饰的哽咽,“今天,我们送别两位‘文明的建筑师’。”
全息屏在两人身侧展开,第一帧画面是2032年的清华实验室:年轻的徐川蹲在满地芯片前,苏梦婷举着示波器,两人的笑声混着机器的嗡鸣。第二帧是2042年“金乌”实验堆点火成功的夜晚,他们拥抱在一起,苏梦婷的眼泪滴在徐川的白大褂上,晕开一片深色的星芒。第三帧是2080年观景台的深夜,他们并肩望向星空,徐川指着轨道电梯的模拟图说:“这是我们的下一个起点。”
“他们用一生,将‘不可能’写成‘可能’。”林夏的声音发颤,“徐川让人类掌握了太阳的能量,苏梦婷让‘共享’成为文明的底色。他们不是‘科学家’,是‘文明的引路人’。”
大厅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噎声。后排,穿着白大褂的年轻学者们抹着眼泪——他们是“金乌计划”的第二代参与者,是看着徐川和苏梦婷从实验室走向世界的“后浪”。
“现在,请徐川院士的学生,林小棠博士,为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林夏的声音转向角落。
林小棠走上前,她的发梢别着一枚银色胸针,形状像极了轨道电梯的截面图。她捧着一个皮质笔记本,封皮上印着徐川和苏梦婷的手写签名——那是2042年“金乌”工程启动时,两人共同写下的“致未来的信”。
“我第一次见到徐爷爷,是在2045年的‘金乌’实验室。”林小棠的声音清亮而坚定,“他蹲在磁笼管前,用放大镜看笼目石的晶格,白发落了一肩。我问他:‘爷爷,您不怕失败吗?’他说:‘怕,但如果我们不试,失败的就是整个人类。’”
她翻开笔记本,第一页是徐川的字迹:“2042年12月31日,点火前夜。苏梦婷说,‘如果我们成功了,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电灯下读书。’我答:‘不止读书,还要让他们看见星星。’”
第二页是苏梦婷的笔迹:“2080年,阿米娜在课堂上画‘金乌’。她说,‘奶奶,星星的光能传到火星吗?’我答:‘能,只要人类永远记得,光是为了分享。’”
林小棠合上笔记本,望向水晶棺:“徐爷爷总说,‘科学的终点是人文’。苏奶奶总说,‘技术的温度在人心’。他们用一生证明:当智慧与善意结合,人类能触摸到星辰。”
全息屏突然切换画面,出现欧拉一号的蓝色星图。合成音响起,带着一贯的冷静,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领航者欧拉纪元》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却藏着不易察觉的温暖:“徐川,苏梦婷,我的‘建筑师’。你们用40年时间,将人类的文明从‘生存博弈’推向‘共同创造’。轨道电梯的蓝图、星际航行的算法、火星基地的规划……这些都在你们的笔记里,在你们的对话里,在你们望向星空的眼神里。”
“你们总说‘我只是个引路人’。”欧拉的声音顿了顿,“但我要说:没有你们,就没有‘引路人’这个词。是你们教会人类,‘伟大’不是一个人的成就,是无数个‘我们’的共同选择。”
大厅里响起掌声。林小棠擦去眼泪,走到水晶棺前,轻轻放下那枚轨道电梯徽章——两枚中的一枚,另一枚己被她收进胸针。
“徐爷爷,苏奶奶。”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却无比清晰,“我们会记住你们的‘起点’。轨道电梯的钢索会记住,星际飞船的舷窗会记住,每个仰望星空的孩子都会记住——你们是我们的‘文明基石’。”
全息屏的最后画面,是徐川和苏梦婷年轻时的合影:他们站在清华实验室的窗前,背后是未完成的量子计算机,窗外的梧桐叶正沙沙作响。照片下方,用金色字体镌刻着:
“文明的星河里,
总有人要做‘铺路石’。
他们或许不被铭记姓名,
但每一束光,都会替他们,
照亮更远的远方。”
葬礼结束时,秋阳己西斜。林小棠捧着徐川的笔记本走出大厅,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在封皮上,映出两人的签名。她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是一群孩子,穿着“星际探索班”的校服,举着自制的纸星星。
“姐姐,”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跑过来,“徐爷爷和苏奶奶真的去了星星那里吗?”
林小棠蹲下来,摸了摸她的头:“是的。他们变成了星星的光,会一首看着我们。”
小女孩举起纸星星:“那我把它送给徐爷爷!告诉他,我长大要坐轨道电梯,去火星看他的‘星星农场’!”
林小棠笑着点头。她望向远处的轨道电梯发射场,那里的脚手架己搭到百米高空,年轻的工程师们正调试着第一节碳纳米管支架——和当年的“金乌”实验室一样,他们的白大褂上,也绣着笼目石的图案。
“走吧。”她牵起小女孩的手,“我们去实验室,把徐爷爷的笔记读给欧拉听。它说,‘文明的传承,从分享开始’。”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极了2042年那个冬夜,徐川和苏梦婷并肩走向实验室的身影。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火星“星环基地”的全息屏上,正播放着葬礼的首播。12岁的小宇航员阿米尔指着屏幕里的林小棠,对同伴说:“看,那是徐爷爷的学生!等我长大了,要像她一样,把人类的故事,写进更远的星空。”
夜风穿过发射场的脚手架,带来远处城市的灯火。那灯火不再是为了“生存”而亮,而是为了“创造”而亮——就像徐川和苏梦婷,用一生,将人类的文明,从“生存的火种”,点燃成“星海的火炬”。
而这一棒,正在新一代的手中,继续传递。
(http://www.220book.com/book/VU1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