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0章 道信开农禅·双峰山下立清规

小说: 禅宗法脉   作者:一笑三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禅宗法脉 http://www.220book.com/book/WHON/ 章节无错乱精修!
 

破头山(后称双峰山)的春日,晨雾未散。道信禅师站立在山腰平台,望着脚下荒芜的山坡,心中己有规划。自僧璨尊者处得法后,他遵师嘱来到此地,立志开创禅修新局。

"师父,"年轻弟子弘忍上前禀报,"山下又来了十余求法者,都是贫苦人家子弟。"

道信颔首:"来得正好。告诉他们,山中有地可垦,有法可闻,唯需自食其力。"

这便是道信在双峰山开创的"农禅并重"新风。他见当时僧人多依赖布施,往往受制于人,便决心建立自给自足的道场。

开垦第一日,道信亲自挥锄掘地。有弟子不解:"师父乃一代宗师,何必亲事农耕?"

道信拭汗笑道:"释迦如来曾如是说:'若比丘不自农耕,不犯邪命食。'劳动本是修行。"

他边劳作边开示:"禅不在坐,佛不在相。运水搬柴,无非妙道;耕田种地,尽是禅机。"

数月后,山坡上己开垦出片片梯田。某日播种时,一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道信抓起一把种子撒向土地:"会么?"

僧茫然。

道信解释:"种子入地,待缘而生。佛性如是,需借修行显发。"

又指天上乌云:"云腾致雨,润泽万物。农禅如是,自利利他。"

双峰山道场日渐兴盛,慕名而来者逾五百众。道信见人多事杂,便开始制定清规。

一日晚课毕,他召集众人:"今日立三条根本规约:一者,农禅并重,自食其力;二者,昼夜精进,坐作相间;三者,和合共住,互敬互勉。"

有弟子问:"古德多主张专事修行,师父为何重视劳作?"

道信答:"身安则道隆。若终日为衣食忧,何能专心办道?且劳动可调身心,去骄慢,养慈悲。"

他特别强调:"但须记住,劳作时心不离道。耕田时耕田,运水时运水,不起分别,即是修行。"

某年大旱,禾苗枯槁。有弟子忧心:"今岁恐粮荒,是否外出化缘?"

道信摇头:"修行人当顺逆一如。"遂领众祈雨,三日三夜不息。

至第三日,乌云骤聚,甘霖普降。雨后彩虹横空,道信指虹示众:"烦恼如乌云,智慧如甘霖,佛性如虹彩,本自具足。"

众人叹服,修行更精进。

随着道场规模扩大,道信又制定详细规约:每日寅时起床,坐禅;辰时早斋,后劳作;午时禅坐;未时读经;酉时晚课。将修行与劳作巧妙结合。

某日,一儒士来访,见僧人边劳作边念佛,不解:"如此分心,能得三昧否?"

道信反问:"阁下读书时,可要闭目塞听?"

儒士答:"自然要专心致志。"

道信笑曰:"专心非死守,活泼泼地。若能心境一如,动寂无二,则无处不是三昧。"

为证明此理,道信在劳动现场随机开示。见弟子舂米,便说:"白米隐于糠秕,佛性藏于烦恼。但去糠秕,米自现前。"

见弟子担水,便道:"水清月现,心净佛显。但能心无所住,自见本来面目。"

这些生动开示,被弟子记录下来,成为后世《双峰语录》的雏形。

道信驻锡双峰山三十余载,将此处建成当时最大的禅修中心。他不仅重视禅修,也关心弟子身心健康。

某年疫病流行,道信亲自采集草药,研制方剂。有弟子染病,他亲往照料,不辞劳苦。

病愈弟子感泣:"师父大恩,何以为报?"

道信正色:"但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是报恩。"

在管理道场的同时,道信不忘心心相印的传承。他特别留意弟子弘忍,见其虽年轻,但道心坚固,智慧明利。

一日,道信召弘忍至方丈室,指墙上达摩画像:"祖师西来,所传何事?"

弘忍答:"教外别传,首指人心。"

"如何首指?"

弘忍竖起一指。

道信摇头:"犹落窠臼。"

弘忍思索片刻,忽然礼拜:"谢师指点!"

道信知他己悟,但仍需锤炼。

又数年,道信见因缘成熟,于腊月初八召集大众。时值大雪封山,五百僧众齐聚法堂。

"老僧年来,如牛负重。"道信缓缓开示,"今将息肩,付法后人。"

众皆悲泣,唯弘忍默然。

道信问弘忍:"汝作何想?"

弘忍答:"法无来去,心无悲喜。"

道信颔首,当众宣布:"弘忍堪当大任,今付法嗣。"

遂传衣钵,并说传法偈:

"花种有生性,因地花生生。

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弘忍跪受,泣曰:"弟子当依师教诲,农禅并重,续佛慧命。"

付法毕,道信谆谆嘱咐:"双峰清规,乃应时而生。汝当善巧运用,勿成死法。记住:规距是死,运用是活。"

又特别交代:"将来或有龙象之才,勿以常情测度。"

预知时至,道信跏趺而坐,说最后偈:

"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

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

重复两遍,安然入灭。世寿七十二岁。

当时异香满山,天乐鸣空,七日方散。双峰山五百弟子,无不痛哭失声。

弘忍继位后,谨遵师教,将农禅制度发扬光大。他在双峰山东边的冯茂山另建道场,后称"东山法门",培养出慧能等一代宗师。

道信禅师在双峰山开创的农禅并重之风,对后世禅宗影响深远。百丈怀海"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清规,即源于此。而双峰清规中将修行融入日常生活的智慧,至今仍在指导着禅修实践。

从僧璨到道信,从《信心铭》到农禅制度,禅宗在中土深深扎根,焕发出勃勃生机。那颗菩提种子,在双峰山的沃土中,茁壮成长,终将开出绚烂的"一花五叶"。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禅宗法脉》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WHO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禅宗法脉 http://www.220book.com/book/WHO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