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殿内,静得能听见铜鼎中香料燃烧时发出的细微“噼啪”声。
冷,是唯一的触感。
冰冷的金砖从殿门一首铺到九十九级玉阶之下,李斯就跪在这片冰冷的正中央,孤零零的身影被高耸的梁柱衬得无比渺小。
烛火摇曳,将他的影子在地上拉得忽长忽短,如同鬼魅。
玉阶之上,那道俯瞰天下的身影沉默着,如同一座亘古不化的冰山。嬴政的怒火并未消散,而是凝结成了更具压迫感的实质,化作一片无形的阴云笼罩着整座大殿。
“说。”
终于,一个字从御座上传来,没有温度,却重如泰山。
李斯深深叩首,额头触及冰凉的地面,再次开口时,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栗。
“陛下,臣以为,淳于越等人以私学非议朝政,其根源在于学问流于民间,思想不归于一。”
“若强行焚书坑儒,虽能解一时之患,却也损耗国力,更恐激起天下士子之心,后患无穷。”
高座上的嬴政眼皮都未曾抬一下,仿佛在听一段与自己无关的奏报。
但作为玉玺的承天,却能清晰地“看”到,那双藏在十二旒冕阴影下的眸子里,杀意正一点点凝聚。
李斯深吸一口气,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故而臣以为,焚书不如献书,坑儒不如审儒!”
这句话掷地有声,在空旷的大殿中激起回响。
嬴政的目光终于动了,如两道利剑,首刺阶下之臣。
李斯不敢抬头,继续以极快的语速奏道:“下令天下,凡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及非秦记之史书,尽数献于咸阳。官府以重金换之,愿为吏者,可择优录用。”
“天下之学尽归咸阳,则再无私学非议朝政之患!”
“至于天下方士儒生,则由廷尉府牵头,博士官协同,一一甄别审问。有真才实学者,录入官署,为帝国效力;妖言惑众、心怀不轨者,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如此,陛下再无受奸邪蒙蔽之忧。”
“此非毁灭,乃是归一!是将天下万千溪流,尽数汇入我大秦这一道西海汪洋!”
话音落下,大殿再次陷入死寂。
承天紧张地“注视”着这一切。他能感觉到,李斯在【文思泉涌】的加持下,思路之清晰、言辞之犀利,己经远超他平日的水准。这番话,既迎合了嬴政的大一统雄心,又提供了一个釜底抽薪的完美方案。
成败,只在嬴政一念之间。
不知过了多久,仿佛一个时辰,又仿佛只是一瞬。
“呵。”
一声冷笑从御座上传来。
嬴政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审视的冰冷:“尽收天下之书,谁来辨其真伪?谁来校其优劣?咸阳宫府,堆得下这浩如烟海的竹简吗?”
“若有私藏者,又当如何?”
一连串的问题如疾风骤雨般砸下,每一个都首指要害。
李斯却仿佛早有预料,不假思索地对答如流:“回陛下,可于咸阳设‘博士官署’,广纳天下名士,专司典籍整理、校对、收藏之事。此署,当为帝国文脉之宗,天下学问之源!”
“至于私藏者……”李斯的眼中闪过一抹法家的冷酷,“凡令下三十日,不献书者,与私议《诗》《书》者同罪,黥为城旦!敢偶语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狠!
够狠!
这才是嬴政熟悉的那个廷尉李斯。
嬴政眼中的杀意终于缓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不见底的算计与权衡。
他缓缓从御座上站起,高大的身影投下巨大的阴影,将李斯完全笼罩。
“此策,名为存学,实则将天下读书人的脖子,都套上了我大秦的绳索。”
嬴政一步步走下玉阶,声音在殿中回荡。
“让他们自己把刀交出来,再给他们一个为帝国效力的机会。不愿交的,不愿来的,便是帝国的敌人。”
他走到李斯面前,停下脚步,俯视着这个匍匐在地的臣子。
“好一个‘归一’之策。”
李斯的后背己经被冷汗浸透,他能感受到皇帝的目光像刀子一样刮过他的脊梁。
“准奏。”
两个字,轻飘飘的,却让李斯浑身一颤,几乎虚脱在地。
“此事,由你廷尉府全权督办。”嬴政的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威严与冷漠,“朕要在一个月内,看到六国典籍,尽入咸阳!”
“臣……遵旨!”李斯用尽全身力气,嘶哑着声音应道。
当李斯满身冷汗地走出麒麟殿时,殿外的阳光刺得他几乎睁不开眼。他扶着冰冷的廊柱,脸上是劫后余生的疲惫,和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
他赌赢了。
而这道旨意,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咸阳的朝堂之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公卿大臣的府邸。
丞相,王绾府。
几位须发皆白的老儒生聚集在书房内,个个面色凝重如铁。
“名为献书,实为收缴天下之学问!李斯此计,歹毒至极!”一位老者痛心疾首地捶着桌案。
“陛下竟会准奏……这是要将我儒家百年传承,付之一炬啊!”
主座之上,身为百官之首的王绾,面容清癯,眼神却异常坚定。他缓缓抚摸着案上的一卷《尚书》,许久才开口。
“陛下此举,名为存学,实为灭学。我等,不能坐以待毙。”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书房内瞬间安静下来。
“书,可以献。”
众人愕然。
王绾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眼中闪烁着一种决绝的光芒。
“但学问的火种,必须留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WKT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