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1章 治水即治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虾仁传大唐神探军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章节无错乱精修!
 虾仁传大唐神探军师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虾仁传大唐神探军师最新章节随便看!

虾仁雇了艘小船,船工是个六十岁的老丈,脸上的皱纹比运河的褶子还深。

“老丈,这河多久没疏浚了?”虾仁坐在船头,摸着船舷的淤泥。

老丈抽着旱烟,火星子在黑暗里一明一灭:

“十年啦。我小时候跟着爹跑船,这河能走大船,现在只能走小舢板;

去年冬天,我孙子的船刮在淤泥上,差点翻了……”

“运费涨了多少?”

“翻了一番。俺们船工赚的钱,全贴在路上了。百姓买米,要多花一倍钱……”

老丈叹气说道:

“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

虾仁的手攥紧了船舷。

他想起长安街头的老农,想起漠北的牧民,想起所有为生计发愁的百姓——

原来不管走到哪里,最苦的,都是这些靠天吃饭的人。

船行至邗沟中段,虾仁跳上岸。

淤泥没到膝盖,他蹲下来,抓起一把泥,凑到鼻尖闻——

有腐草的腥气,有船底的铁锈味,还有百姓的怨气。

他对着黑暗的河面说:“老丈,告诉你的同行,再等三天,朝廷要疏浚运河了。”

次日清晨,虾仁带着疏浚方案,闯进太极殿。

李世民刚上过早朝,正在批阅奏疏。

他见虾仁衣袍沾着泥,眉峰紧锁,便知有事:“可是邗沟的事?”

虾仁将方案摊在龙案上:

“陛下,疏浚邗沟需三万民夫,十万贯钱;

但臣算过,疏浚后,漕运量能增五成,米价能降三成;

长安的百姓,能多吃一个月的饱饭;

江南的船工,能多赚一半的钱。”

李世民翻着方案,手指停在“三年轮浚”的条款上:

“三年轮浚,会不会劳民?”

“不会。”虾仁解释说道:

“臣命扬州刺史设‘漕运司’,平时维护河道,汛期加固堤坝;

民夫从当地招募,农闲时出工,农忙时回家。这样既不误农时,又能保证河道畅通。”

李世民抬起头,目光灼灼:“虾仁,你总是把百姓的事,放在最前面。”

他提起朱笔,在方案上批了“依此施行”,又补了一句:“朕派户部侍郎去扬州,监督钱粮使用。”

虾仁接过批好的方案,长舒一口气。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他看见殿外的梧桐树发了新芽——

就像江南的稻田,只要根在,总有发芽的一天。

半个月后,扬州传来捷报:

邗沟疏浚工程动工,民夫们喊着号子,把淤泥一锹锹挖出来,运到岸边堆成土堤。

虾仁站在运河边,看着忙碌的人群。

一个船工跑过来,手里举着刚挖出的淤泥:“军师大人,你看!这泥底下,还有十年前的船钉!”

虾仁笑了。

他想起昨夜老丈的话,想起长安百姓的笑脸,想起李世民批方案时的神情——

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这时,远处传来欢呼声。百姓们举着彩旗,围在运河两岸,看着第一艘疏通的漕船驶过。

船工站在船头,扯着嗓子喊:“漕粮要到了!米价要降了!”

虾仁望着欢呼的人群,轻声对身边的随从说:“你听见了吗?这是百姓的声音。”

随从点头,眼里泛着光。

风里飘来荷叶的清香,运河的水,终于又开始流动了。

李世民的御驾抵达扬州时,迎接的仪仗比别处多了几分沉郁。



    (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虾仁传大唐神探军师 http://www.220book.com/book/WSA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