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上复命时,他没有止步于宣布凶手伏法。
“陛下,”虾仁声音沉稳:
“此案虽破,但根源未除。王祭酒与张元之争,不过是冰山一角;
如今科举取士,学子们为求功名,不重实学,专攻揣摩上意、标新立异以博眼球;
更有甚者,拉帮结派,党同伐异,学术之争沦为意气之争,甚至不惜性命相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阶下百官:
“长此以往,国子监将沦为斗兽场,大唐的文脉,必将受损。臣以为,当务之急,是修订学规,整饬学风。”
李世民闻言,陷入了沉思。
王祭酒之死,确实暴露了科举制度下隐藏的弊端。
虾仁继续陈词:“学术当容百家争鸣,而非私怨相杀;
臣恳请陛下,准臣主持修订《大唐学规》,明确学规戒律,倡导经世致用,严惩学术不端及构陷同门之举!”
这番话,切中时弊,又展现了虾仁超越个案的深远眼光。
李世民最终点头:“准!就由你牵头,会同国子监、礼部,修订《大唐学规》。朕希望,此规能立大唐文教之根基!”
修订《大唐学规》的过程,比破案更为艰难。
虾仁召集了数十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礼部官员,在国子监展开激烈辩论。
“虾仁,你这是要束缚学子思想!”有老臣反对:
“学术本该自由辩驳!”
虾仁据理力争:“自由辩驳,是在礼法框架之内!若无规矩,何成方圆?学规旨在杜绝构陷、鼓励实学、明辨是非,非禁锢思想;
譬如,可设‘诤论堂’,专供学子就不同学说辩论,但严禁人身攻击、构陷师长!”
他又提出:“学规应重‘修身’,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列为学子首要考核标准;
轻‘虚文’,策论需结合实务,考察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而非空谈性理。”
他的观点,既有原则性,又有建设性,渐渐赢得了多数人的认同。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也全力支持。
历时两月,《大唐学规》初稿告成。
其核心内容:
1. 明伦序:尊师重道,严禁欺师灭祖、构陷同门;
2. 崇实学:策论经义需联系实际,解决民生、吏治问题;
3. 倡诤辩:设立“礼法诤论堂”,允许学术争论,但严惩人身攻击;
4. 严考纪:入学、考核、授官,皆有严格程序,杜绝舞弊。
新学规颁布之日,国子监举行盛大仪式。
虾仁立于高台,宣读《大唐学规》。
阳光照在他身上,绯色官袍与金鱼袋交相辉映。
台下,数千学子肃立,神情肃穆。
“……凡我大唐学子,当以修身明德为本,以经世致用为用;
辩可争,然须守礼法;言可异,然须求实证;
若有欺师灭祖、构陷同门、空谈误国者,严惩不贷!”
声音洪亮,传遍整个国子监。
王祭酒的灵位前,香火袅袅。
新任祭酒捧着新版《学规》,恭敬地放入祠堂。
长安的文坛风波,终以一场深刻的制度改革平息。
是夜,虾仁与长孙明月漫步在曲江池畔。
“你今日在国子监,威风凛凛,倒像个真正的‘学界领袖’。”明月笑着调侃。
虾仁望着池中月影,轻声道:
“我不是领袖。我只是个想让这片土地上的读书种子,能真正扎根于实学,长成栋梁之材的人。学术的净土,不该染血。”
明月握紧他的手:“你做到了。从修订学规开始,大唐的文脉,将走上一条更健康、更宽广的道路。”
虾仁望着远处灯火辉煌的长安城,心中充满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