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8章 解结除缠:示伦次以除细惑

小说: 楞严经浅释   作者:一笑三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楞严经浅释 http://www.220book.com/book/WPVF/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一笑三千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第二卷第八章:解结除缠:示伦次以除细惑

【引言】

前七番显见,佛陀己究竟开显根性真常、周遍、一体之奥义。阿难与大众于理虽己通达,然无始劫来之烦恼习气,如重重缠丝,系缚身心,非顿然可解。故阿难虽悟真心,于如何从现前身心实际修证,仍存困惑。此疑代表一切修行者从“悟理”到“起行”之普遍困境。佛陀于此章中,将以“华巾结缚”为喻,具体开示解结之先后次第(伦次),阐明“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之修行玄旨。此章乃由理悟步入事修之关键转折,为后文二十五圆通法门之展开,提供了清晰的实践路径与抉择标准。

【原经文】

(严格依据CBETA T0945卷第二原文,连续引用)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雖說第二義門。今觀世間解結之人。若不知其所結之元。我信是人終不能解。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復如是。從無始際與諸無明俱滅俱生。雖得如是多聞善根。名為出家。猶隔日瘧。惟願大慈。哀愍淪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結。從何名解。亦令未來苦難眾生。得免輪迴不落三有。

作是語己。普及大眾五體投地。雨淚翹誠。佇佛如來無上開示。

爾時世尊憐愍阿難及諸會中諸有學者。亦為未來一切眾生。為出世因作將來眼。以閻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難頂。即時十方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微塵如來住世界者。各有寶光從其頂出。其光同時於彼世界來祇陀林灌如來頂。是大眾得未曾有。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阿難雖聞如是法音心猶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輪迴安樂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佛告阿難。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識性虛妄猶如空華。阿難。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於交蘆。是故汝今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知斯即涅槃無漏真淨。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真性有為空 緣生故如幻

無為無起滅 不實如空華

言妄顯諸真 妄真同二妄

猶非真非真 云何見所見

中間無實性 是故若交蘆

結解同所因 聖凡無二路

汝觀交中性 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無明 發明便解脫

解結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

根選擇圓通 入流成正覺

陀那微細識 習氣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開演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無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是名妙蓮華

金剛王寶覺 如幻三摩提

彈指超無學 此阿毗達磨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門

【经文浅释】

本章法义,由阿难启请,佛陀以偈颂与长行交替,开示解结之元与修行次第,其核心义理可分三层:

一、 决疑定宗:缚脱皆在六根

阿难之问,切中修行要害:“云何是结?从何名解?” 若不识结之根源,修行便成盲修瞎练。

佛陀的回应,堪称石破天惊。不仅本师释迦牟尼佛开示,十方微尘数如来亦异口同音宣示:

“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此是全经关于修行心要的纲领性开示:

· 生死结根,唯汝六根:众生轮回生死的根本原因,既非外境,亦非宿命,正是我们赖以感知世界的“六根”。无始无明与六根功能交织,形成能所对待的认知模式,此即是“结”。

· 解脱菩提,亦汝六根:而能证得无上菩提、获得解脱妙乐的,也同样是这六根。并非要灭掉六根,而是要正确运用六根,转识成智。

缚与脱、迷与悟,其体不二,皆依六根而显。 如同同一把刀,可以伤人,亦可雕刻艺术。刀无自性,全在所用。

二、 显理破执:根尘同源如交芦

为解释为何缚脱皆在六根,佛陀揭示了根、尘、识三者的虚妄相依之性。

1. 根尘同源:“根塵同源,縛脫無二。” 六根(能)与六尘(所)看似对立,实则同源于一心,其性本空。束缚(迷)与解脱(悟)并非两个实体,只是对此一心性迷悟的不同状态。

2. 识性虚妄:“識性虛妄,猶如空華。” 根尘相对而生识,此识性亦是依他起,本无实性,如病目所见的空华。

3. 相见无性:“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於交蘆。” 这是著名的“交芦”之喻。因为尘境,引生了能知的见分(功能);因为根身,显现了所见的相分(境象)。但能见的“见”与所见的“相”,都无独立自性,如同三根芦苇互相依靠才能站立,缺一即倒。它们都是真心随缘显现的幻相。

基于此理,佛陀指出修行关键:

·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在本来清净的“知见”(真知真见,即见性)上,再妄立一个“能知所知”,即是无明的根本。此是“结”的形成。

· “知見無知,斯即涅槃”:若能回归到那个“知见”本身,离于能所分别,一念不生,了了常知,当下即是涅槃无漏的真净境界。此是“解”的境界。

三、 示法立行:解结因次第

在显理之后,佛陀以偈颂形式,浓缩了修行的心髓:

· “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这是解结修行的总原则。六根之结,需有次第地解除。或从动尘先解(如观音耳根圆通),或从静尘先解,依个人根器选择一门深入。当六根之结逐一解开,最后连那“一”个能解之智、所依之体(俱空之境)亦复不立,方是究竟。

· “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明确指出,修行者须于六根中选择一根最为圆通、最易契入的作为“本修因”(如耳根),逆彼无始识心妄流,入法性之流,方能成就正觉。

·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指出阿赖耶识(陀那识)微细难知,其内含藏的习气种子如暴流般强大,是解结过程需面对的内在深细障碍。

· “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这是最高的修心诀要。不取著一切,则连“非幻”的真如之相亦不可得。真如尚不可得,一切幻法又如何能安立?如此,方能证入如妙莲华出淤泥而不染的金刚王宝觉。

【祖师讲记】

· 对于“解结因次第”的修行要义,明代交光真鉴大师在《楞严经正脉疏》中阐释道:“此章乃修行之宏纲,圆通之正令也。‘缚脱在六根’定其宗;‘根尘如交芦’显其理;‘解结因次第’示其行。三义相资,缺一不可。而‘六解一亦亡’一语,尤为透网之金鳞,扫荡圣凡情量。”

· 明代幽溪传灯大师在《楞严经圆通疏》中云:“‘知见立知’即无明者,乃点示病源;‘知见无见’即涅槃者,乃首指药方。此是如来金刚眼睛,照尽八万西千病根。”

· 宋代戒环大师在《楞严经要解》中总结此章云:“前七番显见是开圆解,此章示解结是启圆行。知结元在根,则修行不向外驰求;知解有次第,则用功不杂滥无纪;知六解一亡,则证果不堕于法爱。此一经之枢要,实在于斯。”

【本章总结】

本章“解结除缠”,是《楞严经》修行观的核心体现:

1. 指明病根:明确将生死与解脱的枢纽定位于“六根”,使修行有了清晰的着力点。

2. 显发正见:通过“根尘同源”、“相见无性”的深观,破除了对根、尘、识的实执,奠定了“舍妄归真”的理论基础。

3. 确立法则:提出“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的修行总纲,兼顾了渐修的方便与顿悟的究竟。

4. 授以心要:以“知见立知为无明本”点破妄源,以“不取无非幻”揭示归真之诀,是禅观用心的无上指南。

至此,修行之理论与方法己臻完备。阿难与大众己知结之所在,解之方法。下一章,佛陀将应此机,广开法筵,令二十五圣各述圆通,为阿难及后世众生“选择圆通”提供无量范例。

---

(下一章预告:第二卷第九章《圆通本根:二十五圣各证圆通》。佛陀将敕令二十五位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自陈述最初成道的圆通法门,展现修行路途的丰富多彩,为阿难选择圆通本根提供借鉴。)



    (http://www.220book.com/book/WPV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楞严经浅释 http://www.220book.com/book/WPV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