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土坯房的瓦片缝,投下几道歪斜的亮线,落在炕席上的小红身上。她醒了快半天了,却还是没力气坐起来,只能靠在母亲王秀兰怀里,眼神虽比昨天亮了些,脸却依旧肿得发亮,像蒙着一层水膜——那是长期饥饿缺盐导致的浮肿,没那么容易消下去。
“哥,我想喝水……”小红的声音细得像棉线,刚说了几个字,就咳嗽起来,咳得胸口微微起伏,王秀兰赶紧用手轻轻拍着她的背,生怕她累着。
李卫东赶紧倒了碗温水,用小勺慢慢喂给小红。水滑过小红干裂的喉咙,她舒服地喟叹一声,却又小声说:“哥,水没味道……”她记得以前喝水,母亲会往里面撒一点点盐,咸咸的,很好喝,可现在,家里连一粒盐都没有了。
李卫东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他知道小红是缺盐了,长期不吃盐,人会没力气,浮肿也消不了,严重的还会危及性命。他摸了摸怀里——昨天从深山带回来的半粒玉米早就煮成粥喂了小红,剩下的只有那包用红布包着的高产谷种,还有手指上那枚冰凉的黑戒指,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小红乖,等哥找到盐,就给你泡水喝。”李卫东笑着安慰,心里却满是焦虑。他转头看向母亲:“娘,咱们家还有盐吗?哪怕一点点也行。”
王秀兰摇了摇头,眼神里满是无奈:“早就没了, last month 最后一点盐,给你爹腌了那点野菜,早就吃完了。现在村里谁家还有盐啊,都断了快俩月了。”
李老实蹲在门槛上,烟袋锅子又空了,他却还在机械地抽着,听见母子俩的对话,闷声说:“要不,去公社卫生院抓点药?说不定有能消浮肿的药,给小红吃了能好得快些。”
这话像道光,让李卫东眼前一亮。他怎么没想到呢?公社卫生院肯定有药,就算没有专门消浮肿的,说不定有别的能补营养的药,总能让小红好起来。
“对!去公社抓药!”李卫东猛地站起来,转身就想往外走,却被王秀兰拉住了。
“你去哪抓药?咱们家一分钱都没有,卫生院的药不要钱吗?”王秀兰的声音带着担忧,“再说,公社离咱们村有十多里地,你光脚走过去,得大半天,要是路上出事了怎么办?”
李卫东的脚步顿住了。他才想起,家里早就穷得叮当响,别说抓药的钱,连去公社的路费都没有。上次去公社还是去年秋收,跟着父亲用推车拉着玉米去交公粮,现在别说推车,他连双像样的鞋都没有,光脚走十多里地,脚底非得磨出血不可。
可他看着怀里虚弱的小红,又实在不甘心。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小红顶着浮肿,一天天没力气下去?
“没钱也得去试试!”李卫东咬了咬牙,“说不定卫生院的医生可怜小红,会免费给点药呢?就算不给药,问问有没有别的法子也好啊!”
王秀兰还想劝,李老实却开口了:“让他去吧。卫东说得对,总得试试,不能看着小红这样下去。”他从怀里摸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几枚皱巴巴的硬币,加起来也不到一毛钱,“这是家里最后一点钱,你拿着,路上要是饿了,买个窝头垫垫。”
李卫东看着那几枚硬币,眼眶一热。他知道这钱是父亲平时攒下来,想留着应急的,现在却全给了他。他摇了摇头,把布包推回去:“爹,这钱您留着,我路上不饿,我去深山的时候还摘了点野果子,能垫肚子。”他又撒了谎,深山里哪有什么野果子,现在连草根都难找,可他不想再花家里的钱。
王秀兰见他执意要去,只能叹了口气,从炕上拿起一件打了补丁的旧棉袄,给李卫东披上:“路上风大,穿上暖和,早去早回,要是实在不行,就赶紧回来,别硬撑。”
“我知道了娘。”李卫东接过棉袄,又摸了摸小红的头,“小红,哥去给你抓药,你在家乖乖等着,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小红点了点头,攥着李卫东的衣角不放:“哥,你早点回来,我等你。”
李卫东心里一酸,轻轻掰开小红的手,转身走出了家门。
黄风还在刮,比早上更烈了些,沙粒打在脸上,疼得像小刀子。李卫东没穿鞋,光脚踩在碎石子路上,没走几步,脚底就磨得生疼,昨天抓老鼠时被咬伤的手背,裹着破布,被风吹得隐隐作痛。可他没停,脚步反而越来越快——他想早点到公社,早点给小红抓药。
路上遇到几个村民,都是面黄肌瘦的,要么在挖观音土,要么在剥树皮,见了李卫东,也只是有气无力地打个招呼。李卫东没心思寒暄,只是匆匆点头,继续往前走。
走了快一个时辰,他的脚底就磨出了血泡,血泡破了,血渗出来,沾在碎石子上,留下一道道暗红的印子。他疼得额头冒冷汗,却还是咬着牙,把棉袄的袖子挽起来,用胳膊擦了擦汗——他不能停,小红还在等着他。
又走了半个时辰,终于看见公社的影子了。公社的房子比村里的土坯房好不了多少,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六零求生:我的时空打工路》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也是砖瓦房,却显得格外气派。卫生院就在公社旁边,是一间不大的砖房,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柳树沟公社卫生院”。
李卫东快步走过去,推开卫生院的门。屋里很暗,只有一扇窗户,光线昏暗,空气中飘着一股淡淡的药味,却没看见医生。
“有人吗?请问医生在吗?”李卫东喊了两声,声音在空荡荡的屋里回荡。
过了好一会儿,里屋才传来一阵咳嗽声,一个穿着白大褂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是卫生院的医生,姓刘,李卫东以前见过。
刘医生的脸色比村里的村民好不了多少,也是面黄肌瘦的,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白大褂上沾着不少药渍,看起来很疲惫。他看见李卫东,皱了皱眉:“你是谁?来这里干什么?”
“刘医生,我是柳树沟的李卫东,我妹妹生病了,想请您给她抓点药。”李卫东赶紧说明来意,语气里带着恳求。
刘医生叹了口气,坐在桌子后面的椅子上,揉了揉太阳穴:“什么病?先说说情况。”
“我妹妹六岁,饿了好几天,昨天才醒过来,现在还是没力气,脸肿得厉害,您看有没有能消浮肿的药?”李卫东把小红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心里满是期待。
刘医生听了,摇了摇头:“这是饿的,长期缺盐缺营养导致的浮肿,不是什么急症,却也不好治——得补盐,补营养,慢慢养,没有特效药。”
“那您这里有盐吗?或者有能补营养的药?”李卫东急了,往前凑了凑,“我妹妹还小,再这样下去,她撑不住的。”
刘医生指了指旁边的药柜,药柜的玻璃门破了一块,里面的药瓶寥寥无几,大多是空的。“你自己看,卫生院早就没药了,盐也断了快一个月了,上次公社拨的盐,刚到就分给各村的重病人了,现在我这里连一粒盐都没有。”
李卫东走到药柜前,看着空荡荡的药瓶,心里一点点凉下去。他不死心,又问:“那您有没有别的法子?哪怕是偏方也行,只要能让我妹妹好起来。”
刘医生又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无奈:“能有什么法子?现在这年月,缺粮缺盐,谁都没办法。要是能有口米汤,或者一点点盐,给孩子泡水喝,让她慢慢补,浮肿说不定能消得快些,可现在,哪里有这些东西啊?”
李卫东的心脏像被一只手攥紧了,疼得他喘不过气。他以为来公社能找到希望,却没想到连卫生院都这么困难,连一粒盐都没有。
“那……那谢谢您了刘医生。”李卫东失魂落魄地说,转身想走。
刘医生看着他的样子,又看了看他光脚磨出血的脚底,心里有点不忍,从怀里摸出一小块发黑的窝头,递给他:“拿着吧,路上饿了吃,别硬撑着,孩子还等着你来。”
李卫东接过窝头,眼眶一热,说了声“谢谢”,转身走出了卫生院。
外面的黄风更烈了,沙粒打在脸上,疼得厉害。李卫东手里攥着那块发黑的窝头,却一点胃口都没有。他想起小红浮肿的脸,想起母亲担忧的眼神,想起父亲沉默的样子,心里满是不甘——难道真的没办法了吗?难道只能看着小红这样下去吗?
他走到公社门口的一棵槐树下,蹲下来,双手抱着头,心里一片混乱。他不知道该去哪里找盐,不知道该去哪里找米汤,不知道该怎么救小红。
就在这时,他摸了摸手指上的黑戒指,冰凉的金属贴着皮肤,像是给了他一丝微弱的力量。他想起昨天去深山找到那半粒玉米,想起小红喝了粥醒过来的样子——深山里说不定有别的东西,说不定能找到盐?或者能找到别的能补营养的东西?
对!再去深山!
李卫东猛地站起来,眼神里又有了光。虽然深山危险,虽然他己经很累了,可他不能放弃,小红还在等着他,他必须再去试试,哪怕只有一丝希望。
他把那块窝头小心翼翼地包起来,放进怀里——这是给小红的,小红肯定饿了。然后,他转身往回走,脚步虽然沉重,却比之前更坚定了。
光脚踩在碎石子路上,脚底的伤口更疼了,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可他没停。他满脑子都是小红的样子,想着只要能找到盐,只要能让小红好起来,再疼也值得。
风还在刮,沙粒还在打,可李卫东的心里,却燃起了一丝微弱的火苗——那是不放弃的信念,是对家人的爱,是那枚黑戒指带来的莫名勇气。他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难走,深山里可能有野兽,可能什么都找不到,可他不怕。他必须去,必须找到能救小红的东西,必须让家人活下去。
他抬起头,看了看灰黄色的天空,心里暗暗发誓:这一次,他一定要找到盐,一定要让小红的浮肿消下去,一定要让家人不再挨饿,一定要让柳树沟的人,熬过这个艰难的春天。
脚步加快,朝着深山的方向,李卫东的背影在黄风里显得单薄,却格外坚定。
(http://www.220book.com/book/WKE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