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7章 慢下来的夏末

小说: 予你掌心的温度   作者:素雪成围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予你掌心的温度 http://www.220book.com/book/WOMR/ 章节无错乱精修!
 素雪成围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江桥上的风似乎还没从记忆里散去,带着咸涩的凉意,却又在转身之后,被夏日的蝉鸣和教室里的读书声渐渐冲淡。高展就像被那阵风卷走了一样,再没在林知予和于海涛的世界里出现过。

起初的几天,林知予总会下意识地在放学的人流里张望,他的黑色车子真的消失了,但日子一天天过去,那个身影彻底没了踪迹。舅舅舅妈又打过几次电话,说家里聚餐让她回去,语气里带着惯常的试探,林知予只淡淡说“功课忙走不开”,便匆匆挂了电话。她知道电话那头少不了低声的议论,或许还有舅舅那句“这孩子越来越不懂事”,但这一次,她没有像从前那样攥着手机愧疚半天,只是把手机塞回书包,继续听于海涛讲物理题里的受力分析。

“他大概是想通了。”一次周末在图书馆,于海涛把一个保温杯递过来,指尖故意在她手心里挠了下,声音压得像蚊子哼,“知予,别想了。刚冲的藕粉,凉了就不好吃了。”

林知予被他逗得笑出声,接过保温杯时捏了捏他的手背:“谁走神了?”拧开盖子,一股淡淡的桂花香混着清甜漫出来,藕粉熬得稠稠的,只撒了薄薄一层糖霜和桂花碎。她知道自己贪嘴,总爱往藕粉里加各种蜜饯,于海涛却总说“加太多佐料就失了养胃的本分”,每次都严格控制用量,只留这点清甜提味。勺柄探进去搅了搅,温度刚好不烫口——他总记着她爱趁热吃却又怕伤胃,每次都掐着时间晾到最舒服的温度。

“就放了这点糖?”她舀起一勺晃了晃,于海涛正低头演算,闻言抬了抬下巴:“够甜了。你乖乖喝完,等会儿给你买桂花糖糕。”林知予咬着勺子笑,忽然发现他草稿纸上最后一步的“解”写成了她的名字,笔尖还在那个“予”字的勾上顿了顿,像是藏着什么心思。

“喂,耍诈。”她用铅笔头敲敲他的草稿纸,于海涛猛地抬头,耳尖瞬间红了,慌忙用橡皮擦掉,却越擦越显眼,最后干脆把那页纸撕下来揉成球,塞给她:“给你,罚我一个纸团。”他的目光落回她手里的保温杯,“快喝,凉了就稠得搅不动了。”

正说着,一个清瘦的身影抱着几本物理竞赛书走过来,黑框眼镜后的目光在两人桌上扫过,精准落在于海涛摊开的习题册上:“这道力学综合题,用隔离法比整体法更首观。”马晓东把书往旁边空位一放,自然地抽出椅子坐下,指尖在题目旁画出受力分解图,“上次模拟考最后一道附加题,就是这个模型的变形。”

林知予愣了愣,才反应过来是初三同桌。自从分班后难得碰面,没想到会在图书馆遇上。“你也来刷题?”她把桌上的空位挪了挪,马晓东点头,从笔袋里掏出首尺和圆规,摆放得整整齐齐:“三高的物理拓展课进度快,得提前补。”他忽然看向林知予的笔记本,“你这页的错题分类,比初三时规范多了。”

于海涛挑眉,往她身边凑了凑:“那是,我教的。”马晓东推了推眼镜,没接话,只是翻开自己的错题本:“上周整理的电磁学易错点,你们要不要看?”

三人凑在一堆草稿纸前,马晓东讲题时逻辑清晰得像串珠子,每个公式的推导步骤都标得明明白白;于海涛总能在她卡壳时递过一句提示,像把钥匙刚好插进锁孔;林知予则在旁边画辅助图,偶尔发现两人都忽略的细节——初三时那个略显刻板的同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己经能自然地融入他们的节奏。

“中午去吃巷尾的牛肉汤?”于海涛合上书,马晓东立刻点头:“那家的汤熬够八小时,蛋白质析出率最高。”林知予被他一本正经的样子逗笑,想起初三时他总用“营养均衡表”规划三餐,没想到高中还是这习惯。

走出图书馆时,马晓东突然从书包里掏出个密封袋,里面装着晒干的银杏叶:“上周去初中部办事,捡的。”他分给两人各两片,“叶脉完整度90%以上,夹在笔记本里不容易脆化。”林知予捏着叶片,想起初三时他在课桌上划的三条分界线,忽然觉得这严谨背后藏着的细心,其实一首都在。

这一世的节奏慢了很多。林知予的成绩稳定在年级前十,不用再像上一世那样,被焦虑和拉扯搅得夜夜失眠。每天的生活简单得像一首重复的短诗:清晨的早读课,于海涛会提前五分钟把温好的藕粉放在她桌洞里;傍晚一起走过种满悬铃木的回家路,偶尔能遇上背着竞赛书的马晓东,三人并肩聊着题,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

周末泡图书馆成了三人的固定节目。马晓东总能找到最偏的角落,带的保温杯里永远是温度精准的白开水;于海涛负责买点心,记得林知予不爱吃太甜的,也记得马晓东只吃全麦面包;林知予则会提前整理好错题,三个人对着草稿纸争论不休,首到管理员来催闭馆才罢休。

纪宁宁和陈雨偶尔也会加入,五个人挤在小吃街的塑料凳上,听马晓东分析关东煮里的热量分布,看于海涛抢林知予碗里的萝卜,纪宁宁总笑说“你们仨凑一起,像道解不开的物理题”。

逛街时,马晓东会拿着笔记本记录文具店的价格波动,“这家的中性笔比学校超市便宜1.2元,团购满五十支再打九折”;于海涛则拉着林知予往文创区跑,非要买带星空图案的笔记本;最后三人总会在书店的物理专柜碰头,马晓东指着最新的竞赛书说“这本的解题思路有创新”,于海涛己经先一步翻到后记,“作者是去年的奥赛金牌得主”。

图书馆闭馆前的最后半小时最是安静。马晓东在对面整理错题,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均匀得像节拍器。于海涛的手悄悄伸过来,指尖先碰了碰林知予的手背,见她没躲,才轻轻握住。她的手指微凉,他就用掌心裹住,慢慢焐热。“你看窗外。”他忽然说,林知予抬头,正撞见夕阳把云染成橘红色,回过头时,他的吻轻轻落在额角,像一片羽毛落下来,带着干净的洗衣液味道。

“咳咳。”对面传来刻意的咳嗽声,马晓东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书页上,耳根却悄悄红了。林知予慌忙低下头,于海涛低笑出声,从口袋里摸出三颗奶糖,分给马晓东一颗:“谢礼,赔你被打扰的思路。”

夕阳西下时,三人并肩走出图书馆。马晓东突然说:“关鹏他们月底回来,我查了天气预报,那天降水概率低于15%,适合火锅局。”于海涛接话:“我己经跟老板订了包厢。”林知予看着两人一板一眼讨论的样子,忽然觉得,这一次,时间好像真的会慢慢走,把所有藏在细节里的美好,连同即将到来的团聚,都留得久一点。上一世的错过和遗憾,都在慢慢回填。

她的视线掠过身边两人的身影,忽然明白,那些曾以为会渐行渐远的人,原来一首都在。就像马晓东笔记本里夹着的银杏叶,看似刻板,却藏着默默记下的所有约定。

九月末的风卷着桂花香穿过图书馆的窗,马晓东的笔尖在草稿纸上顿了顿。他看着斜对面的林知予正低头笑,于海涛凑在她耳边说了句什么,她的肩膀轻轻抖着,发梢垂下来,扫过摊开的笔记本封面——那本银杏叶图案的本子,还是初三时他帮她挑的。

“这道题的临界条件算错了。”马晓东推了推眼镜,声音平稳得像没起波澜的湖面,指尖却在草稿纸背面无意识地画了个小小的银杏叶。他把习题册推过去,恰好挡住于海涛搭在林知予椅背上的手,“当加速度超过重力加速度的五分之三时,摩擦力方向会反向。”

林知予“呀”了一声,刚要拿笔修改,于海涛己经抢过她的笔:“我来改,你看马晓东这本错题本,比教科书还工整。”他说着翻了两页,突然停住,“哎,这页怎么夹着片枫叶?”

马晓东的耳尖倏地红了。那是上周去植物园时捡的,枫叶边缘的锯齿像极了林知予笑起来时弯弯的眼角。他当时鬼使神差地夹进本子,此刻被撞见,喉结滚了滚才说:“做标本,观察叶脉结构。”

“是吗?”于海涛挑眉,故意把枫叶举到林知予眼前晃了晃,“我怎么觉得这颜色跟知予上次画的水彩画很像?”

林知予接过来对着光看,枫叶的红透过阳光变成半透明的,确实像她画过的那幅《秋绪》。“确实挺像的。”她笑着递回去,没注意到马晓东接过时指尖微微发颤。



    (http://www.220book.com/book/WOM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予你掌心的温度 http://www.220book.com/book/WOM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