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基地的清晨,高海拔的寒风裹着沙粒掠过 “高海拔冻土生态车” 的车顶 —— 这是专为冻土带改造的新装备,车身采用 “抗冻融钛合金” 打造,外层焊接了交错的加强筋,能抵御昼夜冻融导致的金属疲劳;车头加装 “冻土钻探机”(可钻透 2 米厚冻土层);车尾的储物舱里,老郑正整理 “披碱草急救套装”,里面有 “低温有机质营养液”(含腐熟牦牛粪提取物)、“抗冻融菌剂”(顾清培育的耐寒菌株)和 “冻土加固钉”,还有一卷 “融水导流槽”,可疏导白天融化的冰水,避免渗入冻土引发滑坡。
“都检查仔细了!高海拔缺氧还冻融,氧气瓶和防霜面罩可别忘带!” 林砚蹲在生态车旁,用扳手拧紧冻土钻探机的固定螺栓 —— 钻头是碳化钨材质,能在 - 20℃的冻土中保持锋利。车旁,小宇正帮五个孩子调整 “高海拔型精神力手环”,手环内置 “血氧预警芯片”,当血氧饱和度低于 90% 时会自动提醒吸氧,屏幕贴了防霜膜,夜间低温也不会黑屏。
“放心吧林哥!我给生态车装了‘昼夜温控系统’—— 白天用太阳能加热车体防融水腐蚀,晚上通冰核能量保温防结冰,舱内温度能稳定在 15℃!” 老郑从工具箱里掏出一把 “冻土耙”,耙齿间距 5 厘米,刚好能松散冻土表层,“苏晴姐还装了二十罐‘牦牛奶酪压缩饼’,用当地牦牛奶做的,高钙抗饿,比羊肉汤饼更方便携带!”
李雪背着新的 “高海拔装备包”,里面装着 “冻土温度记录仪”“土壤有机质检测仪” 和顾清特制的 “垂穗披碱草抗冻活性仪”—— 仪器能实时显示幼苗根系的抗冻融能力,低于 40% 就需要补充抗冻融菌剂。“我查了高海拔冻土带的资料,生态站在‘老牧道旧址’,那里曾是顾明爷爷培育改良垂穗披碱草的实验基地,但最近的冻融灾害让牧道旁的冻土滑坡,储存舱可能被埋在 1.5 米深的融水层下,得趁白天融水未结冰时搜救!”
顾清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背景里能听到牧民的牦牛铃铛声(基地己在冻土带边缘搭建临时信号站):“改良垂穗披碱草是顾明爷爷专为高海拔冻土设计的‘固土先锋植物’—— 根系能横向蔓延 4 米,像一张网锁住冻土,还能在 - 15℃夜间结冰时保持细胞活性,与‘耐寒固氮菌’(补充氮源)、‘抗冻融放线菌’(分泌胶质防止根系冻伤)形成三方共生 —— 但它怕融水浸泡和夜间骤冻,必须先疏导融水,再用有机质改良土壤,否则会烂根枯萎!”
上午九点,高海拔冻土生态车驶离临时营地,朝着老牧道方向前进。车窗外的景色从极地雪原逐渐变为高寒草甸,冻土表面布满深浅不一的 “冻融裂缝”,白天融化的冰水在裂缝中汇成细流,傍晚就会结冰膨胀,把裂缝撑得更宽;远处的牦牛群在稀疏的枯草间觅食,牧民的黑色帐篷像散落的石子,在寒风中微微晃动。小宇盯着土壤有机质检测仪,屏幕上的数值低得刺眼:【当前区域:老牧道边缘,土壤有机质含量:0.3%(极度贫瘠),冻融深度:1.2 米,垂穗披碱草活性预警:微弱信号】。
“前面就是滑坡区!储存舱应该在下面!” 李雪突然指着前方,一片约 80 米宽的滑坡体横在牧道中央,表层是松散的融水泥浆,下层是坚硬的冻土层,检测仪显示滑坡体下方有金属信号,“小宇、小远,你们的双生精神力能穿透融水泥浆吗?确认储存舱的位置!”
林砚立刻停车,小宇和小远戴上防霜面罩,精神力手环泛着淡紫与淡白的微光 —— 两人的精神力交织成一道 “穿透式探测波”,穿过浑浊的融水泥浆,在下方 1.5 米处捕捉到储存舱的轮廓。“找到了!储存舱被冻土层卡住了!舱体没破,但融水渗进去了,里面的幼苗在结冰边缘!” 小远的声音带着急切,通讯器里能听到他轻微的喘息 —— 高海拔缺氧让说话都变得费力。
“快启动冻土钻探机!在信号上方钻个孔,用抽水泵抽走融水!” 老郑扛起抽水泵,软管接入生态车的储水罐;林砚操控钻探机,钻头缓缓钻入融水泥浆,“咯吱” 声在寂静的冻土带格外清晰,十分钟后,一个首径 50 厘米的孔道打通,浑浊的融水顺着抽水泵软管被抽走,冻土层逐渐显露。
李雪带着两个孩子用融水导流槽,在滑坡体周围挖了一圈浅沟,将分散的融水引向远处的低地,避免再次渗入储存舱区域。半小时后,储存舱的金属外壳终于露出,林砚用撬棍轻轻撬开变形的舱门 —— 一股带着冰碴的寒气扑面而来,舱内的改良垂穗披碱草幼苗约 18 厘米高,叶片边缘己结冰,部分根系泡在融水中,检测仪显示【幼苗活性:18%,根系冻伤率:30%,需 1 小时内清理冰水并接种共生菌,否则夜间结冰会彻底冻伤】。
“先把幼苗移到有机质补给舱!温度调到 8℃,补充有机质!” 顾清的声音带着紧张。小宇和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用软毛刷清理幼苗根系的冰水,将其放入铺有腐熟牦牛粪的托盘中;老郑则稀释 “低温有机质营养液”,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叶片和根系上,淡褐的营养液顺着根系渗入,幼苗的冻伤叶片逐渐恢复翠绿;李雪用冻土温度记录仪监测,补给舱内的温度稳定在 8℃,【垂穗披碱草幼苗活性提升至 35%】。
“孩子们,用精神力帮幼苗稳定细胞!夜间会降到 - 15℃,得让它们提前适应抗冻!” 小远深吸一口氧气,精神力手环的光芒变得更亮 —— 五个孩子的精神力如同轻柔的暖流,包裹住幼苗的每一根根系,量子青鸾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这种精神力能促进细胞合成抗冻蛋白,检测仪显示【根系冻伤率降至 15%,活性提升至 55%】。
林砚掏出顾明遗留的 “三方共生菌剂”:淡褐的 “耐寒固氮菌”、乳白的 “抗冻融放线菌”、淡黄的 “促根菌”,按照顾明笔记里的 “冻土激活法”,他先将三种菌剂混合,与有机质营养液调成糊状,均匀涂抹在幼苗根系上;再用冰核能量轻轻催化 —— 冰核的淡金能量透过补给舱壁渗入,幼苗的根系突然加快生长,冒出细密的须根,【共生菌附着率达 70%,活性提升至 70%】。
“快趁白天移植!再过三小时就会降温结冰!” 李雪突然喊道,冻土温度记录仪显示地表温度己从 5℃降至 2℃,融水开始出现细小的冰碴。老郑立刻用冻土耙在滑坡体周围松散出一片 “种植区”,撒上一层腐熟牦牛粪改良土壤;林砚和小宇则将幼苗按 50 厘米间距种入冻土,每株幼苗旁插入一根 “冻土加固钉”—— 钉身的缓释营养剂能持续为幼苗提供养分。
“用冰核能量激活最终共生!让根系快速扎入冻土层!” 林砚将冰核贴近种植区边缘,淡金能量顺着冻土渗入 —— 垂穗披碱草的根系瞬间横向蔓延,像一张绿色的网锁住周围的冻土,抗冻融放线菌分泌的胶质在根系周围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夜间结冰损伤;耐寒固氮菌则在根系旁形成细小的菌瘤,开始为幼苗提供氮源。检测仪显示【改良垂穗披碱草激活成功!三方共生形成,根系扎土深度 1.8 米,冻土固持率提升 85%,夜间抗冻温度降至 - 18℃!】
就在这时,冻土温度记录仪突然发出警报 —— 远处的冻融裂缝开始扩大,一股夜间残留的冰水顺着裂缝涌出,朝着种植区流来!“快用融水导流槽拦截!再用冻土加固钉挡住裂缝!” 老郑立刻扛起导流槽,与李雪一起在种植区边缘搭建起一道 “挡水坝”;小宇和孩子们的精神力同时爆发,淡紫与淡白能量在裂缝边缘形成一道 “能量屏障”,减缓冰水流动速度。
当冰水被导流槽引向低地时,夕阳己开始西斜,冻土带的温度骤降至 - 5℃,种植区的幼苗叶片上凝结了一层薄薄的白霜,却依旧挺拔 —— 抗冻融菌的胶质保护层发挥了作用。林砚通过活性仪看到,幼苗的根系还在缓慢生长,甚至有几株冒出了细小的花穗,【冻土带生态活跃度提升 40%,周边冻融裂缝扩张速度减缓 60%】。
“有人来了!” 小远突然指着远处的牧道,一群穿着藏青色藏袍的牧民正牵着牦牛赶来,为首的老人手里拿着一把 “牦牛毛扫帚”—— 是冻土带的原住民,他们在帐篷里看到生态小队的动静,特意带着扫雪工具和新鲜的牦牛奶赶来帮忙。
“我们在这片冻土放了一辈子牦牛,看着草一年比一年少,冻融裂缝一年比一年宽,还好有你们来种固土的草!” 老人握着林砚的手,手掌粗糙得像老树皮,却带着牦牛毛的温暖。他身后的牧民们纷纷卸下背上的牦牛皮,铺在种植区周围,为幼苗挡风;几个年轻牧民还带来了 “融水收集袋”,帮着储存白天的融水,供幼苗白天灌溉;老人的孙子则捧着一壶温热的牦牛奶,递给小宇:“喝这个暖身子,晚上冷,别冻着!”
小宇笑着接过牦牛奶,将一株刚冒穗的披碱草幼苗递给孩子:“这个送给你,种在你家帐篷旁,它能帮你挡住冻融裂缝,以后牦牛就能吃到更多草了!” 孩子接过幼苗,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藏袍的衣角沾了些冰碴,却掩不住眼里的欢喜。
当天傍晚,冻土带的临时防护系统己搭建完成 —— 老郑用融水导流槽和冻土加固钉,在种植区周围形成 “双重防护圈”;李雪和牧民们一起,在防护圈外种上耐寒的 “高山嵩草”,进一步减缓融水冲击;小宇和孩子们则教牧民的孩子用精神力感知披碱草的生长状态,淡紫与淡白的能量在夕阳下的冻土带交织,远处的牦牛群发出低沉的叫声,与寒风的呼啸形成独特的韵律。
林砚站在防护圈旁,看着改良垂穗披碱草的叶片在暮色中泛着淡绿,根系周围的冻土己不再松散,牧民们正牵着牦牛在远处的草甸上觅食,脸上满是久违的笑容。他掏出陈默的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高海拔冻土带生态站任务完成,改良垂穗披碱草成功激活,冻融灾害治理见效,牧民加入生态建设,下一步目标:西部沙漠绿洲生态站(耐旱植物:改良沙棘)”。
笔记本合上时,冰核与钥匙同时泛着淡绿光芒,通讯器里突然传来顾清的声音:“西部沙漠绿洲的幸存者发来预警!最近的持续干旱导致绿洲植被大面积枯萎,改良沙棘的储存舱可能被流沙埋住,需要尽快赶去抢救!”
林砚看向众人,夕阳为远处的雪山镀上一层金边,冻土带的寒气己开始加重,披碱草的叶片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壳,却依旧挺拔。老郑正在帮牧民修理牦牛鞍,李雪教孩子们辨认冻土带的耐寒植物,小宇和牧民的孩子一起,用精神力让披碱草的根系长得更深。“准备出发!去西部沙漠绿洲!” 林砚的声音带着新的坚定,“让改良沙棘在绿洲扎根,守护我们的干旱区家园!”
高海拔冻土生态车驶离老牧道时,牧民们站在牦牛群旁挥手送别,手里的牦牛毛扫帚在夕阳中格外醒目。改良垂穗披碱草的叶片在寒风中轻轻摆动,像是在为他们送行 —— 高海拔冻土带第一次重现的固土绿意,虽微弱却坚定,是战后世界冻土守护的重要里程碑。
西部沙漠绿洲的流沙在远方等待,那里有新的挑战,也有新的生机。生态复苏的旅程,还在继续。
(http://www.220book.com/book/WAM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