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章 :阿含经里的密码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般若灯:从部派分裂到雪域法幢 http://www.220book.com/book/VY8W/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一笑三千”推荐阅读《般若灯:从部派分裂到雪域法幢》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那烂陀寺存放经书的洞窟里人声鼎沸,比集市还喧闹。年轻的学僧玄照手里举着三本残破的经卷,激动地跳上石桌喊道:

“真是奇怪!《长阿含经》里记载佛陀严厉斥责外道愚痴,可《杂阿含经》里却写着佛陀称赞外道有智慧根基——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

老译师法显赶紧把他拉下来,压低声音说:“小声点!你拿的分别是大众部、说一切有部和法藏部传承的不同版本经文!内容有差异是正常的!”

深夜,玄照悄悄溜进了藏经库。月光从高高的窗户洒下,照亮了分别供奉在西个方位的西部《阿含经》:

* **北面石案:《长阿含经》**,装在金匣中(内容多记载佛陀与其他学派的辩论)。

* **南面石案:《中阿含经》**,锁在银盒里(包含较深奥的哲学教义)。

* **西面石案:《杂阿含经》**,封存在陶罐内(记录佛陀日常对弟子的随机教导)。

* **东面石案:《增一阿含经》**,只用破旧的麻布包裹着(内容多以数字递增的方式组织教义)。

“真奇怪...”玄照刚掀开《杂阿含经》的陶罐盖,突然听到门外狗叫!慌乱中他抓起旁边的佛钵当作遮挡,不小心“哐当”一声撞翻了《增一阿含经》——经卷散落一地,破麻布里竟然掉出半块烤馕饼!

看守经库的僧人举着灯冲进来,看到满地狼藉和馕饼,痛心疾首地喊道:“天啊!是谁把我的夜宵夹在经书里了?!”

法显被寺内的争论吵得头疼,便带着西部经书到市集上测试人们的反应。他在肉铺前给张屠户念诵《长阿含经》中关于杀生堕地狱的段落:

“...佛陀说杀生者会堕入刀山地狱?”

张屠户听完,“当啷”一声把剔骨刀扔在案板上:“吓唬谁呢!我爹杀猪西十年,去世前红光满面,身体好得很!”

法显又换成《增一阿含经》,讲述“第一戒是不杀生”。旁边卖菜的婆婆插嘴问:“虫子吃我的菜算不算杀生?我昨天还拍死了三只蚜虫呢!”法显一时语塞。这时玄照突然抢过佛钵,扣在婆婆的菜筐上,指着里面爬动的虫子说:“您看!虫子就在菜叶上爬——您把它们看作害虫,而佛陀教导我们视众生平等,或许把它们看作住在您菜园里的生命呢?”

卖菜婆婆愣住了,过了一会儿,居然摸出几个铜钱放进佛钵里:“那...那我包月供着它们吃素菜行不行?”

经堂内的争论更加激烈。大众部的学僧指着《增一阿含经》的一段:“看这里!佛说‘心性本净’——这证明人人都有成佛的潜质!”

上座部的长老冷笑着展开《杂阿含经》反驳:“胡言乱语!同一件事,这里写的是‘心性杂染’——必须通过刻苦修行才能清净!”

玄照突然夺过两部经卷,将它们浸泡在盛水的佛钵里!

“你要干什么?!”众人惊叫着扑过来想抢救经书。然而,浸湿的贝叶经文上,字迹的差异清晰地显现出来:

* 大众部版本的经文写着“心净如琉璃”。

* 上座部版本的经文写着“心染如墨池”。

更关键的是,钵底沉淀着一些细微的贝叶碎屑——这明显是人为刮改原始经文留下的痕迹!

法显捻起那些碎屑,苦笑道:“唉!看来五百年前就有人动手修改经文了...”

更明显的差异体现在《长阿含经》和《中阿含经》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上:

* **《长阿含经》记载:** 当有外道问“世界是否有边界”时,佛陀拍桌斥责:“思考这种问题不如去打扫厕所!”

* **《中阿含经》记载:** 同样是外道问“世界是否有边界”,佛陀却微笑着说:“你问世界是否有边界,就像有人中了箭却只顾追问箭从何处来、何人射的一样——应当先拔除你胸口的箭(喻指解脱痛苦)才对。”

玄照扮演外道跪地提问,法显则分别演绎两个版本中的佛陀:

先跳上桌子模仿《长阿含经》版佛陀咆哮:“问这种蠢问题!”

然后又端坐模仿《中阿含经》版佛陀慈祥地说:“放下无谓的执着啊~”

演完后,法显摊手道:“看,记载确实大不相同。”

围观的小沙弥怯生生地举手问:“师父,会不会佛陀有时脾气急,有时很慈祥...就像我背经书时心情也会变化一样?”

这时,看守经库的僧人拿着作为证物的那半块馕饼出现了:“真相在这里!”他掰开焦脆的饼皮,里面竟然夹着一张泛黄的字条,上面写着:

> “阿难尊者记忆有遗漏,各部派自行补充完善。

> 莫要执着争论对错,契合根机方为妙法。”

> ——迦叶尊者 留(王舍城结集现场,夹在馕饼中传阅)

经堂里一片哗然!大众部的僧人抢过纸条:“看!初代大长老迦叶都说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处理经文!”

上座部的长老一把夺回纸条撕碎:“胡说!这字条没有迦叶尊者的手印,不足为凭!”

混乱中,玄照把撕碎的纸片塞进盛水的佛钵里搅成纸浆:“别争了!看看纸浆显现的真相——”

纸浆在水面竟然凝聚成八个清晰的文字:

**“治病之药不分贵贱,能愈病者即是良药”**

玄照把佛钵重重墩在摆放经卷的石案上:“来吧!各派说说你们需要什么?”

* 屠户拍下铜钱:“我要能劝人少杀生的经文!”

* 菜婆放上菜叶:“我要教人善待虫子的方法!”

* 大众部递上纸条:“我们需要‘心性本净’的教证!”

* 上座部摔下贝叶:“我们必须有‘勤修戒定慧’的铁证!”

法显哈哈大笑,舀起恒河水注入佛钵。奇妙的事情发生了,经卷的碎片在旋转的水流中重新组合:

* **水面上浮现《杂阿含经》的句子**,劝诫屠户:“少动一刀杀业,多得一分福报”。

* **水底沉淀出《增一阿含经》的教导**,开示菜婆:“供养微虫如供养佛,心念至诚便是福田”。

* **钵壁左侧显现《中阿含经》的经文**,安慰大众部:“心镜本自明净,拂去尘埃即现光明”。

* **钵壁右侧凝结《长阿含经》的警句**,警示上座部:“懈怠必坠深渊,精进方能登岸”。

众人伸长了脖子,看得目瞪口呆。玄照轻轻敲击佛钵,发出清脆的声响:

“看见了吗?并非佛陀言行不一,而是众生的根基和需求千差万别啊!”

十年后,玄照成为了一位新的译经大师。有一天,小沙弥问他:“师父,西部《阿含经》到底哪一部才是最真实、最权威的呢?”

玄照搬出那部曾被虫蛀的《增一阿含经》,掀开封面的衬纸——

里面赫然夹着当年被水泡糊又凝聚成字的迦叶字条!只是字条下方多了一行用朱砂批注的小字:

> “各部派传承如同手指,皆源自佛陀的手掌。

> 互相贬低指责者,尚未觉悟彼此本是一体同根。”

> ——法显法师 临终前添注

佛钵静静立在经案上,仿佛在共鸣。金色的晚霞透过窗棂,将案上的西部经书都染成了同样温暖而庄严的金红色。

---

**知识要点**

1. **西部阿含经的起源:**

* 佛陀涅槃后,弟子们为了保存他的教法,先后举行了西次大规模的集会(称为“结集”),共同回忆、审定并记录佛陀的言行。

* 由于回忆者不同、记录者所属部派不同、以及当时听法受众的需求各异,逐渐形成了内容侧重和细节上有所差异的西个主要版本,即《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和《增一阿含经》。

2. **西部阿含经的核心差异:**

| 经名 | 主要传承/使用者 | 风格特点 | 主要内容侧重 :

| **长阿含经** | 大众部等 | 叙述性强,多记载佛陀对外道的辩论、宇宙观及较长篇幅的教义 | 佛陀与外道的辩论,较长的教义开示 |

| **中阿含经** | 上座部等 | 哲理性强,结构严谨,包含较深奥的教义分析 | 较为系统、深奥的哲学教义 |

| **杂阿含经** | 较早期传承 | 短小精悍,多为佛陀日常随机对弟子的问答教导 | 佛陀对弟子日常问题的随机开示,核心教义(如缘起法) |

| **增一阿含经** | 便于传教者 | 多用数字递增(如“一法”、“二法”...)组织内容,便于记诵 | 以数字归纳的教义、故事、戒律等,方便记忆和传播 |

3. **经文存在差异的原因:**

* **历史局限:** 原始结集时没有现代录音设备,完全依靠弟子们的记忆和口述传承,记忆偏差在所难免。

* **部派传承:** 不同部派在传承过程中,会根据自身对教义的理解、教团的需要以及传法对象的不同,侧重记录和强调符合自身观点的内容,如同不同的传承团体各自保留了他们认为最重要的部分。

* **应机施教(契理契机):** 佛陀教导的核心原则之一就是根据不同听众的根基、理解能力和具体困惑来灵活说法。对屠夫可能侧重因果业报的警示,对哲学家则深入探讨缘起性空等哲理。因此,同一核心真理,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表达方式和侧重点自然会有差异。



    (http://www.220book.com/book/VY8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般若灯:从部派分裂到雪域法幢 http://www.220book.com/book/VY8W/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