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初的剑桥,春寒料峭,但三一学院一间小型研讨室内却气氛热烈。这里正在进行一场非正式但级别极高的理论研讨会。与会者除了哈尔森·沃克和艾琳·诺莎,还有几位专程从哥廷根和哥本哈根来访的顶尖理论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包括对规范场理论素有研究的赫尔曼·外尔。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气和粉笔灰的味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前方的黑板上。
这次研讨的核心议题,是展示哈尔森与诺莎基于纤维丛框架的新理论,如何能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然且优美的方式,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推导出己知的基本物理定律。哈尔森选择的目标,是经典电动力学的基石——麦克斯韦方程组。他意图证明,电磁力并非自然界一个独立的、基本的“力”,而是某种更深刻原理的必然结果。
“先生们,”哈尔森站在黑板前,目光扫过在场的同行,最后与外尔探究的眼神相遇,“我们长期以来将电磁力视为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但我想展示的图景是:力,是对称性要求的必然结果。更具体地说,是定域规范不变性这一对称性要求,催生了相互作用场的存在。”
这个开场白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尤其是外尔,他早在1918年就尝试过类似思路但未能圆满。
哈尔森没有急于写下方程,而是先清晰地阐述了物理图像,由艾琳在一旁用简洁的图示辅助。
“考虑一个自由的、无质量的狄拉克场 ψ(x),描述像电子这样的费米子,”哈尔森说道,同时在黑板上写下自由狄拉克拉格朗日量:
?free = i ? c ψ? γ^μ ?μ ψ - m c^2 ψ? ψ
“这个拉格朗日量在全局的U(1)相位变换下是不变的,即 ψ → e^(iθ) ψ,其中θ是一个常数。根据诺特定理,这导致电荷守恒。”
他停顿一下,语气加重:“现在,我们提出一个更深刻的要求:物理定律应该在定域的U(1)相位变换下保持不变!即,我们允许每个时空点x有自己独立的相位θ(x): ψ(x) → e^(iθ(x)) ψ(x)。”
“这是一个更强的对称性要求,”外尔插话道,眼神锐利,“也是我当年遇到的困难所在。”
“正是如此,外尔教授。”哈尔森点头致意,“如果我们首接将这个定域变换代入自由拉格朗日量 ?free,会发现它不再不变!因为导数 ?μ 会作用在θ(x)上,产生额外的项: ?μ [e^(iθ(x)) ψ(x)] = e^(iθ(x)) [?μ ψ + i (?_μ θ) ψ] 。”
这时,艾琳·诺莎优雅地站起身,走到黑板另一侧,接过了推导的关键部分。她的声音平静而清晰,带着数学家的严谨:
“为了使拉格朗日量恢复不变性,我们必须引入一个新的场——一个规范场 A_μ(x)。这个场的作用,是‘补偿’由于时空点相位独立变化所带来的‘不一致性’。”
她在黑板上写下了关键的定义:
“我们定义一种新的导数,称为协变导数: D_μ ≡ ?_μ + i (q/?) A_μ。”
她解释道:“其中q是粒子的电荷。这个导数的巧妙之处在于,如果我们同时要求规范场 A_μ 在定域相位变换下进行如下变换: A_μ → A_μ - (?/q) ?_μ θ,那么可以证明,协变导数作用在场ψ上后的变换行为非常简洁: D_μ ψ → e^(iθ) D_μ ψ。”
她展示了计算过程,步骤清晰,逻辑严密。在场的数学家们纷纷点头,赞赏其优美的结构。
哈尔森接着艾琳的推导,继续道:“现在,我们用协变导数 D_μ 替换自由拉格朗日量中的普通导数 ?_μ,构造一个新的拉格朗日量:
? = i ? c ψ? γ^μ D_μ ψ - m c^2 ψ? ψ = ?_free - (q/c) ψ? γ^μ ψ A_μ”
他用力在黑板上写下最后一项:“看!奇迹发生了!为了满足定域的U(1)规范不变性,我们不仅被迫引入了一个新的场 A_μ,而且这个场自动地与物质场 ψ 发生了相互作用!相互作用项 - (q/c) j^μ A_μ 自然涌现,其中 j^μ = ψ? γ^μ ψ 正是我们熟悉的电磁流密度!”
研讨室内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声。这意味着,电子与电磁场的耦合,不再是额外加入的假设,而是对称性要求的首接、必然的后果!
“但这还不够,”哈尔森目光炯炯,“这个规范场 A_μ 本身也需要动力学,它不能只是一个辅助场。我们需要为 A_μ 本身添加一个规范不变的动能项。”
他转向艾琳:“诺莎教授,请。”
艾琳再次起身,从容地引入外尔和之前他们讨论过的外微分形式语言。
“最自然的构造,是引入规范场强,”她写下: F_μν = ?μ A_ν - ?ν A_μ。
“可以验证,在规范变换下,F_μν 是不变的。那么,最简单的规范不变的拉格朗日量项就是: ?_gauge = - (1/(4μ?)) F^μν F_μν。”
哈尔森将两部分合在一起,写下了完整的相互作用拉格朗日量:
?_total = i ? c ψ? γ^μ D_μ ψ - m c^2 ψ? ψ - (1/(4μ?)) F^μν F_μν
“先生们,”哈尔森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现在,我们对这个总拉格朗日量应用变分原理,分别对 ψ? 和 A_μ 求变分。”
他进行了简洁的推导:
“对 ψ? 变分,我们得到电子的狄拉克方程,但其中包含了与电磁场的耦合项: [i? γ^μ (?_μ + i(q/?)A_μ) - m c] ψ = 0。这描述了电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对 A_μ 变分,”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我们得到的就是 inhomogeneous Maxwell equations!?_ν F^μν = μ? j^μ!其中 j^μ 正是我们刚才看到的电磁流。”
“而 homogeneous Maxwell equations,?_{[ρ} F_μν] = 0,由 F_μν 的定义本身(Bianchi恒等式)自动满足。”
推导完成。整个麦克斯韦电动力学,包括场方程和与物质的耦合,从一个简单的、看似抽象的要求——物理定律在定域U(1)相位变换下保持不变——中,被完整地、优雅地推导了出来。
室内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讨论。外尔教授激动地站起身:“完美!无懈可击!这比我当年的尝试完整和严谨太多了!沃克教授,诺莎教授,你们清晰地展示了规范原理的强大力量!电磁力确实不是基本的,它是内禀对称性定域化的必然产物!”
哈尔森与艾琳相视一笑,充满了共同完成一项杰作的默契与欣慰。这次成功的推导,不仅仅是数学上的一个漂亮练习,它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相互作用本质的理解:
对称性优先于相互作用:物理学的出发点不再是寻找各种“力”的规律,而是探寻自然界最基本的对称性。相互作用是这些对称性在定域化要求下的“副产品”。
几何化的实现:在这个框架下,电磁势 A_μ 就是纤维丛(U(1)主丛)上的联络,场强 F_μν 就是曲率。电磁学被完美地几何化。
强大的推广潜力:如果U(1)规范对称性能导出电磁力,那么更复杂的非阿贝尔规范对称性(如SU(2), SU(3))很可能就对应着弱力和强力!这为统一相互作用指明了清晰的道路。
哈尔森(徐川)在内心感慨万千。前世,规范场理论是二十世纪物理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由杨振宁和米尔斯等在五十年代明确提出并发展。而这一世,在艾琳无与伦比的数学支持下,在哥廷根学派的学术氛围中,他得以在三十年代中期就清晰地展示出其核心思想与威力。
这次推导,是“纤维丛时空观”一次极其成功的“实战演练”。它强有力地证明了这条道路的可行性与深刻性。哈尔森·沃克,这位时空先知,不仅预见了未来,更开始亲手搭建通往未来的桥梁。对称性之源的发现,照亮了通往更深层统一之路的方向。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时空先知》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WMC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