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9章 慕尼黑的月光

小说: 超导之心   作者:未来可期见证奇迹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超导之心 http://www.220book.com/book/W5KH/ 章节无错乱精修!
 

摘要:在德国马普所的新环境中,卫六和柳柳面临着文化、语言和科研模式的全新挑战。一个关于“量子记忆”的意外发现,不仅将他们引向更深的科学谜题,也让两人的关系在异国他乡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01. 新世界的规则

慕尼黑马普量子光学研究所的实验室内,卫六正对着德文操作手册皱眉。尽管研究所的工作语言是英语,但所有设备的原始说明和警示标签都是德文。

“这台低温恒温器的安全协议比我们清华的复杂三倍,”柳柳翻着厚厚的说明书,“而且他们要求每次实验都必须有安全官在场。”

这是他们在德国的第三周。马普所提供了世界顶尖的研究条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原子级精度的制备设备、无液氦的极低温系统。但与之对应的,是极其严格的规章流程和无处不在的标准化要求。

“他们认为我们的高压实验方案‘过于激进’,”卫六放下操作手册,“要求我们重新进行三个月的安全性评估。”

柳柳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典型的巴伐利亚式建筑:“这里的一切都很完美,但完美得让人窒息。”

傍晚,研究所为他们举办了欢迎酒会。德国同事们礼貌而专业,但那种保持距离的客气,与清华实验室里家人般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卫教授,听说你们在中国的工作方式更加……灵活?”研究所所长贝克教授试探性地问。

卫六平静地回答:“不同的科研文化各有优势。我们更注重突破性,你们更注重可重复性。”

回公寓的路上,慕尼黑的夜空清澈如洗。柳柳轻声说:“我想念实验室的炒面外卖了。”

卫六握住她的手:“我们在这里也会找到属于我们的节奏。”

02. 量子记忆的线索

转机出现在一个周日的下午。卫六在重新分析从清华带来的旧数据时,发现了一个被忽略的现象。

“柳柳,来看这个。”他的声音中带着罕见的激动。

在核量子相干态的弛豫过程中,系统表现出奇特的记忆效应——即使经过多次扰动,它仍然保持着对初始状态的某种“记忆”。

“这违反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柳柳惊讶地说,“量子系统应该会在测量后坍缩,失去之前的信息。”

他们立即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验证实验。结果令人震惊: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核自旋系统确实能够“记住”它曾经处于的状态,即使这个状态在理论上己经被完全破坏。

“这可能是量子达尔文主义的证据,”卫六在组会上报告,“或者,是某种全新的物理。”

德国同事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也提出了严格的质疑。每个数据点都要经过反复验证,每个推论都要排除所有其他可能性。

“在清华,我们可能会称之为重大发现,”一次讨论会后,柳柳有些沮丧,“在这里,它只是一个需要进一步验证的‘有趣现象’。”

卫六却看到了积极的一面:“这种严格性帮助我们排除了很多可能的错误。如果最终证明是真的,它将无懈可击。”

03. 文化的碰撞

随着研究的深入,两种科研文化的差异愈发明显。

德国团队坚持要先建立完整的理论模型,再进行实验验证;而卫六和柳柳习惯于通过实验发现来引导理论发展。

“你们中国人总是急着做实验,”理论组的汉斯博士首言不讳,“但如果没有清晰的理论框架,实验数据又有什么意义呢?”

柳柳礼貌但坚定地回应:“如果伽利略先建立了完整的落体理论,而不是先去比萨斜塔做实验,科学史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

更让卫六困扰的是研究所的层级制度。在清华,他可以随时与任何团队成员首接讨论;在这里,必须遵循严格的汇报流程。

一天晚上,在回公寓的电车上,柳柳发现卫六异常沉默。

“在想什么?”

“我在想,科学的本质应该是自由探索,但这些规章制度正在扼杀创造力。”

柳柳靠在他肩上:“也许我们需要找到平衡点。德国的严谨与中国的灵活,未必不能融合。”

04. 突破与隔阂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团队终于取得了突破。他们设计了一个精巧的实验,确凿地证明了量子记忆现象的存在。

论文投出后的那个周末,研究所举办了庆祝派对。在传统的德国啤酒馆里,同事们举杯相庆。

“为科学干杯!”贝克教授热情地说,“也为德中科学合作的成果干杯!”

卫六和柳柳被这种氛围感染,暂时忘记了思乡之情。但就在派对最高潮时,卫六接到了马克从中国打来的视频电话。

“你们猜怎么着?”马克在屏幕那头激动地大喊,“清华团队在常压下重复了量子记忆现象!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材料体系!”

这个消息意味着他们的发现具有普适性,这是比任何单一实验都更有力的证据。

但挂断电话后,柳柳注意到卫六的情绪明显低落。

“你不高兴吗?”她问。

卫六摇头:“我当然高兴。只是……这个重大进展发生在清华,而不是这里。”

柳柳理解他的感受。尽管马普所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他们最突破性的工作,仍然根植于那片遥远的土地。

05. 月下的对话

庆祝派对结束后,两人沿着伊萨尔河漫步。慕尼黑的月光洒在河面上,泛着银色的波纹。

“我想念实验室的喧嚣,”卫六突然说,“想念那些可以连续工作48小时的日子,想念和李教授深夜讨论的时光。”

柳柳握住他的手:“我知道。但记得吗?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新的视角。”

他们在河边的长椅上坐下。远处,古老的圣母教堂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

“柳柳,”卫六轻声说,“我一首在思考量子记忆的物理意义。如果量子系统真的能够记忆,那么时间的箭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柳柳靠在他的肩上:“就像我们的感情,经历了这么多变化,但核心的东西始终没变。”

这是他们来德国后第一次如此深入地交谈。在异国的月光下,两颗心靠得格外近。

06. 融合的智慧

周一回到研究所,卫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新方案。

“我们不应该试图证明哪一种科研文化更好,”他在全体会议上说,“而应该创造一种融合两者优势的新模式。”

他建议成立一个“德中联合研究组”,清华团队负责探索性实验,马普所团队负责严格验证,两个团队通过每日视频会议保持同步。

贝克教授起初有所保留,但在看到具体方案后表示了支持:“这可能是国际合作的新范式。”

新模式立即显示出强大生命力。清华团队的灵活探索为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思路,马普所的严谨验证则确保了每个发现的可靠性。

最令人惊喜的是,在这种合作中,他们发现量子记忆效应与拓扑序之间存在深刻联系。这个发现将两个看似无关的领域连接在了一起。

“也许这就是国际合作的真正意义,”柳柳在分析数据时说,“不是简单地共享资源,而是融合不同的思维方式。”

07. 新的理解

在慕尼黑的第西个月,卫六和柳柳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他们学会了在严格规章中寻找创新空间,在文化差异中发现互补优势。

一个雨夜,当他们在公寓里一起准备晚餐时,柳柳突然笑了。

“怎么了?”卫六问。

“记得我们刚来时,连德语的购物网站都看不懂。现在我们己经能在研究所推动改革了。”

卫六微笑着将炒好的菜装盘:“也许成长就是这样——在不适中寻找舒适,在挑战中发现机遇。”

那天晚上,他们收到了《自然》杂志的用稿通知。审稿人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对德中合作模式的创新性表示赞赏。

“看这里,”柳柳指着审稿意见,“他们称赞这种合作模式‘为国际大科学工程提供了新思路’。”

卫六放下手中的邮件,走到窗边。慕尼黑的夜空星光璀璨。

“知道吗,”他轻声说,“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经历这一切。不是因为这里的设备更好,而是因为这段经历让我们成为了更好的科学家。”

柳柳走到他身边:“也让我们成为了更好的彼此。”

08. 前路

在德国的第五个月,他们收到了清华团队的邀请——回国参加新实验室的落成典礼。

“量子前沿研究中心终于建成了,”马克在邮件中写道,“这里是你们的家。”

看着邮件中实验室的照片,卫六和柳柳相视而笑。那个他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如今己经焕然一新。

“我们会回去的,”柳柳轻声说,“但不是现在。”

卫六点头:“我们在这里的使命还没有完成。量子记忆的奥秘才刚刚揭开一角。”

他们知道,科学探索就像量子世界本身——充满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而在慕尼黑的这段经历,己经成为了他们科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月光再次洒满伊萨尔河时,两个中国科学家在德国的土地上,继续着他们对宇宙真理的探索。因为他们知道,无论身在何处,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彼此的承诺,就是他们最坚实的家园。

(第十九章完)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超导之心》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W5K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超导之心 http://www.220book.com/book/W5K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