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遮迦继承法脉后,在中印度一带弘法近三十年。他善用辩才智慧,折服无数外道,使正法光明广照西方。随着年事渐高,他开始留意寻找下一任继承者。
一日,弥遮迦在禅定中见到一只白象驮着宝瓶向西北而行,知是法缘将向西北印度传播的征兆。他告别弟子,独自向西北方行脚。
行至北天竺一带,弥遮迦听闻该国有一位名叫佛陀难提的年轻学者,虽年仅二十,却己博通内外经典,辩才无碍,就连国王都尊他为国师。但这位学者执着名相,喜与人辩论,以击败对手为乐。
弥遮迦来到佛陀难提讲学之处,见一位青年才俊正在高台上与数名外道学者辩论。那青年引经据典,逻辑严密,将对手驳得哑口无言,台下掌声雷动。
弥遮迦缓步上前,合十问道:“居士辩才无双,可知道‘无诤三昧’?”
佛陀难提见来者是一位老比丘,傲然答道:“无诤者,不与物争也。三昧者,正定也。无诤三昧,即住于正定而不与万法相争。”
弥遮迦点头:“说得不错。但既然不与物争,为何还要与人辩论?”
佛陀难提一怔,随即笑道:“辩论是为了破邪显正,弘扬真理。”
弥遮迦又问:“真理需要弘扬吗?明月当空,需要宣扬自己是明亮的吗?”
佛陀难提语塞,面现不悦。台下听众也开始窃窃私语,有人甚至嘲笑老比丘不自量力。
弥遮迦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面铜镜,照向佛陀难提:“请看镜中之人,可是你否?”
佛陀难提看向铜镜:“正是我。”
弥遮迦突然将镜子反转:“现在镜中无人,你在何处?”
佛陀难提又是一怔。这个简单的问题,却触及了“我”的本质。
弥遮迦道:“你与人辩论时,执着有一个‘我’在破邪显正。但这个‘我’如镜中影像,觅之了不可得。既无我,谁在辩论?谁在弘扬?”
佛陀难提如遭雷击,手中经卷落地而不自知。他钻研佛法多年,击败过无数辩论对手,却从未有人如此首指心性地打破他的执着。
“弟子愚昧,”佛陀难提突然跪地顶礼,“请长老收我为弟子!”
弥遮迦摇头:“你尚未放下学者的傲慢。何时你能将辩才转为智慧,不再以击败他人为乐,而以度化众生为怀,何时再来找我。”
说罢,弥遮迦转身离去。佛陀难提呆立原地,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接下来的数月,佛陀难提尝试改变,却发现习惯难改。每次与人论法,一笑三千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他仍然不自觉地想压倒对方,证明自己正确。
一天,佛陀难提在河边散步,看到水中自己的倒影。忽然间,他明白了弥遮迦的深意:不是要放弃辩才,而是要放下对辩论胜负的执着。
他立即奔向弥遮迦驻锡的地方。见到弥遮迦时,他一言不发,只是深深顶礼。
弥遮迦问:“你放下辩论的执着了吗?”
佛陀难提答:“执无可执,放无可放。本来无胜负,何处论高低?”
弥遮迦微笑:“善哉!你己得个中三昧。”
佛陀难提于是剃度出家,成为弥遮迦的弟子。他天资聪颖,进步神速,但仍有时不自觉地陷入辩论习气。
某日,弥遮迦将佛陀难提叫到身边:“我年事己高,即将入灭。你己得我真传,当继法位,广利众生。”
佛陀难提惊慌:“弟子习气未除,恐难当此重任!”
弥遮迦道:“习气如云,本性如天。云散天空,本来清净。你且说说,何为无诤三昧?”
佛陀难提放下知见,从本心流露:
“诤与无诤,皆是假名。 本性寂灭,本来无诤。 如如不动,万法自如。 是非不立,善恶俱忘。”
弥遮迦颔首认可,取出金缕袈裟:“此衣自世尊历代相传,今付于你。汝当善自护持,勿令断绝。”
佛陀难提恭敬接过袈裟,又问:“除此衣外,更有何法可得?”
弥遮迦突然大喝一声:“佛陀难提!”
佛陀难提下意识应答:“在!”
弥遮迦问:“是什么?”
佛陀难提于言下大悟,原来一切佛法不离当下一念心性。
弥遮迦最后嘱咐:“你将来传法,当善用辩才而不执着辩才。记住:辩才为度众生,非为满足自我。有时以辩破邪,有时默然示正,关键在令众生得真实利益。”
不久,弥遮迦安然入灭。佛陀难提痛哭拜别,继位弘法。
佛陀难提牢记师父教诲,善用辩才度化外道。他不再以击败对手为乐,而是以慈悲心引导众生走向正道。无数外道在他的善巧开示下皈依三宝,正法光明更加广照。
某日,佛陀难提在禅定中见到一只金翅鸟,口衔妙宝,向东北方向而行。他知道这是缘法征兆,预示法脉将继续向东北方传播。
佛陀难提望向东北方,仿佛看到佛法将在那片土地上开枝散叶的景象。从灵山到中印度,从中印度到西北印度,再从西北印度到东北印度,正法眼藏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照亮无数众生的心灯。
(http://www.220book.com/book/WHO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