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首批核查结果呈上来的时候,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韦氏家族在关中拥有万亩良田,此次核查,被清查出隐匿田产近八千亩。
按照律令,这些土地将被收归国有,再按人口分给无地农户。
韦氏家主韦挺,是当朝驸马,更是三品卫尉卿。
他在朝会上痛哭流涕:
“陛下!臣家乃开国功臣之后,世代忠良!虾仁小儿,不过是看臣家富贵,便罗织罪名,意图侵吞臣家祖产!此乃构陷,此乃谋反!”
他这一哭诉,立刻引来不少士族官员的附和。
御史大夫张亮出列:
“陛下,均田司行事过于激进,恐伤及世家元气,动摇国本啊!”
一时间,反对之声西起。
李世民看着满朝的争吵,眉头紧锁。
他看向虾仁:“卿以为,当如何应对?”
虾仁早己料到会有今日。
他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另一卷文书——那是一份详尽的《均田损益表》。
他走到殿中,朗声道:“陛下,诸位大人。
韦氏占田千顷,但其家丁、佃户合计不过千人,岁入租米仅十万石。
若将这八千亩土地,均给三百户无地佃农!
以每户五口人计算,朝廷每年可增收税赋三十万石!
三十万石粮食,足以供养一支三千人的边军一年!
是保一家之富贵,还是强国家之根本?臣以为,答案不言而喻。”
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铿锵,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更重要的是,”虾仁目光扫过韦挺:
“臣并非要与世家为敌,臣给过他们机会;
在核查之前,臣曾亲赴韦氏庄园,面见韦大人,言明利害;
若韦家能主动交出隐匿田产,朝廷可从轻发落。可惜,韦大人不听。如今,臣只能依法办事。”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转厉:
“朝堂之上,可为私情争论,但国法之前,不容任何人徇私枉法!”
一番话,说得韦挺面如死灰,再也说不出一个字。
李世民最终拍板:
“准奏!朕意己决,凡隐匿田产者,一律按律处置;
韦挺,削去卫尉卿之职,爵位降一级。其余涉案官员,一并严惩!”
圣旨一下,举国震动。
虾仁手持圣旨,亲赴韦氏庄园。
他没有丝毫同情,只有公事公办的冷漠。
韦氏族人哭天抢地,他只挥挥手:“奉旨行事,抗命者,以谋逆论处。”
三天后,韦氏名下八千亩良田被贴上了封条!
随后由均田司的官员主持,丈量、分配给了关中三百户贫苦佃农。
当那些世代为奴的农民,第一次拿到属于自己的地契时!
他们跪在田埂上,对着京城的方向,叩首不止。
韦氏的妥协,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均田司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
在关中、河南掀起了一场彻底的土地改革。
他们不畏强权,不徇私情,用冰冷的数字和铁一般的律法。
将一张张隐匿的地契化为灰烬,将一块块肥沃的良田交到了无地农民的手中。
期间,有官员被斩首,有豪强被抄家,但更多的是!
无数个像李二牛这样的家庭,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贞观十九年的秋天,虾仁再次站在阴山的烽燧上。
这一次,他不必再遥望北疆,而是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蒸蒸日上的大唐。
三年间,全国新增受田农户超过十万。
关中平原上,再无撂荒的土地。粮食产量激增,粮价下跌了三成。
从前那些面带菜色的佃农,如今脸上都洋溢着富足的笑容。
一个老农,捧着新收的麦子,拦住了虾仁的坐骑。
他将一碗新酿的米酒递过去,激动地说:
“军师大人,俺家分了五亩地,今年收成好啊;
俺儿子也能娶上媳妇了!这都是托您的福啊!”
虾仁接过酒碗,一饮而尽。
酒很烈,也很香。
这年冬天,一首新的歌谣,从关中传到了长安,又从长安传遍了整个大唐:
“均田司来均田亩,
黑册红印断冤仇;
穷汉也有种粮土,
大唐江山万年久!”
这首歌谣,质朴,却充满了力量。
它唱的不是对某个皇帝的歌功颂德,而是对一项利国利民的国策的由衷拥护。
民心,才是大唐最坚固的长城。
李世民从宫人那里听到了这首歌,他站在含元殿上,久久不语,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虾仁不仅守住了他的边疆,更夯实了他的国本。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虾仁传大唐神探军师(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