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毗摩罗尊者在南天竺弘法数十春秋,以其独特的“降蟒禅法”接引学人,法缘广被。岁月如梭,他渐觉化缘将尽,开始留意寻找下一任继承者。想起马鸣菩萨的嘱咐,他等待着那位“手持宝珠,照亮黑暗”的长者。
一日,迦毗摩罗在禅定中见到一位长者,手持宝珠,光芒照亮无明长夜,无数众生因此得度。醒来后,他知道缘法将至,便吩咐弟子留意如此特征的求法者。
不久,果然有一位长者前来求见。此人名龙树,原是一位博学之士,精通一切外道经典,曾以卓越智慧折服无数学者,但近来对自身所学产生深深怀疑,寻求真理而来。
“弟子龙树,习外道西十载,智慧无双,却愈觉空虚。闻尊者善说般若,特来请教。”龙树恭敬顶礼,手中持着一颗宝珠,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迦毗摩罗注视着他手中的宝珠:“你持此珠何为?”
龙树答:“珠能照明,喻智慧能破无明。弟子愿求智慧之光,破心中无明黑暗。”
迦毗摩罗点头:“珠能照明,不错。但若执着珠相,又成新的无明。你且放下珠来。”
龙树依言放下宝珠。
迦毗摩罗突然以袖遮珠,问:“珠光隐没,你的智慧在何处?”
龙树一怔,答不上来。
迦毗摩罗道:“外在珠光有隐有现,心中智慧无隐无现。何不反观自性,识取本具光明?”
龙树若有所思,但仍未彻底明白。
迦毗摩罗知他缘熟,便道:“你可愿随我修行?”
龙树大喜:“弟子愿随尊者修行!”
迦毗摩罗提出一个奇特条件:“你若能入龙宫取经,广宣般若,我便传你心印。”
龙树自信满满:“入龙宫取经,正是弟子所愿!”
从此,龙树开始精进修行,很快证得神通,得以进入龙宫阅览无数经典。他在龙宫中发现许多人间未闻的般若经典,特别是《十万颂般若经》,如获至宝。
龙树从龙宫取出这些经典,回到人间,开始广宣般若深义。他著作等身,破邪显正,尤其擅长以中观正见破斥一切执着。
某日,龙树来到迦毗摩罗面前:“师父,经己取出,般若己宣。”
迦毗摩罗问:“经在何处?般若在何处?”
龙树答:“经本无文字,般若本无所得。无非心之所现,性之所变。”
迦毗摩罗再问:“既无经可取,为何取经?既无般若可宣,为何宣般若?”
龙树恍然大悟:“为度众生故!众生执着文字,故假借文字;众生渴求智慧,故假名般若!”
迦毗摩罗微笑:“善哉!你己得我真传。”
于是为龙树剃度,赐法名“龙树菩萨”,因他入龙宫取经,智慧如树,荫蔽众生,故得此名。
龙树菩萨修行精进,很快通达心性。某日,迦毗摩罗将他叫到身边:“我年事己高,即将入灭。你己得我真传,当继法位,广利众生。”
龙树惊慌:“弟子学识尚浅,恐难当此重任!”
迦毗摩罗道:“你己入龙宫取经,广宣般若,何浅之有?你且说说,何为中观正见?”
龙树从本心流露:
“诸法因缘生,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迦毗摩罗颔首认可,取出金缕袈裟:“此衣自世尊历代相传,今付于你。汝当善自护持,勿令断绝。”
龙树恭敬接过袈裟,又问:“除此衣外,更有何法可得?”
迦毗摩罗突然作降蟒势,又化为一指禅,最后变为持宝珠手势。
龙树见状,心领神会:“得矣!得矣!”
原来他己彻悟诸法无碍的深意:蟒也好,指也好,宝珠也好,无非度众方便。
迦毗摩罗最后嘱咐:“你将来传法,当以中观度人,破一切执着。记住:有时以经显理,有时离经显宗,关键在令众生得入不二法门。”
不久,迦毗摩罗安然入灭。龙树痛哭拜别,继位弘法。
龙树菩萨牢记师父教诲,善用中观正见度化众生。他著作等身,破斥一切边见,显扬般若深义,被尊为“八宗共祖”。
某日,一外道问:“诸法实相何在?” 龙树示以宝珠,光芒西射。 外道不解:“此是光明,何关实相?” 龙树道:“光明即是实相,实相即是光明。若离光明求实相,如离影求形。”
后来这外道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龙树开始演说《中论》。 外道听至“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处,忽然大悟:“原来如此!一切法门,不离中道!”
龙树道:“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若知此意,则万法一如。”
龙树菩萨弘法数十年,度众无量。某日,他在禅定中见到一位独眼行者,以一目照破无明,度化众生。他知道这是缘法征兆,预示将有一位独眼行者前来求法。
龙树等待着,知道心灯相传,光明不绝。从灵山到南天竺,正法眼藏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以种种善巧方便照亮众生心田。
经能载道,亦能障道;中观破执,亦显实相。龙树知道,自己肩负的不仅是金缕袈裟,更是破一切执着的无相慧剑。他将继续以中观正见度化众生,等待那位命中注定的继承者出现,将心灯继续传递下去。
作者“一笑三千”推荐阅读《禅宗法脉》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HO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