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声音里带着笑意:“虾仁,朕的诏书拟好了,你且看看。”
虾仁抬头,接过诏书。
展开的瞬间,金粉写的“英国公”三字耀得他眯起眼:“臣……”
“不必推辞。”李世民抬手打断他:
“朕要封你英国公,食邑三千户,赐金千两、帛千匹;
这不是赏你个人的功劳,是赏你为大唐攒下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外的晴空:“一个能养得起百万百姓的国本。”
封赏仪式定在含元殿外的广场。
清晨的寒气还没散,广场上己挤满了人。
长安百姓扶老携幼,穿着干净的粗布衣裳,手里举着自制的“军师千岁”锦旗。
卖糖人的老汉把插着糖人的杆子举得老高,糖稀在阳光下闪着金红色的光;
卖花婆的竹篮里,牡丹开得正艳,每朵都系着红丝带。
“吉时到——”
随着太常寺的钟鼓响起,虾仁身着英国公礼服,缓步走出含元殿。
他头戴进贤冠,腰佩玉具剑,可脸上没有半点得意,反而带着几分局促——
像极了当年在陇右军营里,第一次见李世民时的模样。
“宣——英国公虾仁,上前听封!”
传胪官的声音刚落,百姓们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军师!军师!”
虾仁走到丹墀下,跪在冰冷的金砖上。
李世民走下龙椅,亲手将英国公印信挂在他腰间:
“虾仁,从今往后,你就是大唐的英国公。这印信,不是权力,是朕给你的——”
他指了指广场上的百姓:“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虾仁抬起头,眼眶微红:“臣,谢陛下。”
这时,人群里挤过来一个拄着枣木杖的老叟。
他须发皆白,衣裳补丁摞补丁,却把膝盖跪得首首的:
“军师大人,俺是华阴县的种粮户。五年前,俺家五口人挤在三亩薄田里,每年春天都要借粮度日;
如今,俺家分了八亩均田,今年收了三石麦,够吃三年的!”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粗布包,打开是半袋晒得干硬的麦粒:
“这是俺家留的最好的麦,给大人熬粥喝。”
虾仁慌忙要推辞,老叟却把布包塞进他手里,抹着眼泪笑:
“俺不懂什么大道理,就知道俺能饱腹读书,都是大人的赐予。”
周围的百姓跟着哭起来,有人喊:“军师大人,俺们给你立生祠吧!”
虾仁望着满广场的眼泪与笑脸,忽然想起三年前在韦氏庄园里,韦挺哭着说他“侵吞祖产”;
想起科举放榜时,刘杰贵跪在他面前谢恩;
想起水利工地上,民夫们举着铁钎喊“大人”。
原来,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落在了百姓的碗里、心里。
回到英国公府,虾仁刚换下礼服,李世民就来了。
皇帝手里拿着茶盏,坐在虾仁的对面:“为何要辞实职?”
虾仁正在翻一本《均田司账册》,闻言抬头:
“臣做不来大官。均田、科举、水利,都是具体的事,要算着田亩、算着考生、算着渠水;
要是做了实职,免不了要应付人情、周旋党争——
臣怕耽误了国事。”
他指了指案上的账册:“陛下看,这是今年均田司的账——
关中新增受田十万农户,河南的佃农租米比去年少了三成;
这些账,要一笔一笔算清楚。要是做了大官,哪有时间蹲在田埂上算亩产?”
爱看书的雪妹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