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多尊者在北天竺弘法三十余载,以其深妙的《禅门秘要论》和善巧方便度化无数众生。岁月流逝,他两鬓渐霜,知是寻找继承者的时候了。想起伽耶舍多尊者的嘱咐,他开始留意那位"手持莲花,花中放光,光中现字"的童子。
一日,鸠摩罗多行至摩偷罗国边境的一个小村庄,听说这里有一位名叫阇夜多的年轻行者,以慈悲心著称,常帮助贫病之人,但近来因见众生苦难而陷入深沉的悲伤。
鸠摩罗多寻至村外一间简陋茅屋,见一青年正在为一位老者清洗伤口,动作轻柔,眼神中充满着慈悲,却也带着难以掩饰的忧郁。
"行者安好。"鸠摩罗多温和问候。
阇夜多抬头,见是一位神态安详的老僧,连忙起身施礼:"长者远来,恕弟子未能远迎。这位老伯腿伤溃烂,弟子正在为他清理。"
鸠摩罗多仔细观察阇夜多的手法,见他不仅清洗伤口,还轻声念诵安抚之语,使老者神色渐安。
"你常做此事?"鸠摩罗多问。
阇夜多轻叹:"众生皆苦,弟子力薄,只能略尽绵力。然而帮助一人,还有千万人受苦;解除一苦,又有新苦产生。思及此处,常感无力悲怆。"
鸠摩罗多点头:"慈悲之心可贵,但执着悲相,反成障碍。你可知悲心亦是空性?"
阇夜多怔住:"悲心若是空性,何必慈悲?"
鸠摩罗多指老者伤腿:"你见伤悲悯,是谓慈悲;若见伤如见空花,了无实性,是真慈悲。"
阇夜多若有所思,但仍未透彻。
此后数月,阇夜多常向鸠摩罗多请益。他发现这位老僧不仅智慧深邃,更有着超越寻常的慈悲胸怀——一种不执着悲相的大悲。
某日,村庄爆发瘟疫,死者甚众。阇夜多日夜照料病患,身心俱疲。眼见一个个生命在怀中消逝,他悲恸欲绝,来到鸠摩罗多面前。
"师父!众生如此苦难,佛法何在?慈悲何用?"阇夜多泪流满面。
鸠摩罗多平静地看着他:"你见众生苦,可曾见自性苦?"
阇夜多愕然。
鸠摩罗多继续道:"悲心如水,能洗尘垢;若执悲相,如水成冰,反成障碍。何不如水流通,无住生心?"
就在这时,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禅宗法脉 一个濒死的孩童突然抽搐,阇夜多急忙上前抱住。孩童在他怀中渐渐平静,微弱地说:"行者...我不痛了..."随后安详离世。
这一刻,阇夜多忽然领悟:真正的慈悲不是执着悲苦,而是让心如虚空,容受一切却不染一尘。
他放下孩童遗体,向鸠摩罗多顶礼:"弟子明白了!慈悲不是情绪,而是本性;不是造作,而是自然。"
鸠摩罗多微笑:"善哉!你己得个中三昧。"
阇夜多于是剃度出家,成为鸠摩罗多的弟子。他不再陷入悲情,而是以智慧引领慈悲,善巧度众。
某日,一病重者问:"我受此剧痛,是否是业报?该如何面对?"
阇夜多答:"痛是痛,业是业,心是心。知痛性空,业性亦空,心性本净,则痛亦菩提。"
病者闻言,心开意解,疼痛顿减。
鸠摩罗多见阇夜多己得真传,便召集众僧,当众付法。
"慈悲如水,智慧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汝今慈悲智慧皆具,当继法位。"鸠摩罗多取出金缕袈裟,"此衣自释迦如来传至今日,今付于汝。当善护持,广度众生。"
阇夜多跪受衣钵:"弟子定当以慈悲智慧度众,不负师望。"
鸠摩罗多最后嘱咐:"记住:悲智双运,方名真慈悲;定慧等持,才是真修行。"
不久,鸠摩罗多入灭。阇夜多痛哭拜别,继席说法。
阇夜多尊者以慈悲著称,但不同于寻常慈悲,他的慈悲建立在般若空性基础上,不执着悲相,不染着情识。
某日,一僧问:"如何是真慈悲?"
阇夜多示以微笑。
僧不解:"众生皆苦,如何能笑?"
阇夜多道:"我笑不是因为无悲,而是因为无住。"
又一日,阇夜多在定中见一童子降生,异光满室,知是下一代继承者将出世的征兆。他牢记师嘱,开始留意寻找这位特殊的童子。
阇夜多尊者继祖位后,广行慈悲事业,建病坊,施医药,救贫苦,但始终以般若智慧为导,使慈悲不落情执。他常言:"慈悲若无智慧,如鸟单翼;智慧若无慈悲,如夜无月。"
禅门心灯,由此再传一脉。慈悲智慧,相辅相成,照亮众生离苦得乐之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WHO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