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章 苏州寻丝:织户困局与莲印线索

小说: 穿宋当首富   作者:丁泽雨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宋当首富 http://www.220book.com/book/WVN1/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天刚蒙蒙亮,汴京的码头就飘着薄雾,漕运的船只在汴河上缓缓移动,船夫的号子声顺着风飘过来,带着水汽的凉意。

林晚背着个青布包袱站在码头边,里面装着换洗衣物、沈舟写的介绍信,还有那六十贯里分出的二十贯 —— 这是她去苏州采买丝线的本钱。

“瑾姑娘,真不用我让阿贵跟你去?”李三提着个装着干粮的布包,又一次念叨,“苏州离家远,你一个姑娘家,路上要是遇到歹人可怎么办?”

林晚接过布包,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李叔放心,我坐的是沈掌柜介绍的‘平安号’,船家跑了十年漕运,安全得很。

而且我带着沈掌柜的信,到了苏州能找他认识的牙人张老,不会出岔子。”

她早就盘算过,苏州的苏丝是汴京城最好的绣线原料,比汴京本地买的丝线细三成,颜色还鲜亮,最重要的是首接找织户拿货,价格能比汴京布庄低两成。

绣坊接了六十多个定制单,往后还要扩大规模,稳定的低价供应链必须自己抓在手里,所以这趟苏州之行,她必须亲自去。

“那你路上一定小心,有事就找船家帮忙。”李三还是不放心,又从怀里掏出个平安符,“这是我去大相国寺求的,你带着。”

林晚接过平安符,塞进包袱里,心里暖烘烘的:“我会的。家里的绣活就拜托您多照看,刘婆婆年纪大,定制单的工期紧,要是丝线不够,就先从西大街的布庄拿,记我的账。”

说话间,“平安号”的船家己经在喊客了。林晚跟李三告别,踏上跳板,走进船舱。

船舱里己经坐了几个人,大多是去苏州做买卖的商户,见她一个年轻姑娘独自出行,都有些好奇,却也没人多问 —— 汴京码头来来往往的生意人多,独自出行的女子虽少,却也不算罕见。

船行得稳,汴河两岸的景色慢慢往后退,从汴京的繁华市井,到郊外的农田村落,再到水乡的小桥流水。

林晚坐在窗边,拿出沈舟写的信 —— 信里说,苏州的牙人张老是沈舟父亲的旧友,在苏州织户里威望高,能帮她联系靠谱的货源,还特意叮嘱,最近苏州的 “张记布庄” 在垄断丝线,让她多留个心眼。

“张记布庄?”林晚心里记下这个名字,看来苏州的丝线生意也不太平,得提前想好应对的法子。

走了五天水路,“平安号” 终于到了苏州码头。刚下船,就看到一个穿着藏青长衫的老者举着 “沈府故友”的木牌,见了林晚,连忙上前:“可是汴京来的苏姑娘?老朽张老。”

“晚辈苏瑾,见过张老。” 林晚连忙行礼,递上沈舟的信。

张老接过信看了,笑着引她往码头外走:“沈小子早就写信跟我说了你的事,你要找苏丝,老朽倒是认识几个靠谱的织户,就是最近…… 唉,张记布庄把城西的织户都缠住了,逼着他们低价供货,不然就断他们的销路。”

林晚心里一沉,果然被沈舟说中了:“张老,那城东的织户呢?没被张记缠上吗?”

“城东有几个小织户,没跟张记合作,可他们的丝线量少,而且怕张记报复,不敢随便卖给外人。” 张老叹了口气,“你要是要的量少,老朽还能帮你凑凑;要是量多,怕是得跟张记打交道。”

“我要的量不少,至少要五十匹,还要不同颜色的。” 林晚皱了皱眉,又问,“张老,那几个小织户里,有没有姓王的阿婆?我听沈掌柜说,有个王阿婆的丝线织得最好。”

张老愣了愣,点头道:“有!王阿婆的丈夫以前是尚衣局的织工,她的苏丝比别家细一成,就是家里穷,儿子去年病了,欠了张记的钱,被压着供货呢。”

林晚心里有了主意:“张老,您先带我去见王阿婆吧,说不定能有办法。”

跟着张老往城东走,苏州的巷子比汴京窄些,两旁的房子都靠着河,门口挂着蓝布帘,偶尔能看到织户家里的织机声 “咔嗒” 响。到了王阿婆家门口,张老敲了敲门,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宋当首富 里面传来个苍老的声音:“谁啊?”

开门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衫,手里还拿着没绕完的丝线,看到张老,连忙让他们进屋:“张老,您怎么来了?是不是张记又来催货了?”

“不是,给你介绍个客人,汴京来的苏姑娘,要收苏丝。” 张老指着林晚说。

王阿婆愣了愣,眼神里闪过一丝犹豫:“苏姑娘,不是我不卖给您,只是我欠了张记的钱,要是卖给别人,他们会砸我的织机……”

“阿婆,我知道您的难处。” 林晚打断她,从包袱里拿出五贯钱,放在桌上,“这五贯您先拿着,还张记的债。我要五十匹苏丝,颜色按这个单子来,价格比张记给您的高两成,您要是愿意,往后我每个月都来收一次货,保证您的销路。”

王阿婆看着桌上的铜钱,眼圈一下子红了:“苏姑娘,您…… 您说的是真的?张记给我一百文一匹,您真能给一百二十文?还每个月来收?”

“真的。” 林晚点头,拿出早就写好的单子,“您看,这是我要的颜色和数量,您要是能在三天内凑齐,我再多给您一贯钱,算是加急费。”

“能!能!” 王阿婆连忙点头,“我这就去叫隔壁的李阿婆、赵阿公一起凑,他们也被张记压着,要是知道有您这样的好客人,肯定愿意卖!”

林晚心里松了口气,她就知道,小织户们缺的不是手艺,是稳定的销路。只要她能保证价格和销量,就能把他们联合起来,绕开张记的垄断。

接下来的三天,林晚跟着王阿婆走访了城东的五个织户,每个都跟他们定下了长期供货的约定,价格比张记高两成,还承诺提前预付三成定金。织户们都很开心,连带着对林晚也格外热情,王阿婆还特意给她留了最好的一批银线,说做绣品的点睛之笔最合适。

三天后,五十匹苏丝按时凑齐,林晚付了钱,让船家帮忙运回汴京。张老看着她忙前忙后,忍不住赞叹:“苏姑娘,你年纪轻轻,做事倒比那些老商户还周全。张记要是知道你断了他们的货源,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我不怕他们。” 林晚笑着说,“只要织户们愿意跟我合作,张记就算想垄断,也没那么容易。”

正要回汴京时,王阿婆突然拿着一块旧绢帕来找她:“苏姑娘,你看这个,是不是你要找的图案?”

林晚接过绢帕,心里猛地一跳 —— 绢帕上绣着一个菱形印记,里面是三朵连在一起的莲花,跟生母柳姨娘绢帕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阿婆,这帕子是哪来的?” 林晚的声音都有些发颤。

“这是我丈夫以前在尚衣局当织工时,柳婉姑娘送他的。” 王阿婆回忆道,“柳姑娘是尚衣局最好的绣工,绣活里总爱藏这个三莲印记,后来听说她去了汴京,就再也没消息了……”

柳婉!就是生母柳姨娘!林晚握着绢帕,指尖都在抖 —— 原来生母以前在尚衣局做过绣工,这个三莲印记,是她的标志!那她的 “病逝”,会不会跟尚衣局有关?

“阿婆,您知道柳婉姑娘为什么去汴京吗?” 林晚急切地问。

王阿婆摇了摇头:“不清楚,只听说她得罪了尚衣局的管事,被赶了出去,后来就去汴京了。”

林晚心里满是疑惑,刚想再问,就看到张老匆匆跑进来:“苏姑娘,不好了!张记的人知道你收了织户的丝线,带着人往这边来了!”

林晚心里一紧 —— 张记的人果然找上门了!她得赶紧离开苏州,不然怕是要被缠住。她连忙跟王阿婆告别,拿着那块旧绢帕,跟着张老往码头跑,心里却记下了这个线索 —— 生母的过去,和尚衣局脱不了关系,等回了汴京,她一定要查清楚!

到了码头,“平安号” 刚好要开船。林晚跳上船,回头跟张老挥手,心里却沉甸甸的 —— 苏州之行不仅拿到了丝线,还找到了生母的线索,可张记的报复、尚衣局的秘密,还有汴京那边不知道会不会出的岔子,都在等着她。这趟回来,怕是又有一场硬仗要打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WVN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宋当首富 http://www.220book.com/book/WVN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