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府,烛火摇曳,将李斯的身影拉得巨大而扭曲,映在冰冷的墙壁上。
他手中捏着一卷刚刚拟定的初选名录,嘴角挂着一丝冷酷的笑意。
“大人,荀子之学,真的要全数划入‘乱政妖言’之列吗?”一名属官小心翼翼地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为何不可?”李斯眼皮都未抬一下,指尖轻轻敲击着竹简,“帝师之名,唬得了别人,唬不了我。其‘王道’之说,与陛下‘霸道’之治,根本是南辕北辙!”
“可是……韩非子大人亦是荀子门下……”
“那又如何?”
李斯猛地抬眼,目光如刀,瞬间让那名属官噤若寒蝉。
“韩非之学,可用其术,不可用其心!他那些关于‘势’、‘术’的论述,留下。但其中论及贵族、论及分权制衡的部分,一样是祸乱之源!”
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还有,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无为而治’,农家的‘与民同耕’……这些东西,听着好听,实则都是在挖帝国的根基!”
李斯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声音里充满了权柄在握的快意。
“陛下要的是一个声音,一个意志,一个绝对稳固的帝国。那斯,就为陛下打造一个绝对纯净的天下!”
他猛地转身,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
“传我的命令,将所有与法家治国理念相悖的学说,统统列入初选名单!凡有杂音,皆当焚之!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诺!”
属官们心中一凛,轰然应诺,再不敢有半分迟疑。
……
玉玺空间内,承天心头猛地一跳,一股强烈的不安涌上心头。
他眼前的国运面板上,代表着“文化传承”的金色气运值,正以一种缓慢但从未停止过的姿态,持续下跌。
一连串刺眼的红色警告,让承天瞬间清醒过来。
“该死!”
承天一拳砸在虚空之中,懊恼不己。
“我只想着保住那些书,却低估了人性的贪婪和权力的腐蚀!”
他本以为,将书籍分类,去芜存菁,是一步妙棋。可他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将“释经权”这柄最锋利的刀,交给了李斯这个野心家!
李斯哪里是在为大秦筛选良莠,他分明是在借机铲除异己,要将整个天下的思想,都统一到他一个人的法家理念之下!
这样下去,大秦非但不会文脉昌盛,反而会因为思想的彻底僵化而加速崩溃!
“不行,必须阻止他!”
承天焦急地思索着对策。
首接告诉嬴政,李斯有私心?
不行!这太刻意了,嬴政生性多疑,无凭无据的指控只会让他怀疑“天命”的动机。
必须换一种方式,一种更符合帝王思维的方式。
制衡!
对,只有制衡!
一个帝王,最在乎的永远是权力的平衡。他可以容忍臣子有私心,但绝不能容忍任何一方的权力失去控制!
“李斯代表的是文臣,是治内之权。那么……能制衡他的,就只有武将,是安外之力!”
承天的思路瞬间清晰起来。
“大秦现在最大的外部威胁是什么?北方的匈奴!”
“而镇守北境,最让嬴政信赖的大将,又是谁?”
一个名字浮现在承天的脑海中。
蒙恬!
……
咸阳宫,书房内灯火通明。
嬴政刚刚批阅完一份关于驰道修建的奏章,正端起茶杯,准备稍作歇息。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恍惚感袭来。
他的眼前,仿佛闪过一幅模糊的画面。
无垠的草原,黑色的狼旗,数不清的匈奴铁骑正在长城之外集结,弯弓搭箭,虎视眈眈。
画面一闪而逝,快得像一个错觉。
但紧接着,一个念头,如同惊雷般在他脑海中炸响,清晰无比,不容置疑。
“文事有李斯,武事何人可为帝国长城?北境之患,迫在眉睫!”
嬴政端着茶杯的手,猛地在半空中顿住。
他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
天命!
又是天命的启示!
这一次,不再是关于内政,而是关于边防,关于军武!
嬴政缓缓放下茶杯,目光投向墙上悬挂的帝国疆域图,最终落在了北方的九原郡。
他喃喃自语:“北境……蒙恬……”
是了,朕最近的精力,似乎全都放在了六国余孽和诸子百家的身上,几乎忘了,帝国的北方,还有一头饿狼始终在窥伺!
天命这是在提醒朕,治国如掌兵,不可偏废!
文臣的笔杆子再利,也挡不住匈奴的铁蹄。
李斯能为朕一统思想,可谁能为朕镇守国门?
嬴政的帝王心术在这一刻运转到了极致。他瞬间明白了“天命”的深意——平衡!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方是帝国长治久安的根本!
朕的目光,不能只放在那些书生的嘴皮子上!
想通了这一层,嬴政的眼神恢复了古井无波的深邃。
他缓缓坐首了身体,对着殿外沉声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抗拒的威严。
“赵高。”
“奴婢在。”
“传朕旨意,召上卿李斯。”
嬴政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廷尉府的‘书籍定品’,朕要亲自过问。”
(http://www.220book.com/book/WKT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