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0章 背后的隐忧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虾仁传大唐神探军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章节无错乱精修!
 

虾仁晚年时,住在长安的小院子里。

有天,一个年轻书生来拜访,手里捧着《贞观政要》:

“先生,我想问,您写这本书,是想让后人记住什么?”

虾仁摸着书脊,笑了:

“记住,不管当多大的官,做什么样的事,都要想想——

百姓的饭,热不热?百姓的衣,暖不暖?百姓的日子,好不好?”

年轻书生似懂非懂,却记住了这句话。

后来,他成了地方官,推行均田,兴修水利,百姓都说:“这官,像当年的虾仁军师”。

长安城外的灞桥边,柳丝刚抽新芽,李世民的御驾己碾过青石板路。

车队如一条长龙,旌旗猎猎,前导的羽林军甲胄鲜明,后随的文臣武将各乘轺车,连绵十余里。

虾仁坐在第三辆青呢车辇里,青衫洗得发白,袖口沾着墨渍——

他昨夜还在翻江南水情的旧档,指尖压着案头的《邗沟淤塞图》,眉峰拧成一道深沟。

车过函谷关时,百姓夹道欢呼。

孩童举着纸鸢跑过来,纸鸢上画着“天可汗”的头像;

老妇人捧着煮鸡蛋,隔着车帘往里塞:

“军师大人,吃个热乎的!”虾仁掀开帘子,接过鸡蛋,指尖碰到老妇人的糙手——

那双手布满茧子,指甲缝里还嵌着泥,像极了关中农田里劳作的农夫。

他忽然想起去年在漠北,阿史那社尔说的话:

“草原的百姓,把大唐的恩德刻在骨头上。”如今江南的百姓,又何尝不是?

三日后,车驾抵扬州。

瘦西湖的画舫己备好,丝竹声从水面飘来,荷叶初展,游鱼戏于莲下。

李世民换了月白常服,与房玄龄、虾仁坐于主位,扬州刺史王弘烈率属官跪迎,汇报起江南“岁稔民安”:

“陛下,今春江南雨水匀,稻麦长势好,各州县粮仓都满了!”

虾仁传大唐神探军师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虾仁传大唐神探军师最新章节随便看!

虾仁却没听进去。他的目光落在案头的《江南漕运图》上——

图里邗沟的河道画着密密麻麻的“淤”字,旁边注着:

“邗沟,自江都至淮安,淤塞三载,漕船日均仅行十里。”

他突然开口:“王刺史,邗沟的漕船,近日可曾延误?”

王弘烈一愣,随即笑道:“军师大人多虑了。虽有些淤塞,可漕粮总能运到的……”

“能运到?”虾仁抽出怀里的船工笔录:

“昨日我在码头问了三个船工,他们说漕船从杭州到扬州,要走西十天,比三年前多了一倍;

米价呢?扬州米铺的粳米,己从每斗三钱涨到了五钱。”

满座皆静。

王弘烈的额角渗出汗:“这……这是商贾哄抬物价……”

“哄抬?”虾仁拍案,将笔录甩在桌上:

“船工说,淤塞导致船底刮蹭河床,每趟要多耗三天粮草,运费涨了三成;

商贾不过是把成本转嫁到百姓身上!陛下,”

他转向李世民,声音急切:

“邗沟是江南漕运的命脉,漕粮运不上来,长安的米价会跟着涨;

如今关中刚遭春旱,百姓的存粮本就不多……”

李世民放下酒盏,目光扫过案头的《漕运图》。

图上用朱砂标着淤塞的河段,像一道道伤口。

他抬头问王弘烈:“你可知,邗沟十年未疏浚?”

王弘烈低头:“臣……臣以为淤塞不重……”

“不重?”虾仁抓起案上的泥土样本——

那是他清晨在运河边抓的,黑褐色的淤泥里混着腐草:

“这泥,是十年的船底锈、两岸的垃圾堆出来的。再不清,不出两年,邗沟就要废了!”

是夜,虾仁换了粗布短打,带着两个随从,悄悄出了驿馆。

扬州的夜浸在月光里,运河边的芦苇丛沙沙作响。



    (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虾仁传大唐神探军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