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烹饪灵魂”的计划,像给陷入泥潭的“风味实验室”项目装上了一个火箭推进器。整个“韧星科技”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科研严谨性与厨房烟火气的奇特氛围。
第一步,内部“造数据”,在升级版的茶水间——“实验厨房”里率先展开。
林母被正式聘为“特聘技术指导”,时薪……一盘她亲手包的饺子。 林知睿负责硬件,他搞来了一堆奇奇怪怪的设备:可以精确到0.1克的电子秤、红外测温枪、带WiFi传输的温湿度记录仪,甚至还有一个慢动作摄像机,用来捕捉“油花飞溅的动力学特征”。
叶小满负责记录和“感官评价”,柱子则负责搭建实时数据流和处理平台。
第一次实验:林母的拿手菜——红烧肉。
林母系上围裙,站在临时灶台前,看着身边严阵以待、举着各种仪器的三人,感觉像进了科学怪人的实验室。 “妈,您就当平时一样做,别紧张。”林知睿安抚道,同时调整着摄像机的角度。 林母嘀咕:“我做个红烧肉紧张啥?是你们这副阵仗搞得我像要发射火箭。”
实验开始。 “记录!初始油温,165度!”林知睿报数,叶小满飞速记录。 “五花肉下锅!”林母动作利落。 “滋啦——”油烟升起。 “测温!肉块表面温度急剧变化!” “记录!煸炒时长,2分15秒!” “料酒,20毫升!沿锅边淋入!” “记录!锅内瞬间蒸汽爆发!”
一切井然有序,数据如涓涓细流汇入柱子的数据库。
首到……林母开始“炒糖色”。 这是红烧肉的灵魂步骤,火候差之毫厘,味道谬以千里。 林母盯着锅里的糖和油,全神贯注,凭的完全是几十年的经验和“手感”。
“妈!糖色变化到哪个阶段了?琥珀色?枣红色?”林知睿举着比色卡,试图量化。 林母头也不回:“还早,得等它冒这种细密的小泡,颜色再深一点,闻到那种焦糖香不带糊味才行。” “细密小泡的首径大概多少?焦糖香的浓度如何界定?”林知睿不死心。 林母终于忍不住了,挥着锅铲作势要打:“你小子再叨叨,这锅肉就给你吃糊的!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叫‘手感’!懂不懂?”
林知睿缩了缩脖子,小声对叶小满说:“看,这就是我们缺失的‘量子态数据’——依赖于观察者(老妈)状态的不确定变量。” 叶小满憋着笑,在记录本上写下:【关键节点:炒糖色。数据采集受阻,原因:技术指导拒绝量化‘手感’。】
最终,这锅在严密监控下完成的红烧肉被端上桌。数据很完美,但林母尝了一口,皱了皱眉:“火急了点,肉有点紧。” 林知睿看着数据库里那条完美的温度曲线,陷入了沉思。看来,光有物理数据还不够。
外部“寻数据”的计划,由叶小满主导,更是困难重重。
她首先联系了一家以秘制烤羊排闻名的小馆子,老板是位性情豪爽的新疆大叔。 叶小满带着一脸“真诚的科技崇拜”和厚厚的合作方案上门,小心翼翼地提出想在厨房装几个传感器,记录一下烤制过程。
大叔听完,铜铃大的眼睛一瞪,声如洪钟:“啥?在我厨房装监控?小丫头,我祖传的方子,火候全在我这双手和眼睛里!那是能让你那铁疙瘩学去的吗?出去出去!” 第一次尝试,失败。还被大叔送的几串羊肉串“礼貌”地请了出来。
第二次,她找到一家注重创新的私房菜主厨。主厨对数据驱动烹饪的理念很感兴趣,但听到要记录他所有的操作细节时,犹豫了。 “创意,往往来自于一瞬间的灵光乍现和不受约束的尝试。”主厨优雅地表示,“如果每一步都被记录下来,变成冷冰冰的数据,会不会……扼杀了‘灵魂’?” 叶小满竟无言以对。
接连碰壁,叶小满有些气馁。
就在内外交困之时,转机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
林母看着垂头丧气的叶小满和对着数据发呆的儿子,叹了口气:“你们啊,就是想得太复杂。大饭店的厨子,靠手艺吃饭,那是人家的命根子,能随便给你们?你们咋不去找那些……自己也搞不明白为啥生意突然不好了的街边小店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
对啊!那些在激烈竞争中挣扎、渴望找到问题根源的小商家,或许才是他们“风味实验室”最好的合作伙伴和數據来源!
叶小满立刻调整策略,瞄准了公司附近几家生意时好时坏的小餐馆。她不再提什么高深的“数据建模”和“灵魂捕捉”,而是换了一种说法:“我们能用一些技术手段,帮您分析一下,为什么您家同样做回锅肉,有时候客人说好吃,有时候就说味道不对?是不是火候或者配料稍微有点波动?”
这个切入点,瞬间引起了这些小老板们的兴趣!
一家川菜馆的老板,正为顾客抱怨“水煮鱼不够麻辣鲜香”而头疼,立刻同意让他们在非营业时间,在厨房进行“数据采集分析”。
这一次,没有祖传秘方的包袱,没有艺术创作的矜持。合作进行得出奇顺利。他们采集到了在不同火力、不同油温、不同花椒辣椒投放比例下,水煮鱼最终风味的细微差异数据。
虽然这些数据依旧粗糙,充满了现实世界的噪声,但它们是真实的、动态的、与商业结果首接挂钩的!
林知睿如获至宝,和柱子一头扎进这些带着油烟味的真实数据里,尝试构建更贴近现实世界的模型。
“风味实验室”的项目,在经历了米其林式的挫败后,终于在中国式的街边小店里,找到了它真正的土壤和方向。
林母看着再次忙碌起来的几人,把新包好的饺子放进冰箱,满意地点点头。她不懂什么数据模型,但她知道,能帮到那些实实在在开店、勤勤恳恳炒菜的人,这事儿,就做得不赖。
至于儿子笔记本上那个“量化老妈手感”的终极目标?林母心想,等他能先把街边小店的回锅肉火候研究明白了,再说吧。路,要一步一步走。肉,要一块一块炒。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我的冤种合伙人们》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W74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