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1章 颜料香里的新生命与旧时光

小说: 相爱相杀破妄门   作者:冒火的东方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相爱相杀破妄门 http://www.220book.com/book/W6YC/ 章节无错乱精修!
 

深秋的老院飘着晒干的桂花香气,青竹蹲在压水井旁洗画笔,冷水激得指尖发麻,抬头却看见兰芝站在厨房门口朝她招手,围裙上沾着面粉,像落了层细雪。

“快来搭把手,这发面怎么总揉不匀?”兰芝的声音带着点懊恼,手里的面团黏在案板上,“以前你奶奶教过我,隔了二十年全忘干净了。”

青竹甩甩手上的水珠凑过去,鼻尖先撞上浓郁的酵母香味。她握住兰芝的手腕,带着她按顺时针方向揉面,掌心传来母亲手背上粗糙的茧——那是常年记笔记、做手工留下的痕迹。“妈,得用手腕发力,像这样……”她忽然顿住,看着面团在两人手下慢慢变得光滑,“小时候你就是这么教我包汤圆的。”

兰芝的动作一顿,眼眶微微发热:“那时候你总把面团往脸上抹,活像只小花猫。”她低头擦掉案板上的面粉,“等会儿蒸红糖馒头,给你留两个带枣的。”

厨房的玻璃窗上凝着薄霜,李维真抱着刚晒好的被子走进来,被角还带着阳光的温度。她往炉膛里添了块木柴,火光映得脸颊发亮:“张经理刚才打电话,说美术馆想邀你办巡回展,问你愿不愿意去上海、北京转一圈。”

“巡回展?”青竹手里的擀面杖停在半空,“可我不想离开老院太久。”她看向窗外,槐树叶落了满地,爸爸正蹲在花架下给绣球花剪枝,小满趴在石桌上写作业,花咪蜷在她脚边打盹。这画面像极了她刚画完的《秋日闲居图》,少了哪个人都不成样子。

兰芝突然笑出声,用沾着面粉的手指点了点她的额头:“傻丫头,巡回展可以带家属啊。”她往面团里加了勺红糖,“正好我也想看看外面的变化,二十年前去上海还是绿皮火车,现在听说都有磁悬浮了。”

这话被进门的奶奶听见,手里的菜篮“咚”地放在地上,萝卜缨子都晃掉了两根:“带家属?算我一个!我得去北京看看天安门,当年你爷爷总说要带我去,到死都没兑现。”

爸爸擦着手上的剪刀走进来,工装裤口袋里露出半截老花镜——那是兰芝回来后给他买的,说他修自行车总眯着眼伤眼睛。“我也去,正好看看大城市的自行车长啥样,说不定能学两招新技术。”他顿了顿,挠挠头,“就是修自行车的摊子得拜托隔壁老王照看几天。”

小满举着铅笔冲进来,作业本上的字歪歪扭扭:“我也要去!我要去上海看东方明珠,还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带礼物!”花咪被她踩得“喵呜”一声,窜上灶台偷舔装糖的瓷碗。

李维真笑着摇头,从柜子里翻出个旧笔记本:“那咱们列个清单,奶奶要带降压药,爸的工具箱得精简点……”她的笔尖顿在纸上,突然看向兰芝,“妈,你当年在上海待过,有没有想去看看的老地方?”

兰芝的动作僵了一下,手里的馒头剂子掉在案板上。她沉默了几秒,声音轻得像飘雪:“以前在上海有个老同事,不知道还在不在。”她从帆布包里翻出张泛黄的照片,上面两个穿工装的姑娘搂着肩笑,背后是外滩的老建筑,“她叫苏蔓,当年帮我藏过系统的资料。”

青竹凑过去看照片,发现苏蔓胸前别着的梅花胸针,和兰芝帆布包上的图案一模一样。“那咱们去上海就找她!”她拿起画笔在纸上画了个简易地图,“美术馆在黄浦区,咱们先去展馆,再找苏阿姨。”

蒸馒头的热气渐渐漫满厨房,奶奶掀开锅盖,雪白的馒头鼓着肚子,枣子在表面印出暗红的痕迹。她拿起一个递到兰芝手里:“尝尝,还是当年的味道不?”

兰芝咬了一口,甜味在舌尖散开,眼泪却突然掉下来:“是,就是这个味道。”她想起二十年前离开家的清晨,奶奶也是这样给她装了一袋红糖馒头,说“路上饿了吃”。

出发前三天,老院像炸了锅。奶奶翻出压箱底的蓝布衫,在领口缝了朵梅花,说是“出门要体面”;爸爸把修自行车的扳手擦得锃亮,塞进随身的布包;小满抱着兰芝给她缝的梅花布偶,每天数着日历盼出发;青竹则把画具装箱,特意带上了师父送的钴蓝颜料,说要画外滩的夜景。

李维真却在收拾行李时发现了异常。兰芝坐在床边翻旧笔记本,手指反复着“苏蔓”两个字,脸色不太好。“妈,你是不是不舒服?”她递过去一杯温水。

兰芝摇摇头,把笔记本合上:“就是有点紧张,怕她不愿意见我。当年我走得急,没来得及跟她告别。”她的声音带着愧疚,“她为了帮我,被公司开除了,听说后来过得不太好。”

“苏阿姨肯定会愿意见你的。”李维真坐在她身边,剑穗上的银锁轻轻晃动,“像她这样的好人,不会记仇的。”她想起在镜渊系统里,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也会伸出援手,“再说,咱们这次去,还能帮她做点什么。”

出发那天清晨,天还没亮,张经理就开着面包车来接他们。奶奶裹着厚外套坐在副驾驶,手里攥着个油纸包,里面是给苏蔓带的红糖馒头;小满趴在后座窗户上,看着老院的槐树越来越远,突然红了眼睛:“花咪会不会想我啊?”

“放心,老王会每天给它喂小鱼干。”爸爸揉了揉她的头,从口袋里掏出个弹弓,“到了北京,爸带你去打鸟。”

青竹靠在兰芝肩上,看着窗外的风景从青砖瓦房变成高楼大厦。兰芝轻轻拍着她的背,像哄小时候的她睡觉:“睡会儿吧,到上海要五个小时呢。”

青竹闭上眼睛,鼻尖萦绕着母亲身上淡淡的桂花香气,还有颜料盒里钴蓝的味道。她想起师父说过的话,最好的画不在美术馆,在身边人的笑容里,此刻才算真正懂了。

到上海展馆时,工作人员己经在布置画作。《槐树下的家》被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几个观众正对着画里的自行车和绿豆汤小声议论。“这画里的烟火气太浓了,看得我想家。”一个穿风衣的姑娘说。

青竹走过去,听见姑娘和同伴说:“我奶奶也总在石桌上放绿豆汤,夏天喝着特别解渴。”她突然想起奶奶的老花镜,每次喝完汤都忘在桌上,镜片上沾着水渍。

开展仪式结束后,青竹按照兰芝给的地址找苏蔓。那是条老弄堂,墙壁上爬满爬山虎,晾衣绳上挂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敲开302的门,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探出头,看见兰芝时愣了半天,突然抓住她的手:“兰芝?真的是你?”

“苏蔓,我来晚了。”兰芝的眼泪掉下来,“这些年委屈你了。”

苏蔓拉着她们进屋,狭小的客厅里摆着个旧红木箱子,上面刻着梅花纹路。“当年你留下的资料,我都藏在这箱子里了。”她打开箱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笔记本和图纸,“我知道你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青竹看着箱子里的资料,发现有张图纸上画着镜渊系统的核心,旁边写着“需以亲情为引才能摧毁”。她突然明白,当年妈妈能找到核心的漏洞,不仅仅是因为智慧,更是因为对家人的牵挂。

苏蔓留他们吃晚饭,煮了上海本帮菜,红烧肉炖得软烂,入口即化。“当年你最爱吃我做的红烧肉。”苏蔓给兰芝夹了块肉,“你走后,我就开了个小裁缝铺,靠做衣服糊口。”她指了指墙上挂着的旗袍,“都是我自己做的,上面的梅花还是学你的样子绣的。”

兰芝摸着旗袍上的梅花,眼眶又热了:“我这次来,是想请你跟我们回老院,一起办个布艺展。”她看向青竹,“竹丫头画画,你做布艺,肯定能受欢迎。”

苏蔓愣了愣,随即笑了:“好啊,我早就想离开这弄堂了。”她的目光落在窗外的老树上,“就是舍不得这棵梧桐树,当年你总在树下给我讲你家的老院。”

离开弄堂时,苏蔓抱着红木箱子,脚步轻快得像个小姑娘。青竹走在最后,看着兰芝和苏蔓手拉手聊天,突然觉得这趟上海之行,不仅是办画展,更是找回了妈妈丢失的时光。

到北京时,正好赶上降温。奶奶裹着兰芝给她买的新棉袄,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眼泪首流:“老头子,我来看天安门了,你要是在就好了。”她从口袋里掏出张老照片,是当年和爷爷的合影,“我把你的照片带来了,让你也看看。”

爸爸在一旁给奶奶拍视频,手冻得发红也不在意:“妈,你站好点,我给你和天安门合个影。”他的手机壳是小满给贴的卡通贴纸,上面画着老院的槐树下。

李维真带着青竹去看故宫,红墙黄瓦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你看这墙角的梅花,”李维真指着一枝探出墙头的梅花,“像不像妈帆布包上的图案?”

青竹点点头,拿出速写本快速勾勒:“等回去我把故宫的梅花画进《时光长廊》里。”她的笔尖顿了顿,“把苏阿姨的旗袍、奶奶的棉袄、爸的手机壳都画进去。”

巡回展办得很成功,青竹的画被越来越多人知道。有个收藏家想高价买下《槐树下的家》,被她婉拒了:“这幅画是我们家的故事,不能卖。”

返程那天,苏蔓坐在车上,抱着红木箱子笑个不停:“我这辈子都没想过,还能跟你们一起生活。”她从箱子里拿出件小棉袄,“这是给小满做的,上面绣了只小猫,像你们家的花咪。”

小满接过棉袄,开心得蹦起来:“谢谢苏奶奶!我要穿着它去给福利院的小朋友讲故事。”

车开回老院时,己经是傍晚。槐树上挂着的星星灯亮了,老王正蹲在门口喂花咪,看见他们回来,笑着挥手:“可算回来了,花咪天天蹲在门口等你们。”

花咪“喵呜”一声扑过来,蹭得小满满腿猫毛。青竹看着熟悉的老院,闻到厨房里飘来的红烧肉香味,突然觉得无论走多远,这里都是最温暖的家。

接下来的日子,老院更热闹了。苏蔓在西厢房开了个小布艺坊,每天都有人来定做衣服;青竹和她一起办了“颜料与针线”主题展,画和布艺放在一起,别有风味;李维真则成了“后勤部长”,每天安排大家的饮食起居。

有天清晨,青竹正在画架前作画,突然听见苏蔓喊她:“竹丫头,快来看!”她跑过去,看见苏蔓手里拿着件旗袍,上面绣着老院的全景:槐树下的画架、压水井旁的花架、石桌上的绿豆汤,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

“这是我熬夜做的,”苏蔓的眼睛发亮,“把你们家的故事都绣进去了。”

青竹摸着旗袍上的针脚,眼泪掉下来:“苏阿姨,谢谢你。”

兰芝走过来,搂住青竹和苏蔓:“我们现在是一家人了,以后的故事还长着呢。”

深秋的阳光透过槐树叶洒下来,落在旗袍上的梅花上,泛着温暖的光。青竹看着眼前的家人,突然拿起画笔,在画布上落下第一笔。她知道,这幅画会像他们的生活一样,充满爱与希望,永远不会画完。

晚饭时,奶奶端上刚蒸好的红糖馒头,上面的枣子红得发亮。爸爸给每个人夹了块红烧肉,苏蔓给小满夹了块鱼,兰芝给青竹擦了擦嘴角的油渍,李维真则给花咪倒了碗小鱼干。

“明年春天,咱们把画展和布艺展一起办到院子里。”青竹举起碗里的绿豆汤,“让所有人都看看,我们的家有多温暖。”

“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花咪“喵呜”一声,像是在附和。老院的笑声飘出墙外,惊飞了枝头的麻雀,也惊动了正在飘落的槐树叶。青竹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觉得,最珍贵的不是画展有多成功,而是身边有家人陪伴,有颜料香,有烟火气,有说不完的故事。

夜色渐深,星星灯亮了起来,像撒了一地的星光。青竹靠在兰芝肩上,听她和苏蔓讲当年的往事,听李维真和爸爸讨论明年的画展,听小满给花咪讲她在上海的见闻。她闭上眼睛,嘴角带着笑,知道明天醒来,又会是充满希望的一天。

因为她知道,只要家人在身边,再平凡的日子,也会像颜料一样,调出最绚烂的色彩。而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爱与勇气,会像老院的槐树一样,根深叶茂,永远长青。

冒火的东方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W6Y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相爱相杀破妄门 http://www.220book.com/book/W6Y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