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被推开的瞬间,林卫国听见自己心跳撞在肋骨上的声音。
红木圆桌旁十二把藤椅坐得满满当当,市科委的蓝底白字会标挂在主席位后方,投影幕布上正跳动着梁振邦的PPT——《高原应急电源系统技术白皮书》,标题下一行小字:“基于IEEE 1625标准的可靠性分析”。
梁振邦的金丝眼镜反着光,正用教鞭点着“MTBF寿命预测”的柱状图:“根据国际通用的平均无故障时间模型……”话音突然卡住。
他扶眼镜的手顿在半空,镜片后的瞳孔缩成针尖——角落第三排,那个穿着洗得发白蓝工装的年轻人,正把帆布包搁在膝头,拉链拉开一半,露出里面一叠装订整齐的A4纸,封皮上“高原极端环境电力设备失效模型研究报告”几个字黑体加粗,右下角“红星技联·内部资料”的红章还带着新印泥的潮气。
“这位同志。”梁振邦的声音陡然拔高,教鞭“啪”地敲在讲台上,“请问你是哪个单位的?答辩会是封闭会议,无关人员不得旁听。”
主持人是市科委的张副处长,额角立刻沁出细汗。
他翻着签到册赔笑:“梁教授,这位是……是医疗器械使用反馈代表,卫生局赵干事特批的旁听证。”
“使用反馈?”梁振邦冷笑,指节叩了叩投影屏上的电路图,“我们讨论的是工业级电源系统设计,和医疗器械有什么相干?”他扫过林卫国工装口袋里插着的铅笔——两支2B,一支HB,笔帽都磨得发亮,“难不成这位同志要拿听诊器给发电机听心跳?”
会议室里响起零星的轻笑。
林卫国垂眼摸了摸帆布包的搭扣,指腹蹭过包上洗不掉的机油渍——那是上周修轧钢机时溅上的。
他抬头时目光穿过人群,恰好撞上市科委马秘书的眼睛。
马秘书坐在第二排,正用钢笔在笔记本上画圈,见他看来,轻轻点了点头。
“梁教授说的是。”林卫国的声音像浸了冰水的钢,“所以我今天带来的,不是听诊器。”他拉开帆布包,取出那叠报告,封皮在灯光下泛着硬挺的光,“是《高原极端环境电力设备失效模型研究报告》,从冻土带的温度梯度,到沙尘颗粒的首径分布,一共收集了三百七十六组实地数据。”
张副处长的喉结动了动,伸手要接:“这位同志,按流程……”
“不用。”林卫国把报告放在自己膝头,“等提问环节再说。”
投影幕布上的柱状图还在闪烁。
梁振邦重新调整领带,继续讲解,但声音里多了几分紧绷:“关于低温性能,我们的三元锂电池采用了……”
“提问环节现在开始。”张副处长看了眼手表,终于宣布。
马秘书立刻举起手:“我想请刚才那位使用反馈代表发言。”
林卫国起身时,帆布包滑落在地。
他弯腰去捡,听见后排有人小声说“工人就是没规矩”,但当他首起身子,目光扫过全场时,那些议论像被掐断的线头,突然没了声。
“梁教授,我有三个问题。”他翻开报告,第一页的冻土带实拍照片上,结霜的发电机正冒出淡白的烟,“第一,贵方宣称电池可在零下三十度连续工作八小时,能否出示三次以上实地冻土带放电曲线?”
梁振邦的指尖在讲台上敲出急促的鼓点:“实验室模拟环境完全可以……”
“第二,”林卫国打断他,“散热风扇采用轴流式设计,在沙尘环境中如何避免堵塞停转?我这里有去年青藏线故障记录,同类设计的设备平均每五百小时就需要人工清灰。”
“我们的防尘网密度……”
“第三,”林卫国的声音更冷,“抗震支架使用Q235普通钢而非弹簧钢,是否做过十级以上振动台模拟?”他从帆布包底层抽出一叠复印件,“这里有贵院检测章的TY07批次样机测试记录——第三次低温测试,实际续航2.1小时。”
复印件“啪”地拍在会议桌上,最上面一张的日期栏赫然写着“1963年11月17日”。
梁振邦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他扑过去抓起复印件,手指捏得纸页发皱:“这是……这是内部数据!谁泄露的?”
“是关心技术的人。”林卫国没看他,目光落在马秘书身上,“真正做过实地测试的人都知道,实验室的恒温箱冻不出冻土带的风,振动台的电机晃不出卡车碾过搓板路的颤。”他顿了顿,“纸上的MTBF再漂亮,机器到了高原趴窝,那就是废纸。”
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挂钟的滴答声。
马秘书低头翻着林卫国的报告,钢笔尖在“冻土带温度梯度”那页画了个重重的圈。
梁振邦突然扯松领带,转身关掉投影仪,强光熄灭的瞬间,他的影子在墙上晃了晃,像被抽了脊梁。
散会时,暖气管道发出“咔嗒”一声响。
林卫国收拾帆布包,发现马秘书站在门口,朝他招了招手。
小会议室的窗户蒙着层薄霜,马秘书把茶杯推给他:“你不是普通人。”
“我只是个想把机器做好的工人。”林卫国喝了口茶,温的。
马秘书笑了,从公文包里抽出份文件:“今天赵干事把你的报告拍了电报,部里回话说这是'体制内外认知鸿沟'的活标本。下周国家轻工局设备选型预审会,原本没基层名额……”他推过一张便签,上面是一串电话号码,“但我可以帮你递份材料。”
林卫国捏着便签,指腹蹭过纸页的毛边。
窗外的风卷起枯叶,撞在玻璃上发出轻响。
他突然想起三天前老耿头揣来的布包,想起小赵冻红的鼻尖,想起苏晚晴站在门框上看他时眼里的光。
“谢谢。”他说。
回到西合院时,天己经黑透。
门廊下的灯泡忽明忽暗,照亮脚边一个牛皮纸包裹。
拆开是套绘图工具:三棱尺、鸭嘴笔、圆规,金属部分擦得锃亮,附条上的字力透纸背:“给真正懂精度的人。”
系统提示在视网膜上浮现的瞬间,林卫国听见耳畔嗡的一声。
淡蓝光幕里,荣耀点数字疯狂跳动:震惊×9、嫉妒×7、崇拜×6……最终停在十万零八百。
商城界面骤然刷新,最顶端一行金字灼得人睁不开眼:“国匠权限·初级开放——可兑换国家级重大项目配套技术包。”
他摸着那套新工具,金属圆规的尖端在掌心压出个小坑。
院外传来邻居家的收音机声,正播送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社论。
林卫国抬头看天,星子在云层里忽隐忽现。
他想起马秘书说的预审会,想起系统里那些闪着金光的技术包,想起苏晚晴明天要带他去见的党校教授。
正月初五的阳光,该很暖了吧?
他想着,把绘图工具小心收进帆布包。
包底的《失效模型研究报告》还带着会议室的余温,和系统新解锁的技术包信息重叠在一起,在夜色里发出细微的嗡鸣。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四合院,开局神级工程师众禽傻眼》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W1P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