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7章 帝心难决择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虾仁传大唐神探军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章节无错乱精修!
 爱看书的雪妹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当夜,太极殿的烛火燃到三更。

李世民揉着太阳穴,对长孙无忌叹气:

“朕欲废承乾,立晋王,可朝议汹汹……侯君集在军中颇有威望,若他振臂一呼,只怕生乱。”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妻兄,也是李承乾的舅父。

他沉默片刻,道:“承乾失德,废之合理。但晋王……”

“晋王如何?”李世民抬眼。

“仁孝有余,魄力不足。”长孙无忌首言:

“陛下想想,当年立承乾为太子,是因他宽厚;

如今要废他,改立李治,朝臣会不会说陛下反复?”

殿外传来脚步声。

虾仁捧着一卷文书进来,神色凝重:

“陛下,臣刚查过。侯君集勾结的,多是东宫旧部;

而晋王这些年,每月初一、十五都去探望重病的太子妃,对兄弟从无嫌隙。更重要的是……”

他顿了顿:“满朝文武,十之七八曾受晋王恩惠。”

李世民挑眉:“哦?”

“去年河南大旱,晋王开仓放粮,救了三十万百姓;

前年科举舞弊案,晋王主动上书,让御史台彻查,牵连的官员里,有三成是他门生。”

虾仁翻开文书:“这样的人,若为太子,谁敢说闲话?”

次日早朝,李世民当着满朝文武,抛出了难题:

“承乾谋逆,朕心痛彻。然废立太子,关乎国本,卿等以为,当如何?”

长孙无忌率先出列:“陛下,太子失德,确该废黜。但立谁为新储,需慎之又慎。”

侯君集立刻反驳:“臣愿保晋王!晋王仁厚,必能承继大统!”

殿内顿时议论纷纷。

有人点头,有人皱眉,更多人低头观望。

虾仁突然出列,手中捧着一卷黄绢:“陛下,臣请率百官上表,请立晋王为太子!”

满朝皆惊。

虾仁展开黄绢,朗声道:“晋王李治,仁孝天植。昔年陛下南巡,他代掌朝政,处理政务无一疏漏;

去年突厥余部犯边,他亲赴灵州劳军,与将士同食粗粝;

更难得者,他对兄弟宽和——太子被废,他每日去东宫送药,哭着说‘兄长若知今日,必悔不该当初’。”

他转向李世民:“陛下若立晋王,可下旨安抚承乾,许他做濮王;

对侯君集等余党,严惩不贷。如此,既全了父子之情,又稳了朝局。”

李世民眼中泛起泪光:“卿所言,正合朕意。”

当日,虾仁便牵头拟好百官联名表章。

房玄龄、杜如晦、褚遂良等重臣纷纷署名,连最保守的褚遂良都写道:

“晋王宽仁,可保大唐江山永固。”

贞观十七年西月,李治被立为太子。

册封大典上,李治穿着玄色太子冕服,跪在丹墀下。

他的脸因激动而泛红,声音发颤:“儿臣必不负父皇所托,守好大唐江山!”

李世民亲自为他戴上太子金印,老泪纵横:“你能有今日,全赖虾仁。没有他,朕这国本,怕是要动荡许久。”

退朝后,长孙无忌拉着虾仁的手叹道:

“你可知,今日百官上表,有多难?若有一人反对,这储位便立不稳。”

虾仁摇头:“臣知道。所以臣提前去见了几个关键人物——

比如大理寺卿张亮,他曾受过晋王救命之恩;

比如中书侍郎岑文本,他最看重‘仁孝’二字。只要抓住他们的痛点,百官自然无异议。”

长孙无忌大笑:“好个虾仁!你这是把人心都算透了!”

李治被立为太子后,果然不负众望。

他每月初一、十五去探望被废的李承乾,亲自为他煎药;

对侯君集等余党,他上书请求“从轻发落”,说“他们虽罪该万死,但念在曾为大唐效力,留些颜面”。

李世民看了他的奏表,对虾仁说:“治儿有帝王之仁,朕放心了。”

这年秋天,虾仁陪李世民登乐游原。望着远处的长安城,李世民感慨:

“朕这一辈子,最得意的有两件事——一是开疆拓土,二是选对了太子。”

虾仁躬身:“陛下选晋王,是选对了‘仁’;臣做的,不过是让天下人看见陛下的‘公’。”

风卷着桂香吹过,两人相视而笑。

此刻的长安城,百姓们正议论着新太子:

“听说晋王殿下每月都去慈恩寺施粥!”

“我娘生病时,他还派太医来家里看诊呢!”

这些朴素的议论,比任何诏书都更有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虾仁传大唐神探军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