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金石落地,铿锵有力。
“出身,决定不了一个人的未来。能决定未来的,是他的学识、品德与能力;
我朝以‘仁德’立国,若因出身而弃用贤才,岂非与国本相悖;
我增设明算、律学,是为大唐选拔能臣干吏;
我允许商贾子弟入仕,是为打破阶层壁垒,让天下所有有才之士,皆有机会为国效力;
这,才是真正的‘礼’,是‘选贤与能’之王道!”
一番话,说得李义府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那些高呼的士族子弟,也纷纷低下头,陷入了沉思。
辩论结束后,李世民下旨:
“虾仁三策,准行!朕意己决,凡有才者,无论出身,皆可为国所用!”
这一次的科举,因“三策”而备受瞩目。
考场内外,御史台的“巡考使”如狼似虎,任何夹带、传递的行为,一旦被发现,立刻枷号示众。
而那些平日里趾高气扬的世家子弟,也收敛了许多,一个个埋头苦思,不敢有丝毫懈怠。
放榜之日,整个长安都沸腾了。
往年,金榜之上,士族子弟的名字占据了半壁江山。
而这一次,榜单的前十名里,竟有西位是寒门出身!
更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叫刘杰贵的年轻人,以一篇《论边防屯田之策》的策论,字字珠玑,首指要害,竟高中“明算科”第一名!
“刘杰贵?那个卖豆腐的刘家小子?”
“天哪!他居然高中了!我亲眼看见他进考场的!”
刘杰贵,河东人氏,家境贫寒,早年丧父,跟着母亲以卖豆腐为生。
他酷爱读书,尤其精于算学,却因出身低微,屡试不第。
今年,他抱着最后一搏的心态参加“明算科”,没想到竟一举夺魁!
李世民在宫中看到榜单,龙颜大悦。
他指着“刘杰贵”三个字,对身边的房玄龄说:
“此人,朕要重用!一个卖豆腐的能算出屯田之策,可见其才!虾仁此策,让朕看到了大唐的未来!”
他大笔一挥,下诏:“今科进士,寒门子弟占比西成,实乃我朝之幸!朕心甚慰;
传朕旨意,新科进士,皆入翰林院学习,朕将亲自考察!”
新科进士游街之日,长安百姓夹道欢呼,声势之浩大,前所未有。
队伍中,刘杰贵骑着高头大马,身着崭新的进士袍,频频向两边百姓拱手致意。
他看到街角一个卖豆腐的老妪在抹眼泪,便勒住马,跳下身去,恭敬地搀扶道:
“老夫人,可是家中有事?”
老妪认出他,激动得语无伦次:
“恩人啊!我家那不成器的娃子,就是你!我……我就是你娘啊!”
原来,刘杰贵高中后,官府按户籍寻到他的家人,老妪这才知道,那个整天闷头读书、帮她挑水的儿子,竟成了天子门生!
消息传到虾仁耳中,他只是笑了笑,继续批阅着关于水利工程的奏疏。
他知道,科举改制,只是第一步。
这些从寒门中走出的学子,未来将成为大唐的栋梁。
他们会将“努力改变命运”的信念,传播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当晚,长安的书院里,学子们点燃了庆祝的篝火,举旗欢呼:
“军师开科路,寒门有盼头!”
(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