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4章 十五灯会

小说: 予你掌心的温度   作者:素雪成围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予你掌心的温度 http://www.220book.com/book/WOMR/ 章节无错乱精修!
 予你掌心的温度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予你掌心的温度最新章节随便看!

“那……”林知予清了清嗓子,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平静,可尾音还是忍不住发颤,“以后都告诉我,好不好?”

于海涛眼里的光亮了亮,像被点燃的星火。他重重点了点头,转笔的动作重新轻快起来,笔在指尖转出好看的弧度。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教学楼的灯一盏盏亮起来,暖黄的光淌满教室,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在地上轻轻交叠。

林知予看着于海涛笔下重新变得整齐的演算步骤,忽然觉得,这一世的时光或许真的能把所有褶皱都慢慢熨平。就像此刻,他转笔时袖口蹭到她的课本,留下浅浅的温度,比任何回忆都要真切。

晚自习的铃声响起时,于海涛突然把一张纸条推到她面前。纸条上画着两个牵手的小人,一个扎着马尾,一个留着短发,旁边写着一行字:“还能吃到你做的三明治吗?”

林知予看着那行歪歪扭扭的字,忽然笑了。

风里刚沾了点凉意时,林知予总在教学楼拐角的老杨树下遇见于海涛和马晓东。于海涛手里的保温袋总装着两样东西:热乎的火腿蛋三明治,还有马晓东从家里捎来的无糖藕粉——马晓东总挠着头笑:“涛哥记着你不爱吃甜的,特意让我妈没放糖。”晨读铃没响的间隙,三人凑在树下说话,马晓东絮叨昨晚的球赛,于海涛悄悄帮林知予把三明治的包装纸撕得整齐,末了总不忘说:“中午放学我在这儿等你,一起去食堂。”

后来教室调了楼层,林知予去了三楼,于海涛在二楼,马晓东倒成了最忙的人。课间总见他跑上跑下,要么攥着于海涛写好的物理解题步骤,要么揣着林知予整理的英语模板,有次跑太快撞了栏杆,手里的笔记却护得紧紧的,还咧嘴跟林知予保证:“没折角,涛哥肯定满意!”

再往后,巷口的老杨树落光了叶子,“六颗西柚”的微信群倒天天热闹。陈雨会发学校的雪景,说下课后踩雪手冻得疼;纪宁宁看到了,先私发她暖手宝链接,再在群里@宋家宝,把找到的数学卷子答案发过去;宋家宝忙着道谢,关鹏又在群里喊着约图书馆,还特意@马晓东:“记得带牛肉干,知予爱吃的那种。”马晓东秒回“收到”,连于海涛都跟着冒泡:“我负责占座。”

腊八那天放了半天假,林知予在家煮腊八粥,手机消息没停过。陈雨说妈妈煮了无糖八宝粥,可惜没法给她带;宋家宝晒出刚腌的腊八蒜,说过年聚的时候就饺子吃。正聊着,门被敲响,于海涛拎着舅妈爱吃的腌萝卜,马晓东抱着保温杯,掀开盖是温热的小米粥:“我妈熬的,没放糖,配你的粥正好。”三人围着小桌喝粥,马晓东还念叨:“要是陈雨,家宝,关鹏,纪宁宁在,咱们七个凑一桌才热闹。”

腊月的寒风卷着碎雪掠过青城的街道,把玻璃窗吹得呜呜作响。林知予趴在书桌前,笔尖在期末试卷的最后一道物理题上顿了又顿,草稿纸上画满了歪斜的受力分析图。窗外的天色己经暗透,对面楼的窗户里亮着暖黄的灯光,隐约能听见谁家传来的电视声——是跨年晚会的热闹旋律,提醒着一年又将走到尽头。

手机在桌角震动了两下,屏幕亮起时,“六颗西柚”的群聊消息像串起的灯笼,在通知栏里闪着红光。

陈雨:【家人们!期末考总算熬完了!我宣布,从现在起首到正月十五,谁提学习谁是狗!】

宋家宝:【附议!刚跟我妈吵完架,她非要我报寒假补习班,我誓死不从[菜刀]】

关鹏:【我爸给我买了新的相机,元宵灯会想去拍点照片,有人一起吗?】

纪宁宁:【算我一个!听说今年还是在光明街办,就是那个罐头厂赞助的灯会,比去年多了好几个灯组呢!】

于海涛:【我没问题。知予呢?】

林知予看着屏幕上于海涛的名字,指尖在“发送”键上顿了顿,笑着敲下:【去!光明街路口那家糖画摊,去年没抢到兔子造型的,今年非得补上】

消息发出去没多久,陈雨突然@了马晓东:【@马晓东 物理大神不来凑个热闹?你可是我们群的编外荣誉成员,灯会缺了你,谁帮我们破解那些变态的灯谜?】

马晓东几乎是秒回:【有空。】

林知予看着那个简洁的“有空”,心里轻轻动了一下。自从上次KTV之后,马晓东似乎刻意和她保持着距离,物理课上不再主动坐她旁边,社团活动时也总是隔着两三个座位。她不是没察觉他的疏远,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有些心事像蒙着纱的灯,看得清轮廓,却摸不透里面的光。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把光秃秃的树枝映在雪地上,像幅写意的水墨画。林知予合上物理练习册,想起去年元宵,她缩在羽绒服里独自逛光明街,看着罐头厂门前那组巨大的“年年有余”灯组,心里空落落的。而现在,那些曾经一个人看的热闹,终于要变成身边有说有笑的温暖了。

正月十五的傍晚,光明街早己被灯笼点亮。这条老街因临街的青城罐头厂而得名,厂里连年效益好,便把每年办灯会当作惯例,一办就是十几年。此刻千盏彩灯沿着街道两侧的屋檐蜿蜒,兔子灯、莲花灯、走马灯在暮色里晃出流动的光,连空气里都飘着甜丝丝的气息——是糖炒栗子的焦香,是棉花糖的甜腻,还有街边小摊飘来的煮元宵的芝麻香。

东北的傍晚早己浸透了寒气,林知予裹紧了羽绒服,帽子拉得老高,只露出一双眼睛。刚走到光明街街口,睫毛就凝了层白霜,被陈雨一把拽住胳膊时,两人的袖口都沾了细碎的雪粒。

“你可算来了!”陈雨跺着脚搓手,她穿了件亮黄色的长款羽绒服,像个圆滚滚的柚子,“宋家宝正跟卖糖画的大爷吵架呢,非要他画个奥特曼造型的,人家说只会画龙凤和兔子。”

果然,不远处的糖画摊前,宋家宝正手舞足蹈地比划着,鼻尖冻得通红,关鹏站在旁边无奈地笑,手里拎着个刚买的棉花糖,粉色的糖丝在寒风里迅速凝固。纪宁宁举着两串冰糖葫芦跑过来,山楂上的糖衣冻得硬邦邦,闪着琥珀色的光:“给你,刚蘸的,凉飕飕的正好解腻。”

于海涛从后面走过来,围巾裹到了下巴,只露出双眼睛,手里捧着个纸灯笼,竹骨撑着半透明的纱面,上面画着黛玉葬花的图案。“罐头厂门口猜灯谜赢的,”他把灯笼递给林知予,指尖碰到她的手套时,传来布料下的温热,“大爷说这是今年最精致的一款,就剩这一个了。”

林知予刚接过灯笼,就听见身后传来马晓东的声音:“抱歉,来晚了,我妈非让我把元宵端给隔壁奶奶。”他穿着件深灰色的冲锋衣,拉链拉到顶,手里拎着个保温袋,走近了才看清里面是袋热乎乎的烤栗子,“刚在街口买的,揣在怀里捂着,还热乎。”

陈雨立刻伸手去抢:“我就知道马大神最靠谱!这天气,也就热栗子能救命了!”

几个人缩着脖子往街里走。光明街的青石板路结了层薄冰,罐头厂的工人们正撒着融雪剂,鞋底碾过冰粒发出咯吱声。猜灯谜的摊位就设在厂门口的空地上,红色的谜笺像串起的鞭炮,在风里抖得哗哗响,旁边还立着块牌子,写着“青城食品厂祝全市人民元宵快乐”。

“‘小时穿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打一动物。”宋家宝踮着脚念着谜笺,呼出的白气模糊了眼镜片,“是青蛙吗?”

马晓东推了推眼镜,镜片上沾着的霜花让他眯起眼:“是青蛙。‘水里过日子’指蝌蚪阶段,‘岸上来睡觉’是成蛙。”

守摊的老师傅笑着递给他一盏小灯笼:“这位同学厉害,答对了!我们厂今年新出的橘子罐头,给你尝尝。”

林知予看着马晓东把小灯笼递给旁边一个哭闹的小孩,又把罐头塞进那孩子妈妈手里,心里轻轻动了下——他好像总是这样,把所有的温柔都藏在不动声色里,像雪地里埋着的炭火,看着冷,其实藏着暖。

于海涛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往她身边凑了凑,肩膀抵着她的胳膊挡风:“前面有吹糖人的,去看看?”

吹糖人的师傅正哈着白气捏糖稀,琥珀色的糖团在他手里转着圈,很快捏出个栩栩如生的小猪。林知予看得入神,于海涛己经付了钱,把刚做好的糖小猪递到她手里:“拿着,跟你一样圆滚滚的。”

“才不跟我一样。”林知予捏着糖小猪的耳朵,假装生气地瞪他,嘴角却忍不住弯起来。冷风灌进领口,她缩了缩脖子,把脸往围巾里埋得更深,只露出双笑弯的眼睛。

马晓东站在不远处的灯谜摊前,手里捏着张没被猜中的谜笺,上面写着“两小无猜”。他看着林知予呵着白气搓手,看着于海涛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一截,绕到她脖子上打了个结,心里像被冻住的湖面,轻轻敲一下,就泛开细密的疼。

“听说晚上九点,体育场要放烟花。”关鹏突然开口,手里的相机裹在羽绒服里捂着,“街尾那座小山能看到全景,每年都有不少人往那儿去。”

“去去去!”陈雨立刻响应,跺着脚蹦了两下,“看完烟花再散伙,完美!”

往体育场方向的小山走时,天己经完全黑透了。山路两旁的松树挂着雪,被风吹得簌簌落雪粒,脚下的积雪咯吱作响。于海涛走在林知予左边,时不时提醒她“这里有冰”,马晓东走在她右边,手里的手电筒照着前面的路,光圈总是不自觉地往她脚下偏。

“你们看!”纪宁宁突然指着山下,声音里带着惊喜。



    (http://www.220book.com/book/WOM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予你掌心的温度 http://www.220book.com/book/WOM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