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号”的登船通道泛着冷白的光,林默踩着金属台阶往上走,每一步都能听见鞋底与地面碰撞的回声,在空旷的通道里荡出涟漪。他背着一个半旧的双肩包,里面装着小陈连夜整理的火星土壤样本笔记——那孩子凌晨三点还在医疗舱的微光里写写画画,绷带渗着血也顾不上,非要把“乌托邦平原的沙粒成分”那页折个角塞给他,“林哥,这里的沙子里有铁元素,说不定能种出红色的花呢。”
通道尽头的舱门缓缓滑开,淡绿色的星尘顺着气流涌进来,像被惊动的萤火虫,落在他的肩膀上、发梢间。林默抬手拂去肩上的光点,指尖触到一片温热——是小陈托护士送来的保温袋,袋口系着根浅蓝的丝带,打了个歪歪扭扭的蝴蝶结,便签上的字迹还带着点颤抖:“林哥,营养剂加了蜂蜜,你肯定喜欢。记得按时吃,不然等我到了火星,要检查你的饭盒哦~”
他捏着便签笑了笑,眼角的泪却没忍住,顺着脸颊滑进衣领里,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三天前的货运舱。那时李哲的手离他的口袋只有几厘米,晶体在怀里剧烈震颤,像要挣脱布料的束缚,而通讯器里王教授的声音都在发抖:“小默,撑住!科研舱的净化程序马上启动……”
“星尘号”的驾驶舱宽敞明亮,控制台泛着柔和的蓝光,将林默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放下背包,刚系好安全带,副驾驶座的屏幕就亮了,张教授的全息投影飘在半空,老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科研服,胸前别着枚褪色的火星徽章——那是他年轻时第一次登陆火星时带回来的。
“检查过了,所有仪器正常。”张教授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控制台的光,“土壤样本箱固定在货舱,温度维持在5℃,湿度30%,符合运输标准。哦对了,王教授让我给你带个东西。”他伸手在投影旁的虚拟面板上点了点,驾驶舱的储物格“咔嗒”一声弹开,里面躺着个金属盒,“周老师的旧笔记本,王教授说你可能用得上。”
林默打开盒子,牛皮封面己经磨出了毛边,扉页上印着一行钢笔字:“每颗星尘都有自己的轨道,就像每个人都有要走的路。”字迹苍劲有力,是周老师的笔迹。他翻开第一页,夹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周老师蹲在火星车旁,手里捧着把红色的沙子,身后是淡粉色的天空,笑容比阳光还亮。
“周老师当年总说,火星的沙子里藏着生命的密码。”张教授的声音软了些,“他去世前把笔记本交给王教授,说‘等小默能独立出任务了,再给他’。现在看来,他没说错,你确实长大了。”
林默的指尖划过照片上周老师的笑脸,突然想起小时候被李哲的实验机器人撞倒,是周老师蹲下来帮他擦眼泪,说:“小默要快点长大,长大了就能去火星种花了。”当时他还不懂,为什么要去火星种花,现在看着笔记本里夹着的花种标本——那是周老师在火星发现的一种淡紫色小花,花瓣边缘泛着银光——突然就懂了。
“对了,李哲的事……”张教授欲言又止,投影的边缘有点闪烁,“昨天去看他了,在空间站的矫正中心。他把所有实验数据都交了,包括那些加密的人体试验记录。说起来,他小时候还总跟着周老师跑实验室,周老师常说这孩子聪明,就是太急功近利……”
林默想起李哲递来晶体碎片时的样子。那时安保人员正押着他往外走,他突然挣脱开,把密封袋往林默手里塞,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这个……周老师说完整的晶体才能激活最终程序。我留着没用了。”碎片在袋里轻轻震颤,像在回应林默口袋里的芯片。
“他让我替他看看乌托邦平原。”林默把密封袋放进储物格,和周老师的笔记本放在一起,“说那里的日落是淡金色的。”
张教授叹了口气:“知错能改就好。周老师要是在,肯定会说‘给他个机会’。”他调整了下虚拟面板,调出星图,“航线己经设定好了,预计七十二小时后抵达火星轨道。中间会经过小行星带,王教授说让你小心点,最近磁场有点不稳定。”
屏幕上的星图亮起一条淡蓝色的航线,像根细长的线,一头连着地球,一头系在火星的红色轮廓上。航线旁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坐标,有些地方画着小小的星尘图标——那是周老师当年标记的安全航道。
“对了,小陈让我转答,他跟王教授申请了下一批驻留名额,大概三个月后出发。”张教授的投影晃了晃,像是信号不太稳定,“那孩子也是倔,医生说他至少要休养半年,他非说‘林哥一个人在火星会孤单’,天天缠着王教授改报告。”
林默的嘴角又扬了起来,脑海里浮现出小陈在医疗舱里的样子:打着石膏还在翻研究笔记,护士一来就把笔记藏进枕头下,像只偷藏坚果的松鼠。“告诉他,我在乌托邦平原等他,给他留着最红的沙子。”
“肯定带到。”张教授笑了,投影的边缘开始闪烁,“我该走了,王教授还在医疗舱盯着小陈复健呢,那小子又想偷跑出去看晶体融合的数据。”他挥了挥手,“到了火星记得报平安,我们在地球等你消息。”
投影消失后,驾驶舱安静下来,只有控制台的低鸣在耳边萦绕。林默系紧安全带,按下启动键,“星尘号”缓缓驶离空间站,身后的地球越来越小,蓝色的海洋上还残留着淡绿色的光晕,像一层薄纱。他打开周老师的笔记本,翻到中间一页,夹着张晶体能量公式图,旁边用红笔写着:“当晶体与火星土壤共振时,能量会转化为生命信号——也许能种出会发光的花?”
“会的。”林默对着笔记本轻声说,“肯定能种出来。”
飞船进入小行星带时,窗外飘着无数碎石,有些像星星一样亮,有些则是暗沉的灰色。林默操控着飞船灵活地避开障碍物,耳机里突然传来一阵沙沙声,接着是小陈的声音,带着点电流杂音:“林哥?能听到吗?我偷偷拿了王教授的通讯器……”
“听到了,小调皮。”林默调整了下通讯频率,“不在医疗舱待着,又想挨训了?”
“才没有!”小陈的声音拔高了些,接着是压低的嘟囔,“护士姐姐在外面呢……林哥,我看到你发的星图了,小行星带是不是特别漂亮?王教授说那里的石头里藏着星星的碎片,是真的吗?”
“是真的。”林默看着窗外一块泛着蓝光的碎石,“刚看到一块蓝色的,像你最喜欢的蓝莓糖。”
“哇!我也要看!”小陈的声音里满是兴奋,“等我到了,林哥要带我捡一块最大的!对了,李哲哥哥……他还好吗?”
林默顿了顿,想起李哲在矫正中心的样子:穿着灰色的囚服,坐在窗边看星图,手指在乌托邦平原的位置画着圈。“他很好,在学习晶体净化的知识,说以后想做火星土壤修复的工作。”
“那就好。”小陈的声音软了些,“周老师以前总说,李哲哥哥只是走偏了,只要拉他一把,他会回来的。”接着是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护士姐姐来了,林哥再见!记得给我拍火星的日落!”
通讯切断后,林默看着窗外的碎石带,突然觉得那些飞驰的星尘像极了那天晶体融合时的光点。他翻开周老师的笔记本,后面几页是晶体稳定公式的推导过程,字迹越来越潦草,最后几行还沾着褐色的污渍——王教授说,那是周老师最后一次实验爆炸时溅上的血。
“原来你早就算出了最终程序……”林默摸着那些模糊的字迹,眼眶又热了,“你是不是知道,总有一天我们能完成你的心愿?”
笔记本突然轻微地震动了一下,夹着的花种标本掉了出来,落在控制台上。林默捡起来时,发现标本背面写着行小字:“星尘会记得每段旅程,就像土壤会记得种子的温度。”
飞船冲出小行星带时,窗外的星空突然亮了起来,无数淡绿色的光点从远处飘来,围绕着“星尘号”旋转,像一场流动的星河。林默想起李哲的话:“替我看看乌托邦平原的日落。”他拿起相机,对着窗外拍了张照,照片里的光点像无数双眼睛,温柔地注视着前路。
七十二小时后,“星尘号”抵达火星轨道。林默操控着飞船缓缓下降,透过舷窗俯瞰这片红色的土地:乌托邦平原像块巨大的红丝绒地毯,远处的火山顶着皑皑的白雪,天空是淡粉色的,太阳挂在天边,把云层染成了金红色——真的像李哲说的那样,是淡金色的日落。
他打开通讯器,对着镜头举起周老师的笔记本:“周老师,我到了。您看,火星的沙子真的是红色的,等小陈来了,我们就把花种种下去。”
通讯器里传来张教授和王教授的笑声,还有小陈抢过话筒的嚷嚷:“林哥!等我!我己经能走路了,下个月就能跑了!”
林默把土壤样本箱搬到火星基地的实验室,打开箱子的瞬间,红色的沙子顺着气流飘出来,落在周老师的笔记本上。他突然发现,那些沙子里混着些淡绿色的光点,像极了地球上晶体融合时的星尘。
“星尘号”的日志自动弹出一行字:“抵达乌托邦平原,任务完成。”林默在后面加了一句:“等待下一位追光者。”
他走到基地的观测台,看着火星的日落一点点沉下去,天空从淡粉变成深紫,无数星星亮了起来。口袋里的晶体碎片轻轻震颤,与周老师笔记本里的芯片产生共鸣,发出淡淡的绿光,照亮了笔记本上的那句话:
“每段旅程都有终点,但守护的信念会像星尘一样,永远飘在宇宙里。”
远处的沙地上,淡绿色的光点聚成一小团,像颗刚发芽的种子。林默知道,等小陈来了,他们一定能在这里种出会发光的花,就像周老师说的那样。而那些走偏了的人,终有一天也会循着光,找到属于自己的轨道。
火星的风轻轻吹过,带着红色的沙粒,也带着星尘的低语,像在说:“欢迎回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VXG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