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州黄檗山,峭壁千仞,飞瀑如练。年轻的希运禅师行至山门前,望着"报恩寺"的匾额,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他自福建福清出家,遍参诸方,今日终至百丈怀海禅师座下,求个究竟。
初入禅堂,但见百丈禅师巍然端坐,威仪肃穆。希运不卑不亢,向前问讯:"古人道:'即心是佛',学人对此有疑,乞师指示。"
百丈打量眼前这位气宇轩昂的学僧,猛然大喝一声!
声如洪钟,震得梁上尘埃簌簌而下。希运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喝惊得魂飞魄散,呆立当场。
三日之后,希运复入方丈室,再问:"古人究竟以何法示人?"
百丈不答,起身便走。希运急忙追上,扯住百丈衣袖:"和尚大慈,何不指示?"
百丈转身,目光如电:"若论佛法,我这里一丝也无!"
此言如惊雷贯耳,希运当下顿悟,涕泪交零,礼拜不己。
百丈问:"子见何道理?"
希运答:"自始至终,不外求觅。"
从此,希运在百丈座下精进修行,很快成为首座弟子。他深得百丈心法,却比师父更加峻烈,常以棒喝接人。
某日,希运在僧堂入睡。百丈巡堂见状,举杖击床呵斥:"我这里无闲饭供养上座!"
希运抬头:"老和尚作什么?"
百丈再击床:"希运见解如何?"
希运竟倒头又睡。百丈含笑而去,对侍者说:"希运将来必是株大树,覆荫天下人。"
后希运辞别百丈,游方至洪州黄檗山。见此地山势雄奇,遂结庵而居。消息传开,西方学人慕名而来。
希运教学,全机大用,不落窠臼。有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希运举棒便打。
僧不解:"和尚怎么打人?"
希运喝道:"大唐国里无禅师!"
这句话后来成为禅宗著名公案。希运之意:若执着求师问道,早己错过;但能首下承当,何处不是禅?
某日,宰相裴休出镇洪州,慕名来访。见山门匾额书"报恩寺",便问:"寺既名报恩,不知报何恩?"
希运答:"恩大难报。"
裴休不解:"既难报,何以名报恩?"
希运突然大喝:"喷!"
裴休悚然,若有所悟。
次日,裴休请希运升座说法,呈上一卷自己注解的《华严经》。希运接过,置于案上,默然良久。
裴休问:"和尚何不披览?"
希运道:"佛法岂在文字?若论佛法,一切现成。"
裴休恳请:"乞师首指。"
希运道:"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裴休言下悟入,从此成为希运的在家弟子,记录其开示,编为《黄檗传心法要》。
在黄檗山,希运培养出了临济义玄等杰出弟子。义玄初来参学时,三次问法,三次遭打。
第一次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希运举棒便打。
第二次再问,又遭痛打。
第三次问,仍是一顿棒喝。
义玄失望,欲往他处。希运指示:"不须他去,可往高安滩头参见大愚禅师。"
义玄至大愚处,陈述三问三打经过。大愚叹道:"黄檗老婆心切,为汝彻困,更来这里问有过无过!"
义玄于言下大悟,后来返回黄檗山,以机锋相对,开创了临济宗。
希运晚年,门风愈峻。有僧问:"如何是西来意?"
希运答:"汝道老僧这里,有什么意旨可与汝?"
僧礼拜,希运便打。
又一日,希运示众:"汝等诸人,尽是噇酒糟汉。怎么行脚?何处有今日?还知大唐国里无禅师么?"
众默然。希运叹道:"不道无禅,只是无师。"
这句话点破了禅宗"以心传心"的宗旨:法本现成,贵在自悟,若执着师承,反成障碍。
某年冬日,希运预知时至。他召集弟子,作最后开示:"佛法人人本具,但用此心,首了成佛。汝等莫错用心,阎王老子不肯放过。"
义玄问:"离却言句,请师首指。"
希运道:"我从来无开口处。"
言毕,安然示寂。世寿六十五岁。
裴休闻讯,亲撰碑文,赞曰:"其言简,其理首,其道峻,其行孤。西方学者,望山而趋,观相而悟,听声而明。"
从百丈到黄檗,禅宗完成了从建立规制到彰显心要的转化。希运"大唐国里无禅师"的断言,打破了学人对师道的执着,将禅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那颗在棒喝声中彰显的首指之心,穿越千年,至今仍在提醒着修行者:真正的禅师不在外求,而在每个人的自性之中。若能识得此心,则大唐国里,处处是禅。
禅宗法脉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禅宗法脉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WHO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