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叶的信》
晚自习的钟敲过九点,林小满的铅笔在练习册上顿了顿。窗外的菜市场己经收摊,只剩下她家的橘子筐还亮着盏小灯,爸爸的身影在灯光下晃来晃去,正弯腰给橘子盖塑料布。
“你爸还没收摊啊?”苏晓棠的脑袋凑过来,帆布书包上的木屑被台灯照得发白,她的练习册上画了个小小的闹钟,指针被画成了跑步的小人,“我爷说,做生意的人都是铁打的,昨天帮张奶奶修床,熬到后半夜呢。”
小满的笔尖在“勤奋”两个字上描了描,墨痕晕开成小小的团。她想起早上帮妈妈摆橘子时,爸爸的指关节肿得发亮,是常年搬筐磨出的腱鞘炎,却总说“没事,活动活动就好了”。
赵小梅突然从布包里掏出个保温桶,是中午妈妈让她带的。桶盖一打开,鸡汤的香味漫出来,混着台灯的暖光,在教室里漾开小小的涟漪。“我妈说……给你爸妈的。”她的声音小得像飘在汤上的油花,“雇主家炖多了,说凉了就不好喝了。”
保温桶的提手缠着圈红绳,是小梅自己编的,结打得歪歪扭扭,却很结实。小满摸了摸桶身,还带着余温,像揣了个小小的太阳。“谢谢你妈妈。”她把保温桶往书包里塞时,布偶的蓝弹珠从小梅的包里滚出来,落在练习册上,映出鸡汤的油花。
陈冬的咳嗽声从后排传来,比昨天更重了些。他的胶鞋换成了棉鞋,却还是把外套裹得紧紧的,课本竖起来挡着脸,许是在偷偷打瞌睡——早上听他说,爸爸的出租车昨晚坏在半路,他帮着推了半夜车,没睡够。
“给。”王老师端着杯热水走过来,杯底沉着几片姜,“我老伴说,生姜配红糖,比药管用。”他的手指在陈冬的课本上敲了敲,露出底下的数学题,“这道题的辅助线,画反了。”
陈冬猛地坐首,姜茶的辣气呛得他首皱眉,却还是把杯子往小梅那边推了推:“你也喝点,晚上冷。”他的棉鞋在地上蹭了蹭,鞋底的轮胎胶皮发出“吱吱”的响,像在说悄悄话。
小梅摇摇头,从布包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晒干的野菊花。“我妈说,这个泡水喝,不耽误睡觉。”她把布包往陈冬手里塞,指尖碰到他的袖口,沾着点机油,是帮爸爸修车时蹭的,“比生姜甜。”
晚自习结束的铃声响起时,小满的书包里装着温热的鸡汤,笔记本上夹着片新的梧桐叶,叶尖沾着点台灯的光晕。她往校门口走时,看见爸爸的三轮车还停在老地方,妈妈正蹲在地上,用抹布擦着秤盘上的锈迹。
“爸,妈。”小满把保温桶递过去,鸡汤的香味钻出来,混着橘子的清香,在冷夜里格外暖。妈妈打开桶盖时,哈出的白气落在橘子筐上,像给橘子戴了顶小帽子。
“这是……”爸爸的嗓门低了些,许是怕吵到邻居,他的手指抚过保温桶上的红绳,“小梅妈妈给的?”
小满点点头,看见爸爸弯腰时,后颈的皱纹里还沾着点橘子皮的碎屑。妈妈把鸡汤倒进两个搪瓷碗里,碗边缺了个小口,是用了多年的老物件,“明天给小梅带点新摘的橘子,要带叶子的那种,新鲜。”
这时,苏爷爷的身影出现在巷口,手里提着个木凳,凳面还带着刚打磨过的清香。“给你爸妈送个垫的。”他的蓝布衫上沾着木屑,在路灯下像落了层雪,“蹲久了伤膝盖,我年轻时在厂里,就吃了这个亏。”
爸爸接过木凳,手指在凳面的“满”字上摸了摸,突然往苏爷爷手里塞了个橘子:“刚摘的,甜。”橘子上还带着叶子,沾着点露水,像个小小的绿色皇冠。
晓棠抱着帆布书包跑过来,铁皮饼干盒里的弹珠叮当作响:“爷!我帮你拿工具!”她的棉鞋踩在石板路上,发出“咚咚”的响,像在给这夜晚打拍子。
小满的笔记本在书包里硌着腰,她摸出那片梧桐叶,借着路灯的光看。叶面上的纹路在灯光下格外清晰,像妈妈账本上的线条,一笔一笔记着日子的重量。她掏出铅笔,在叶边写下:
晚班的灯光再暗,也能照见热汤里的星星。
远处的出租车鸣了声笛,陈冬的身影从车里探出来,冲她挥了挥手。他爸的出租车后座上,放着双新棉袜,是王老师给的那种,毛茸茸的,像团温暖的云。
(http://www.220book.com/book/VXW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