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车引擎熄火时,陈骁的左手还死死攥着那枚U盘。他没回办公室,也没去洗沾了血和泥的警服袖口。
车门一开,他抬腿迈出去的动作像是从“被命令收手”到“自己撕开口子”的临界点。
支队地下档案室里架子整个 堆满泛黄卷宗,标签纸卷边发脆。
陈骁翻的是2018年度殡仪馆异常焚化记录,名义上是复核火灾事故,实则在找一个漏洞:如果程明辉五年前就开始筛选实验体,那第一轮“净化”必然留下痕迹。而能动手脚的地方,只有内部归档。
陈骁一页页地翻着卷宗,指尖轻轻扫过纸张边缘,每一次触碰,太阳穴便如被细针扎入颅骨缝一般抽痛着。大多数文件的情绪残余是灰白色——平淡、例行公事。首到他抽出一份编号为F-315的交接单。
“2018年3月15日,西郊殡仪馆后院小焚烧炉,焚化无名女尸五具,经办人:吴志国。”
吴志国就是老吴。
陈骁的指尖刚触到“经办人”三个字,瞳孔便猛地一缩,视野瞬间被一片腐绿所吞噬。是浸透霉斑的欺骗,带着铁锈味和消毒水混杂的气息。
陈骁猛地松手,纸页啪地落回原位,手背青筋暴起。
这记录被改过。
原始登记应该更详细,至少要有尸体来源、初步鉴定意见、上级签字。可这份单子干净得过分,连笔迹都像是统一打印后手写补签的。最关键的是,共感反馈的情绪不属于老吴——老吴上次撒谎时是焦躁的橙红,而这股腐绿阴冷、沉稳,属于一个能操控流程的人。
陈骁迅速拍照,把原件塞回卷宗,又从包里摸出防水袋,将复印件夹进去贴身收好。动作利落,但起身时眼前一黑,扶住铁架才没跪下去。第五次能力随时可能被动触发,他得赶在崩溃前拿到更多东西。
手机震了一下。
来电显示是张国栋。
“你人在哪?”声音压得很低,背景有键盘敲击声。
“查点旧资料。”陈骁靠墙站着,嗓音哑,“顺手看看五年前的事。”
“F-315那份?”张国栋顿了两秒,“你爸当年盯过这个案子,后来被压下来了。经办人确实是老吴,但审批流程有问题——签字领导半年后退休,账目对不上。”
陈骁眯眼:“你知道内情?”
“我知道什么该问,什么该装瞎。”张国栋语气硬,“现在上面封了口,你再挖,不只是丢饭碗的事。”
“那五个女人呢?”陈骁冷笑,“她们也是‘该装瞎’的一部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然后传来一声极轻的叹气。
“……殡仪馆今年的交接单据,暂时别动。”张国栋说,“我让人封了档案室入口,明天清点。”
通话结束。
陈骁盯着手机屏幕,没动。他知道这话的意思——张国栋没上报他调档,反而暗中保下证据链。老队长嘴上骂他疯狗,背地里却一次次给他留门缝。他的手指不自觉地在裤缝边敲了两下,那是多年办案养成的习惯,如今成了隐秘的安心信号。
他又低头看了眼胸口鼓起的防水袋。
第一步成了。
这时手机再震,微信弹出一条新消息。
许青禾:老吴老婆联系我了。她说她有话要说,但只跟我见。
陈骁回:地址。一点废话都没有
许青禾:城西,梧桐里咖啡馆,明早十点。别穿警服,也别开车停门口。
陈骁盯着这条消息看了三秒,删掉准备发送的“我去”,重新打字:安排好了告诉我。
发完他把手机倒扣在掌心,抬头看向档案室尽头的小窗。外面天己全黑,玻璃映出他半边脸——左鼻翼还有干涸的血痕,眼神却像换了个人。那道血痕是他与真相艰难靠近的勋章,无声诉说着每一次共感能力的代价。
陈骁没洗咖啡杯,也没回办公室。转身走向楼梯口时,脚步比来时稳了许多。
半小时后,他站在支队楼顶天台边缘。
风刮得厉害,陈骁抬起左手,看了看腕上的机械表。表盘裂缝依旧,时针仍卡在十一点五十九分。他没去修,也没换电池。这个时间对他来说,早就不是计时工具,而是某种锚点。
他掏出防水袋,再次确认复印件完好。腐绿的情绪残余仿佛还在指尖萦绕,提醒他这不是偶然失误,而是一场持续五年的系统性掩盖。老吴只是执行者,背后有人设计流程、伪造文书、操控审批。而这个人,很可能就在明面上。
手机又亮。
许青禾:见面地点改了,临时通知,她怕被跟踪。新地址发你邮箱,密码是“阳光温度”。
陈骁输入密码打开邮件。
附件是一张模糊的街景图,角落有个蓝白遮阳棚的咖啡馆,门牌被树影挡住大半。
他记下位置,删掉邮件,把手机放回兜里。
风更大了,吹得他后颈发凉。他解下警服第三颗松动的扣子,捏在手里看了两秒,然后松手。金属扣坠入夜色,消失在楼下黑暗中。
他转过身,朝楼梯口走去。
皮鞋踩在水泥台阶上发出单调回响。
一步,两步,三步。
他的手伸进怀里,摸到了那枚U盘。
还没到用它的时候。
但快了。
楼道拐角处,监控探头红灯闪了两下,随即熄灭。
陈骁的脚步没有停。
作者“三层雨”推荐阅读《江城迷雾在深渊尽头牵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WY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