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考验,来得很快。
伊布拉音的玉队走到“红柳峡”时,遇到了突厥劫匪——
二十个骑马的突厥人,举着弯刀拦在路中间,为首的喊:“留下货物,饶你们不死!”
商队里的人都吓傻了,伊布拉音却突然笑了——
他摸出护符,高高举起:“认识这个吗?都护府的虎符!再不让开,我就叫士兵来,把你们的窝端了!”
为首的突厥人盯着护符上的“大唐”二字,脸色煞白——
上个月,他们的一个兄弟,就是因为抢了带护符的商队,被都护府的军队砍了头。
“滚!”他挥挥手,带着人跑了。
伊布拉音的玉队,完好无损地到了长安。
他把带来的于阗玉交给宫廷造办处,换回了一千贯钱,还得到了一张“大唐贸易信誉状”。
回到高昌时,他特意给虾仁带了块上好的羊脂玉:“大人,这玉,是我给都护府的谢礼!”
护符和驿站的效果,比虾仁想的还好。
不到两个月,高昌城门口的商队排起了长队——
于阗的玉商、波斯的锦商、大宛的马贩、安息的香料商,都拿着护符来申请通行。
虾仁让阿史那忠做了本“商队台账”:
三月,五十支商队,货物:于阗玉五千斤、波斯锦两千匹、大宛马三十匹;
西月,七十支商队,新增安息香一百箱、大食葡萄种五十罐;
五月,一百支商队,货物总额突破十五万贯!
长安的西市,一下子热闹起来——
胡商摆起了摊子,卖于阗玉的首饰、波斯的锦缎、大宛的汗血马!
百姓挤着看新鲜,连李世民都派人来买波斯锦,赏赐给后宫。
“虾仁,你这招‘护符+驿站’,比十万军队还管用!”李世民拿着波斯锦,在勤政殿里笑:
“现在,西域的商队都往长安跑,突厥想劫都没机会!”
虾仁没满足于眼前的繁荣。
他让阿史那忠把“商队台账”细化——
统计每支商队的来源地、货物种类、交易金额,甚至记录了哪些商品最受欢迎,哪些路段最危险。
“大人,这台账能做什么?”阿史那忠问。
虾仁指着台账上的“大宛马”条目:
“等商队多了,我们可以设‘互市司’,统一规定马的价钱,防止胡商哄抬物价;
还能统计需要什么商品,从内地调过去,让贸易更顺畅。”
他翻开一本《商路风险录》,上面写着:
“红柳峡多沙暴,需加派士兵巡逻;白龙堆缺水,驿站要多备水袋……”
这些都是他从商队的反馈里记下来的。
这日,虾仁站在高昌的城楼上,望着远处的沙漠。
伊布拉音的商队刚出发,骆驼的铃铛声飘得很远。
哈桑从驿站跑来,手里捧着一封波斯商人的信:
“大人,波斯的国王说,要派使者来长安,谈互市的事!”
虾仁笑了。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是开始。
商队护符,连通的不只是丝路,更是大唐与西域的人心。
当西域的商人敢带着货物来长安,当长安的百姓能买到西域的商品,当两地的文化开始交融——
大唐的西域,才真正成了“自己的西域”。
(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