阇夜多尊者在北天竺弘法二十余载,以其悲智双运的法乳滋润无数众生。岁月不居,他自觉化缘将尽,开始留意寻找下一任继承者。想起鸠摩罗多尊者的嘱咐,他等待着那位"异光满室"的童子降生。
一日,阇夜多行至秣菟罗国,闻听城中一位大臣家中新得一子,降生时满室异香,金光遍照。童子取名婆修盘头,意为"遍护"。阇夜多知是缘法己至,便前往大臣府中。
大臣见是闻名遐迩的阇夜多尊者到访,忙恭敬迎入。只见婴儿婆修盘头不哭不闹,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来客。
"此子非凡器。"阇夜多合十微笑,"将来必为法门龙象。"
大臣既喜且忧:"尊者慧眼。只是我乃世俗之家,望子继承家业,恐怕..."
阇夜多慈祥地看着婴儿:"佛法随缘,不强求。待他长大后,若有机缘,可来寻我。"
岁月如梭,婆修盘头渐渐长大。他天资聪颖,博学多才,却对世俗名利淡泊处之。常独坐沉思,思考生命的意义。
年方十西时,婆修盘头偶经一处坟场,见尸体腐烂,蛆虫攀爬,顿感生命无常。又见一旁有修行人静坐,神态安详,超然物外,心生向往。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如何能超脱?"婆修盘头问修行人。
修行人睁眼看他:"识得无常,便是超脱之始。"
婆修盘头若有所思,回家后向父母表明出家意愿。父母虽不舍,但想起阇夜多尊者的预言,知是宿缘,便允其所请。
婆修盘头寻至阇夜多住处,见尊者正在为众说法。他静立一旁聆听,闻说"心性本净,客尘所染"之理,心开意解。
说法毕,婆修盘头上前顶礼:"弟子愿随尊者修行,求无上道。"
阇夜多微笑:"你既来此,当知因缘。我且问你:如何是心性本净?"
婆修盘头答:"如金在矿,虽蒙尘沙,金性不改。"
"如何是客尘所染?"
"如镜蒙尘,照物不明。尘非镜有,亦不离镜。"
阇夜多颔首:"既明此理,何为修行?"
婆修盘头顿首:"但去客尘,莫觅真性。"
阇夜多知法器己熟,便纳为弟子。婆修盘头精进修行,不久便通达心要。
某日,阇夜多对婆修盘头说:"法脉传承,不仅在心印,亦有形仪。昔日世尊付嘱迦叶,不仅传心印,亦传金缕袈裟。今我年事己高,当嘱你一事。"
婆修盘头恭敬聆听。
"你当寻一巧匠,造佛像一尊,以表佛法常住;制袈裟一袭,以表法脉相续。"阇夜多取出一卷图样,"此是造像规制,当依此而行。"
婆修盘头领命,寻访能工巧匠。他找到一位名叫末田地的雕刻师,技艺精湛,且对佛法深具信心。
末田地闻听造像因缘,欢喜承担:"弟子必竭尽全力,造像传世。"
婆修盘头与末田地深入经藏,研究造像法则。他们发现,造像不仅是技艺,更是修行。每一刀每一凿,都需与佛心相应。
三月后,佛像圆满成就。像成之日,异光遍照,天乐鸣空。众人见像如见佛,无不恭敬礼拜。
阇夜多亲临开光,见佛像庄严,叹曰:"佛在世时,我未能见;今见佛像,如见真佛。"
随后,婆修盘头又监制袈裟一袭。他亲自选料、染色、裁剪,每一针每一线都融入了对法的虔诚。
袈裟制成之日,婆修盘头呈于阇夜多。尊者抚袈裟而言:"此衣表信,法脉相续。自世尊至我,己传二十代。今当传于你。"
阇夜多召集众僧,举行传法大典。他先将金缕袈裟传于婆修盘头,再将新制袈裟授予末田地。
"佛像表法身,袈裟表传承。"阇夜多谆谆嘱咐,"末田地造像有功,当为护法。你二人当同心协力,广弘佛法。"
婆修盘头跪受衣钵:"弟子谨遵师命,必令法脉绵长。"
末田地亦发愿:"弟子当以技艺供养三宝,令佛法久住。"
传法毕,阇夜多入灭。婆修盘多痛哭拜别,继席说法。
婆修盘头尊者继位后,广弘佛法,尤重形仪与心性的统一。他常言:"形仪摄心,心显形仪。若不重形仪,心易放逸;若执着形仪,心被法缚。"
某日,一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婆修盘头指佛像:"见像如见佛。"
僧曰:"佛己涅槃,像岂是真?"
婆修盘头道:"真佛无相,借像显真。若执无相,反成空见。"
又一日,末田地问:"造像功德如何?"
婆修盘头答:"功德无量,但莫执着。造像如指月,见月当忘指。"
婆修盘头尊者以佛像庄严道场,以袈裟表信传承,使佛法在形仪与心性上得到圆满统一。他在定中见一童子,手持莲花,花上放光,光中现佛,知是法脉将续之兆。
禅门心灯,由此再传一脉。形仪心性,相得益彰,为后世佛教造像艺术和法脉传承奠定了重要基础。
禅宗法脉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禅宗法脉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WHO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