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2章 珊瑚焕彩・礁群重生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虚空入侵:独狼玩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WAMZ/ 章节无错乱精修!
 量子青鸾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军事基地的清晨,带着咸湿的海风掠过停泊的两栖生态艇 —— 这是专为南部珊瑚礁改造的新装备,艇身加装了 “水下矢量推进器”,可在 5 米深的海域灵活穿梭;甲板上固定着 “冰核驱动控温舱”,能将周围海水温度稳定在 25℃(珊瑚适宜温度),避免升温加剧白化;船舱内,老郑正整理 “珊瑚急救套装”,里面有 “共生藻营养液”(顾清用天然虫黄藻培育)、“珊瑚修复凝胶”(含海洋胶原蛋白)和 “水下移植钳”,还有一卷 “防暗流网”,防止移植后的珊瑚被洋流冲走。

“都检查仔细了!珊瑚礁区暗流多,水下通讯器和浮力背心可别忘带!” 林砚蹲在生态艇旁,测试推进器的水下动力 —— 低速模式下噪音极低,不会惊扰周围的海洋生物。艇旁,小宇正帮五个孩子调整 “水下精神力手环”,手环外层包裹着防水硅胶,内置 “深度感应芯片”,下潜超过 10 米时会自动提醒上浮,屏幕能在水下显示珊瑚活性数据,无需额外照明。

“放心吧林哥!我给控温舱加了‘双循环系统’,就算一个回路故障,另一个也能撑 2 小时!” 老郑从工具箱里掏出一把 “水下切割刀”,刀刃是钛合金材质,能切断缠绕珊瑚的废弃渔网,“苏晴姐还装了二十罐‘鱼糜压缩饼’,用新鲜金枪鱼肉做的,水下作业耗体力,吃这个顶饱!”

李雪背着新的 “水下装备包”,里面装着 “水温记录仪”“珊瑚白化检测仪” 和顾清特制的 “鹿角珊瑚共生活性仪”—— 仪器能实时显示珊瑚体内虫黄藻的密度,低于 0.5×10?个 /cm3 就需要紧急接种共生藻。“我查了南部珊瑚礁的资料,生态站在‘半月礁旧址’,那里曾是顾明爷爷培育改良鹿角珊瑚的实验基地,但海水升温导致 70% 的珊瑚白化,储存舱可能被赤道暖流冲到礁群深处,得用声呐定位!”

顾清的声音从水下通讯器里传来,背景里能听到海浪与声呐的 “滴滴” 声(基地己在珊瑚礁边缘搭建浮标信号站):“改良鹿角珊瑚是顾明爷爷专为抗白化设计的品种,能耐受 28℃短期高温,还能与‘耐高温虫黄藻’‘珊瑚硝化细菌’形成三方共生 —— 但它怕持续高温和共生断裂,必须先用水下控温舱降低局部水温,再接种共生藻,否则会彻底白化死亡!”

上午七点,两栖生态艇驶离基地,朝着南部珊瑚礁方向前进。艇窗外的海水从近岸的浅蓝逐渐变为深海的湛蓝,偶尔能看到成群的热带鱼掠过,却很少见到珊瑚礁的身影 —— 首到靠近半月礁,水面下才浮现出一片苍白的 “珊瑚坟场”,原本色彩斑斓的珊瑚枝桠如今只剩灰白的骨架,只有零星几处还残留着淡绿的痕迹,空气中弥漫着海水升温后的沉闷气息。小宇盯着珊瑚白化检测仪,屏幕上的数值触目惊心:【当前区域:半月礁边缘,海水温度:29.5℃(高温胁迫),珊瑚白化率:72%,改良鹿角珊瑚活性预警:微弱信号】。

“启动声呐定位!储存舱可能在礁群中央的暗流区!” 李雪突然指着声呐屏幕,上面一道微弱的金属信号正位于水下 8 米处,被一片白化的脑珊瑚缠住,“小宇、小远,你们的双生精神力能穿透珊瑚丛,确认储存舱的完好度吗?”

林砚立刻让生态艇停在礁群边缘,小宇和小远穿戴好浮力背心,潜入水中 —— 两人的精神力手环在水下泛着淡紫与淡白的微光,能量交织成一道 “水下探测波”,穿过密集的珊瑚枝桠。几分钟后,小远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储存舱是完好的!但舱体被一根废弃的渔网绳缠住,周围的白化珊瑚正在挤压舱体,里面的鹿角珊瑚幼苗还有活性!”

“我和李雪下去清理渔网!老郑操控控温舱,先把周围水温降到 26℃!” 林砚穿戴好潜水装备,腰间别着水下切割刀;李雪则带着水下移植钳,准备清理挤压舱体的珊瑚碎片。两人潜入水中,冰冷的海水让高温带来的闷热感消散不少,控温舱的淡金能量顺着海水扩散,周围的水温逐渐下降,部分白化珊瑚的边缘甚至泛起了一丝淡粉。

林砚用切割刀小心地切断渔网绳,避免刀刃划伤储存舱;李雪则用移植钳轻轻搬开挤压舱体的脑珊瑚,将其暂时移到控温舱附近 —— 这些白化的珊瑚还有救,等修复完鹿角珊瑚,就能帮它们接种共生藻。半小时后,储存舱终于被解救出来,被缓缓吊上生态艇的甲板。

“快打开储存舱!检测幼苗活性!” 林砚擦去舱体上的海水,小宇小心翼翼地拧开舱盖 —— 一股带着海水气息的潮湿感扑面而来,舱内的改良鹿角珊瑚幼苗约 15 厘米高,枝干呈淡灰的象牙色,只有顶端的小分支还残留着淡绿,检测仪显示【幼苗活性:15%,虫黄藻密度:0.2×10?个 /cm3,需 1 小时内接种共生藻并降温,否则彻底白化】。

“先给幼苗降温!放进控温舱,温度调到 25℃!” 顾清的声音带着急切。老郑立刻打开控温舱的舱门,小宇用软毛刷轻轻清理幼苗表面的浮尘,将其放入铺有海绵的托盘中;老郑则稀释共生藻营养液,用微型喷雾器均匀喷洒在幼苗的枝干上,淡绿的营养液顺着枝干渗入珊瑚内部,虫黄藻密度开始缓慢上升;李雪用水温记录仪实时监测,控温舱内的水温稳定在 25℃,【鹿角珊瑚幼苗活性提升至 30%】。

“孩子们,用精神力帮幼苗稳定共生环境!接下来要接种硝化细菌!” 小远喊道。五个孩子围在控温舱旁,精神力手环泛着微光,能量透过舱壁渗入,如同轻柔的水流包裹住幼苗 —— 这种精神力能促进珊瑚细胞吸收共生藻,检测仪显示虫黄藻密度升至 0.4×10?个 /cm3,幼苗的枝干逐渐泛起淡粉,【活性提升至 50%】。

林砚掏出顾明遗留的 “三方共生菌剂”:淡绿的 “耐高温虫黄藻”、透明的 “珊瑚硝化细菌”、淡黄色的 “促共生因子”,按照顾明笔记里的 “珊瑚焕活法”,他先将三种菌剂混合,与海水调成糊状,用棉签均匀涂抹在幼苗的分支上;再将控温舱的湿度调到 80%,模拟珊瑚礁的自然环境,促进菌剂附着。

“可以下潜移植了!控温舱的能量能覆盖 10 米范围,足够我们种植 20 株幼苗!” 李雪检查完潜水装备,示意众人准备下水。老郑操控生态艇,将控温舱吊到礁群中央的 “白化区”,淡金的能量在水下形成一道透明的 “温区屏障”,周围的水温稳定在 25-26℃,吸引了不少小鱼前来围观。

林砚和李雪带着幼苗潜入水中,用水下移植钳将每株鹿角珊瑚固定在白化的珊瑚骨架上 —— 这些骨架能为幼苗提供支撑,还能吸收控温舱的能量。小宇和孩子们则在水面上用精神力辅助,能量顺着海水渗入珊瑚内部,帮助共生藻与珊瑚细胞快速结合。“用冰核能量激活共生!” 林砚掏出防水袋里的冰核,淡金能量在水下泛着柔和的光芒,顺着移植钳传入幼苗 —— 鹿角珊瑚的枝干瞬间泛起鲜艳的橙红,虫黄藻密度飙升至 0.8×10?个 /cm3,【幼苗活性提升至 75%】。

就在这时,水下通讯器突然发出警报 —— 远处的洋流突然加速,一股 2 米 /s 的暗流正朝着控温舱方向涌来,若不阻挡,刚移植的珊瑚会被冲倒!“老郑!启动防暗流网!” 林砚大喊,老郑立刻操控甲板上的机械臂,将防暗流网展开,在控温舱周围形成一道 5 米宽的防护圈;小宇和孩子们的精神力同时爆发,淡紫与淡白能量在防护圈内侧形成一道 “能量屏障”,进一步削弱暗流的冲击力。

暗流撞击防护圈的瞬间,网绳剧烈晃动,却牢牢挡住了水流。林砚趁机用珊瑚修复凝胶涂抹在幼苗与骨架的连接处,促进珊瑚扎根;李雪则在周围种植了几株 “耐温海草”,这些海草能减缓水流,还能为珊瑚提供氧气。当暗流退去时,鹿角珊瑚幼苗己稳稳地固定在骨架上,枝干上的橙红逐渐扩散,甚至吸引了几只小丑鱼前来筑巢,检测仪显示【改良鹿角珊瑚激活成功!三方共生形成,虫黄藻密度:1.0×10?个 /cm3,周围白化珊瑚恢复率:15%,海洋生物活跃度提升 40%!】

“有人来了!” 小远突然指着远处的潜水艇,一群穿着潜水服的人正朝着礁群游来,为首的老人手里拿着一个 “珊瑚观察镜”—— 是南部珊瑚礁的海洋保护者,他们在附近的科考站监测白化情况,看到控温舱的能量信号,特意带着设备赶来帮忙。

“我们守着这片珊瑚礁三十年,看着它从五彩斑斓变到一片惨白,还好有你们来救它!” 老人握着林砚的手,潜水手套上还沾着珊瑚礁的细沙,却格外有力。他身后的保护者们纷纷拿出设备,有的帮着监测水温,有的给白化珊瑚接种共生藻,还有人用声呐探测周围的洋流,为后续修复提供数据;老人的孙女则捧着一个装满虫黄藻的培养皿,递给小宇:“这是我们培育的耐温藻种,给你们补充用!”

小宇笑着接过培养皿,将一株刚激活的鹿角珊瑚幼苗递给她(用特制的水下容器装着):“这个送给你,种在科考站附近,它能帮你们监测水温,以后这里又会变成彩色的珊瑚礁了!” 孩子接过容器,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潜水服的面罩上沾了些水珠,却掩不住眼里的欢喜。

当天傍晚,珊瑚礁的临时修复系统己搭建完成 —— 老郑操控控温舱,为周围 100 平方米的珊瑚礁持续降温;李雪和保护者们一起,在礁群边缘种植了耐温海草带,形成一道 “防暗流屏障”;小宇和孩子们则教保护者的孩子用精神力帮助珊瑚生长,淡紫与淡白的能量在夕阳下的海水中交织,透过清澈的水面,能看到鹿角珊瑚的橙红与海草的翠绿相映,成群的鱼群在礁间穿梭,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林砚站在生态艇的甲板上,看着水下控温舱的淡金能量与珊瑚的色彩交织,保护者们正用相机记录着这一幕,脸上满是久违的笑容。他掏出陈默的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南部珊瑚礁生态站任务完成,改良鹿角珊瑚成功激活,白化珊瑚开始恢复,海洋保护者加入生态建设,下一步目标:极地冰川生态站(抗冻植物:改良冰藻)”。

笔记本合上时,冰核与钥匙同时泛着淡绿光芒,通讯器里突然传来顾清的声音:“极地冰川的科考队发来预警!最近的冰川融化加速,导致冰藻大量死亡,改良冰藻的储存舱可能被冰川融水冲走,需要尽快赶去抢救!”

林砚看向众人,夕阳为海面镀上一层金边,水下的珊瑚在余晖中泛着温暖的色彩。老郑正在帮保护者们检修控温舱,李雪教孩子们辨认珊瑚礁里的鱼类,小宇和保护者的孩子一起,用精神力让鹿角珊瑚的枝干长得更壮。“准备出发!去极地冰川!” 林砚的声音带着新的坚定,“让改良冰藻在冰川边缘扎根,守护我们的极地家园!”

两栖生态艇驶离半月礁时,保护者们站在潜水艇上挥手送别,手里的珊瑚观察镜在夕阳中格外醒目。改良鹿角珊瑚的橙红在海水中轻轻摆动,像是在为他们送行 —— 南部珊瑚礁第一次重现的斑斓色彩,虽微弱却坚定,是战后世界海洋生态修复的重要里程碑。

极地冰川的融水在远方等待,那里有新的挑战,也有新的生机。生态复苏的旅程,还在继续。



    (http://www.220book.com/book/WAM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虚空入侵:独狼玩家 http://www.220book.com/book/WAMZ/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