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五章:远征的号角

小说: 时空先知   作者:万物之理时空旋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时空先知 http://www.220book.com/book/WMC8/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14年的夏天,欧洲大陆的政治空气如同雷雨前的闷热,压抑而充满不祥的预兆。民族主义的狂热、帝国间的猜忌与军备竞赛,让战争的阴云日益浓重,似乎随时可能撕裂文明的表层。然而,在剑桥大学古老的天文台内,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激情却在悄然涌动——那是人类对宇宙真理不懈追求的火焰,它试图穿透世俗的纷争,望向更遥远的星空。

哈尔森·沃克站在天文台的圆顶下,身影被巨大的赤道式望远镜的阴影所笼罩。他不再是仅仅埋首于书斋的理论家,此刻,他正以诺贝尔奖得主和剑桥教授的影响力,全力推动一项雄心勃勃的实践计划——组织一支国际日全食观测队,在1915年的一次日全食期间,精确测量星光经过太阳边缘的偏折角度,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提供决定性的实验验证。

空气中弥漫着机油、抛光剂和旧书籍混合的气味。几位天文学助手正在小心翼翼地检查和调试一批即将运往观测地的精密仪器。这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它是对技术、耐心和协作的极限挑战。

哈尔森手中拿着一份详细的计划书,上面列出了需要克服的重重困难:

选址与路径: 1915年8月21日的日全食带,将横跨俄罗斯东部、中亚部分地区,最终结束于中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有限,且经过地区多为偏远之地,交通不便,后勤保障极其困难。哈尔森与皇家天文学会的专家们反复研究地图和气象资料,初步将观测点定在了俄罗斯境内的一个预计天气晴朗概率较高的地点。这需要与俄国科学院进行繁琐的外交和学术沟通。

仪器精度: 测量星光微小的偏折(爱因斯坦预言约为1.75角秒,是牛顿理论值的两倍)需要前所未有的精度。他们需要最先进的、长焦距的天体照相仪(一种专门用于天文摄影的望远镜),并配备极其稳定的支架和精密的驱动系统,以在曝光期间精确跟踪恒星。相机的底片、镜头的像差校正、甚至是大气的宁静度(视宁度)都会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哈尔森亲自审核了从格林威治天文台和剑桥库存中挑选出的几台备选仪器规格,对每一个光学参数都反复推敲。

对比观测: 最关键的是,他们需要在日全食发生前数月,拍摄同一星空区域的照片作为基准。然后在日全食发生时,太阳位于该星场中,再次拍摄被太阳引力场偏折后的恒星位置。最后,将两张底片进行精密的比对测量,计算出位置的微小差异。这要求观测地点有极佳的天气窗口,并且基准照片和日食照片的拍摄条件(如大气折射)必须尽可能一致,其数据处理需要高超的测微技术。

人员与协作: 这是一项国际合作的壮举。哈尔森利用他的声誉,积极联络英国、德国(尽管政治气氛紧张,但他坚持科学应超越国界)、荷兰、甚至俄国的天文学家。他力荐亚瑟·爱丁顿——这位他亲密的友人、才华横溢且对新兴理论充满热情的天文学家——作为英国队的核心领导。同时,他也与爱因斯坦保持通信,确保理论预测值的最终确认(当时爱因斯坦仍在微调他的计算)。协调不同国籍、不同机构的科学家,在战争阴云下组织这样一支队伍,其复杂程度不亚于解决一个物理难题。

此刻,哈尔森正在仔细检查一台己经拆卸打包、准备装船运往预演地点的天体照相仪的主镜。他用手指轻轻拂过冰冷的玻璃镜面,感受着其完美的曲面所蕴含的光学力量。

“我们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他对身边的爱丁顿和几位技师说,“长途海运的颠簸、观测地的温差、湿度的变化……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让数月的努力付诸东流。我们需要进行多次模拟演练,包括仪器的拆装、调试、以及对模拟星场的拍摄和测量。”

爱丁顿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完全被这个计划的科学意义所吸引:“哈尔森,想想看!如果成功,这将是人类第一次首接验证时空是弯曲的!这比牛顿的苹果还要震撼!它将彻底改变我们对宇宙的理解!”

哈尔森点了点头,但眼神中带着审慎:“是的,亚瑟。但正因其意义重大,我们才必须格外严谨。我们要面对的不仅是技术难题,可能还有……来自某些方面的质疑。”他指的是那些仍然坚守经典理论的保守派,他们会用最挑剔的眼光审视每一个数据。

在紧张筹备观测事宜的间隙,哈尔森偶尔会回到他在三一学院的书房。战争的传闻日益增多,报纸上充斥着好战的言论,让他感到一种深切的忧虑和无力感。他能推动科学的进步,却无法阻止人类的自毁倾向。

在这种心情下,他会打开书桌最底层那个上了锁的抽屉,取出那本厚厚的、皮质封面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的,不是即将发表的论文,也不是日食观测的计划,而是他近来进行的那项“私人游戏”——在低维时空中求解爱因斯坦场方程,以及那个意外发现的、幽灵般的SU(2)对称性。

与前世在2030年代,那些完成即被丢进碎纸机或加密存档的“思想体操”不同,徐川对这本笔记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依然不会将其公之于众,因为它太过超前,几乎无法被这个时代理解。但是,他不再将其视为可随意丢弃的草稿。他仔细地用墨水书写,工整地绘制图表,甚至为某些关键的推导和发现添加了详细的注释和思考。

它的待遇,比起前世那些玩完就扔的数学玩具,要好上太多太多了。

为什么?因为徐川意识到,这个看似荒诞的“低维游戏”,可能并非毫无意义的数学消遣。那个在二维引力模型中浮现的SU(2)结构,像是一个来自遥远未来的密码,一个关于自然界力之统一的微弱提示。在这个战争与科学探索交织的动荡年代,这本笔记仿佛成了他的一处秘密精神家园,一个连接着他前世知识宝藏与今生使命的隐秘通道。抚摸这些纸页,能让他暂时忘却窗外的纷扰,沉浸在一种超越时代的、纯粹的逻辑之美中。

他有时会想,如果……如果时空真的在某种基本层面具有类似的离散或高维结构,那么引力和弱力之间这种奇异的数学对应,是否暗示了一条通往终极统一理论的、尚未被人涉足的小径?这个念头让他心跳加速,但也深知其路漫漫。

合上笔记,锁回抽屉,哈尔森的目光再次变得坚定而务实。未来的统一理论是遥远的星辰,而验证弯曲时空的日食观测,则是即将起航的远征。他必须专注于眼前。

1914年秋季,在哈尔森的大力推动和协调下,远征的号角终于吹响。资金基本到位,核心仪器完成调试和预演,与俄国方面的沟通取得进展,一支由英国皇家天文学家和剑桥学者组成的先遣队开始筹备行程。尽管欧洲的战争阴云越来越浓,但科学的火种己经点燃,准备跨越千山万水,去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日全食瞬间,去测量那可能改变世界的1.75角秒的星光偏折。

哈尔森站在剑桥天文台的台阶上,望着远方的天空。他知道,这次远征,不仅仅是为了验证一个理论,更是对人类理性精神在黑暗时代能否依然闪耀的一次考验。他握紧了拳头,心中充满了期待,也做好了面对任何困难与挑战的准备。真理的远征,己然启程。

作者“万物之理时空旋律”推荐阅读《时空先知》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WMC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时空先知 http://www.220book.com/book/WMC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