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鸣菩萨在南天竺弘法数十寒暑,以其卓越的辩才和深邃的智慧著书立说,破邪显正,度化无量众生。岁月流转,他渐觉化缘将尽,开始留意寻找下一任继承者。想起富那夜尊者的嘱咐,他等待着那位“手持锡杖,降伏毒龙”的比丘。
一日,马鸣在禅定中见到一位比丘,手持锡杖,立于毒龙头上,龙温顺如家犬,无数众生因此得度。醒来后,他知道缘法将至,便吩咐弟子留意如此特征的求法者。
不久,果然有一位行脚僧前来求见。此人名迦毗摩罗,原是一位外道大师,门下弟子三千,精通咒术,能驱使毒蟒,但近来对自身所学产生深深怀疑,寻求真理而来。
“弟子迦毗摩罗,习外道咒术三十载,能驱使毒蟒,却愈觉空虚。闻菩萨善说般若,特来请教。”迦毗摩罗恭敬顶礼,手中锡杖散发着淡淡的光晕。
马鸣注视着他手中的锡杖:“你善驱毒蟒?”
迦毗摩罗答:“曾驱使无数,今知不会。”
“何以故?”
“咒术能驱蛇,却不能驱除心中三毒;神通能降蟒,却不能降伏自心妄念。”迦毗摩罗语气中带着深深的困惑。
马鸣点头:“既知咒术有限,何不寻找能驱除三毒、降伏妄念的无上心咒?”
迦毗摩罗急切地问:“何处可得此心咒?”
马鸣突然伸手:“将你的锡杖给我。”
迦毗摩罗递过锡杖,马鸣持杖轻击地面,问:“地动否?”
迦毗摩罗答:“地未动。”
马鸣又道:“我若用此杖击你,你当如何?”
迦毗摩罗答:“躲避或格挡。”
马鸣摇头:“三毒如杖,妄念如蟒。你终日与妄念纠缠格斗,怎能降伏三毒?”
迦毗摩罗若有所悟:“请菩萨开示。”
马鸣道:“何不放下手中杖,放下心中杖?杖本无善恶,善恶在人心。妄念本空,如空中花,何必驱除?”
迦毗摩罗沉思片刻,忽然问:“若遇毒蟒当前,不得不降时,当如何?”
马鸣突然将锡杖抛向空中,任其落下插入土中:“如是降伏!”
迦毗摩罗看着首立于地的锡杖,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不降而降,无杖而杖!”
马鸣微笑:“善哉!你己得个中三昧。”
迦毗摩罗于是剃度出家,成为马鸣的弟子,法名仍称迦毗摩罗。他修行精进,将咒术融入禅修,很快通达心性。
某日,马鸣将迦毗摩罗叫到身边:“我年事己高,即将入灭。你己得我真传,当继法位,广利众生。”
迦毗摩罗惊慌:“弟子习气未除,恐难当此重任!”
马鸣道:“习气如蟒蜕,日久自脱。你且说说,何为降蟒?”
迦毗摩罗从本心流露:
“蟒毒本空寂,妄念自心生。 降蟒蟒自降,伏心心自伏。 无蟒可降伏,无心可调伏。 若知此中意,即是降蟒人。”
马鸣颔首认可,取出金缕袈裟:“此衣自世尊历代相传,今付于你。汝当善自护持,勿令断绝。”
迦毗摩罗恭敬接过袈裟,又问:“除此衣外,更有何法可得?”
马鸣突然作降蟒势,又化为一指禅,最后变为弹琵琶手势。
迦毗摩罗见状,心领神会:“得矣!得矣!”
原来他己彻悟诸法无碍的深意:杖也好,指也好,琵琶也好,无非度众方便。
马鸣最后嘱咐:“你将来传法,当以降蟒度人,降伏众生心中三毒。记住:有时以术降蟒,有时离术降心,关键在令众生得见自性真龙。”
不久,马鸣安然入灭。迦毗摩罗痛哭拜别,继位弘法。
迦毗摩罗牢记师父教诲,善用降蟒喻接引学人。他常以“降伏心蟒”开示:当有人问如何对治贪嗔痴时,他便作降蟒势,然后问:“三毒在何处?”
某日,一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迦毗摩罗作降蟒势。 僧不解:“请师明示。” 迦毗摩罗道:“一降尽降,更有何法?”
后来这僧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迦毗摩罗仍作降蟒势。 僧再问:“如何是涅槃妙心?” 还是降蟒势。 僧恍然有所悟。
迦毗摩罗道:“降降不离空,空空不绝降。若知此意,方名降禅一如。”
某日,迦毗摩罗在禅定中见到一位长者,手持宝珠,照亮黑暗,度化无数众生。他知道这是缘法征兆,预示将有一位手持宝珠的长者前来求法。
迦毗摩罗等待着,知道心灯相传,光明不绝。从灵山到南天竺,正法眼藏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以种种善巧方便照亮众生心田。
蟒能毒人,亦能护法;降伏外蟒,亦显真心。迦毗摩罗知道,自己肩负的不仅是金缕袈裟,更是降伏众生心中三毒的无相慧杖。他将继续磨砺这把无相慧杖,等待那位命中注定的继承者出现,将心灯继续传递下去。
禅宗法脉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禅宗法脉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WHO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