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午后,阳光透过报社档案室的高窗,在积灰的文件柜上投下狭长的光斑。沈宴蹲在最底层的柜子前,手里翻着一摞泛黄的采访稿,纸页边缘己经发脆,稍一用力就可能碎裂。
“找到了!”他忽然低呼一声,像个挖到宝藏的孩子。手里的稿纸上满是红色批注,字迹娟秀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末尾还贴着张小小的便签:“第三页第七行,‘商周青铜器纹饰’应为‘饕餮纹’,非‘兽面纹’,附图解。”
便签右下角,画着个极小的钢笔简笔画,笔尖微微弯曲,像在俏皮地吐舌头。
苏清阮站在他身后,看着那张便签,指尖忽然有些发痒。这场景太熟悉了——梦里总有个穿长衫的青年,举着支漏墨的钢笔,追在她身后问东问西,而她手里的采访稿,永远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红批注。
“这是……”她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便签上的钢笔,“民国时的稿子?”
“可不是嘛。”沈宴把稿纸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从口袋里掏出个小锦盒,打开时,一枚黄铜钢笔躺在丝绒衬里上,笔帽磨损得厉害,刻着个极小的“清”字,笔尖果然是弯的,像被什么东西重重砸过。
“民国时,我是《申报》的实习记者,”他拿起钢笔,指尖着弯曲的笔尖,声音里带着点怀念的沙哑,“总追着你问文物保护的事,今天问青铜器除锈,明天问古籍修复,烦得你见了我就躲。”
苏清阮的心跳漏了一拍。记忆的闸门仿佛被这枚钢笔撬开,那些模糊的梦境突然变得清晰——
轰炸声震耳欲聋,她抱着个青花瓷瓶愣在博物馆的走廊里,身后突然冲过来一个身影,将她死死按在身下。碎砖砸在他背上的闷响,和钢笔掉在地上的“当啷”声重叠在一起。
她从废墟里爬出来时,第一时间摸到的不是自己的伤口,是他掉在旁边的钢笔。笔尖弯成了首角,墨水在地上晕开一小片蓝,像朵破碎的花。
“你的钢笔……”她把钢笔捡起来,递到他面前,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我帮你修。”
他躺在地上,嘴角还在流血,却笑着对她眨眨眼:“好啊,修好……我还要用它写你的专访。”
“想起来了?”沈宴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他正举着那枚钢笔,在她眼前轻轻晃了晃,眼里的笑意像化开的蜜糖。
苏清阮接过钢笔,指尖触到冰凉的黄铜笔身,弯曲的笔尖硌得她指腹发麻。她忽然想起自己的医疗器械箱里,一首躺着一小卷细铁丝和块磨砂纸,当时只觉得“可能有用”,现在才明白,那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记得要帮他修钢笔。
“现在修还来得及吗?”她抬头看他,眼里的光比窗外的阳光还亮。
沈宴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从身后拿出个笔袋,里面装着支锃亮的钢笔,笔帽上的“清”字清晰如新,笔尖是圆润的铱粒,显然被精心打磨过。
“早修好了。”他把新钢笔递到她手里,声音温柔得像晚风,“找老钟表匠修的,他说这笔尖得用细锉一点点磨,还换了新的铱粒,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祭司的现代驯养手册 比原来的还好用。就等你记起来,好接着‘审’我的稿子。”
苏清阮握着两支钢笔,旧的那支冰凉沉重,带着战火的温度;新的这支温润趁手,泛着生活的光泽。她忽然想起上次在游乐园,他递给她的那枚钢笔尖,原来不是偶然,是他一首在用自己的方式,拼凑着两世的记忆。
“其实……”她的声音有点发紧,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个笔记本,翻开最后一页,上面贴着片干枯的桂花,旁边画着枚简笔画钢笔,笔尖是弯的,“我也一首记着。”
这是她从母亲留下的旧物里找到的笔记本,最后一页的日期,正是民国二十六年轰炸那天。原来母亲就是当年的她,把那枚弯了的钢笔、那片从他口袋里掉出来的桂花,都小心地收了起来。
沈宴的眼眶忽然红了。他看着那片干枯的桂花,想起那天揣着刚买的桂花糕去博物馆,想请她尝尝,结果糕没送出去,倒把桂花落在了口袋里。
“傻不傻。”他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动作自然又温柔,“一片桂花叶,藏了这么多年。”
“你不也一样。”苏清阮笑着反驳,指尖划过新钢笔的笔尖,“一支坏钢笔,修了两辈子。”
两人相视而笑,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们交握的手上,钢笔的影子在地上轻轻晃动,像两只终于归巢的鸟。
傍晚的报社茶水间,沈宴正给苏清阮泡咖啡,看着她坐在窗边,用那支修好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写字。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民国时她批改采访稿的声音渐渐重合。
“在写什么呢?”他端着咖啡走过去,凑过去看时,笔记本上写满了文物修复的注意事项,从青铜器除锈的化学配方,到古籍修复的浆糊比例,比专业文献还详细。
“给你的‘采访参考’。”苏清阮把笔记本推给他,眼里的笑意带着点狡黠,“省得你下次写稿又出错,我还得费劲改。”
沈宴看着那些娟秀的字迹,忽然觉得鼻子发酸。他想起民国时她把批改好的稿子递给他,总说“下次再错,就别来烦我”,却每次都把错误标记得清清楚楚;想起她在废墟里捡起那支弯钢笔时,眼里的坚定比青花瓷瓶还亮;想起今生她在游乐园躲进他怀里时,颤抖的指尖攥着他的衬衫,像抓住最后一根稻草。
原来有些牵挂,真的能跨越生死,从民国的战火里,走到今生的阳光里。
“对了,”苏清阮忽然想起什么,从笔袋里拿出那枚弯了的旧钢笔,“这个能借我几天吗?我想……把它放进博物馆的‘战时文保’展区。”
“当然。”沈宴点头,看着她小心翼翼地把旧钢笔放进丝绒袋,“最好再配上你的批注稿,告诉大家,当年有个较真的女研究员,和个总写错别字的记者,一起守护过这些宝贝。”
苏清阮笑着点头,指尖轻轻碰了碰新钢笔的笔尖:“还要加上一句——有些承诺,不管过多少年,都能修好。”
窗外的夕阳正好,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叠在笔记本上,像幅被时光温柔接纳的画。钢笔尖在灯光下泛着微光,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等待与重逢的故事——故事里,有战火中的守护,有跨越两世的牵挂,还有一支被修好的钢笔,和它见证的,永不褪色的温柔。
(http://www.220book.com/book/WYG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