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悬崖的虚惊,像一场骤然降下又倏然散去的急雨,空气里留下的是更清晰的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
高书平不再轻易提起那个“用十年换平安”的誓言,但眼神里的那份郑重,愈发沉静。
永生花的订单渐渐多了起来,虽然发不了财,但那份薄薄的存折上,数字总算缓慢地向上爬升,有了十万元的积蓄。
这钱,他们舍不得动,像是给未来未知的风雨,预备下的一把小小的伞。
高父依旧是那个沉默的背影,打扫车间,整理工具,帮忙打包……偶尔用那个小电磁炉,给他们炖一锅软烂的汤。
只是,他咳嗽得越来越频繁了。
那咳嗽声总是压抑着的,闷在胸腔里,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有时正做着事,他会突然背过身去,肩膀微微耸动,发出一连串低沉的带着痰音的闷咳,好一会儿才能平复。
夜里,隔着薄薄的门板,那克制着的咳嗽声也常常隐约传来。
朱小闵留意到了,劝他去医院看看。
老人总是摆手,用沙哑的嗓音说:“老毛病了,烟枪的底子,不得事,喝点热水就好了。”
他依旧每天早早起来,把车间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
首到那天清晨,正在扫地时,一阵剧烈的咳嗽猛地袭来,他扶住墙弯下腰咳得满脸通红,几乎喘不上气。
朱小闵和高书平闻声冲过去,看到他缓过劲后,悄悄将握拳的手塞进了口袋,但那指缝间漏出的一点殷红,还是被捕捉到了。
“爸!”她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今天必须去医院,没商量。”
医院里,还是熟悉的消毒水味道。
呼吸科的医生听诊器在老人嶙峋的背部移动,神情专注,开了胸部CT的单子。
等待结果的时候,高父坐在走廊的长椅上,双手放在膝盖上坐得笔首,眼神有些空,望着对面墙上的人体解剖图,不知在想什么。
CT结果出来,医生指着片子上那些弥漫的棉絮状的阴影,“尘肺病,二期了,应该是早年吸入过多粉尘留下的后遗症,现在才开始显出来。”
尘肺病。
三个冰冷字,像三块从记忆深处挖掘出来的沉甸甸的矸石,高父的身体微微地晃了一下。
他沉默地接过诊断书,纸张很轻,落在他长满老茧指节粗大的手里,却仿佛有千斤重。
他低头看了很久,那些专业的术语他看不懂,但那个诊断结论,他看懂了。
他的第一反应,不是问怎么治,也不是问严不严重,而是猛地抬起头,嘴唇哆嗦着,几乎是脱口而出带着一种近乎固执的坚定。
“不治了!这病我知道,治起来是个无底洞!把钱留给你们,你们俩……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他把那张诊断书捏得紧紧的,指节微微泛白,仿佛捏着的不是病危通知,而是一张需要立刻撕毁的拖累孩子们的欠条。
高书平的眼圈就红了,他没说话,转身快步走回病房。
朱小闵因之前肌酐问题,还在短期观察住院。
他从枕头下面,拿出那个藏得严严实实的存折,又快步走回诊室门口,当着父亲的面啪地一声打开,递到老人眼前。
那上面,清晰地印着“100000.00”这个数字。
“爸,你看,我们有钱!”高书平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哽咽,“你儿子……现在能挣钱了!”
高父看着那存折上的数字愣住了,嘴唇翕动着,却发不出声音,只有浑浊的泪水涌出眼眶,顺着布满沟壑的脸颊滚落下来。
他一生倔强,用脊梁扛起过一个家,在暗无天日的矿井下挣生活,从未叫过苦。
此刻,被孩子递到眼前的一份心意,击碎了所有坚硬的伪装。
朱小闵躺在病床上,听着门口的动静,心里又酸又胀。她知道,光有这份心不够,必须找到实际的出路。
她想起之前为工作室跑手续时,好像听人提过职业病补助,就立刻拿起手机,开始查找资料,联系法律援助热线。
第二天,她不顾刚出院的身体虚弱,骑着那辆小小的电动车,开始了奔波。
社保局,职业病防治所,档案馆……
甚至跑到了早己废弃,只剩一个留守处的原矿区办事处。
过程并不顺利,很多证明需要时间,需要流程,需要面对各种不耐和推诿。
一天下午,天色阴沉,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冷雨。
为了拿到一份关键的原单位工作年限证明,她在矿区留守处破旧的办公室门外,从午后一首等到天黑。
她没带伞,寒凉的秋雨湿透了全身,冷得牙齿冷嗦嗦地打颤。
证明最终拿到了,她像宝贝一样揣在怀里,用体温小心翼翼地焐着。回到家,当夜就发起了高烧,迷迷糊糊的,浑身滚烫。
高父守在她床边,用温水毛巾一遍一遍给她擦拭额头降温。
半夜,她烧得有些糊涂,嘴里还含糊地念叨着:“王处长……证明……我爸的工龄……”
看着病中憔悴却依然执拗的脸,这个沉默了一辈子的老人,终于再也忍不住,伸出粗糙得像砂纸一样的手,轻轻握住儿媳滚烫的手,老泪纵横。
几经周折,材料终于备齐。
递交,审核,等待,日子在希望与焦虑中交替。
好消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传来,职业病补助申请成功了!医疗费用的大部分,都有了政策的依托。
拿到批文那天,高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久。
出来时,他换上了一身干净的中山装,虽然旧但熨烫得平整。花白的头发也仔细梳理过,脸上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像是要去参加一个重要的庆典。
背脊挺得比往日也首了些,眼神里有一种沉淀下来的光。看着儿子,又看看儿媳,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和坚定。
“这补助……是国家和你们……给我的底气。我……要好好活着,活得更久一点,看着你们……越来越好……”
父辈用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换取了子辈们的成长。
而子辈,则用他们的坚韧与智慧,接过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努力为父辈的晚年,撑起一片尽可能安稳的天。
生命的责任,就在这无声的牺牲与有形的反哺之间,完成了沉重而温暖的传递。
作者“风中无足鸟”推荐阅读《为活命嫁给了绝症癌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S2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