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章 湖畔弦歌与远方来信

小说: 声鸣1978   作者:琉璃的暖暖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声鸣1978 http://www.220book.com/book/WYPT/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十月的未名湖,是一首流动的诗。夕阳给湖面镀上一层碎金,博雅塔的倒影在水波中轻轻摇曳。每当这时,湖畔的石舫附近就会渐渐聚拢起一群年轻人。

谢衣总是坐在石舫最下一级台阶上,那把土吉他斜倚在膝头。起初只有考古系的几个同学,后来人越来越多——有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口袋里别着钢笔的中文系学生;有捧着哲学原著、眼神深邃的思考者;还有西语系的女学生,她们远远地站着,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过那个抚琴的身影。

"今天给大家唱一首《红河谷》。"谢衣的声音很轻,却让嘈杂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但他的《红河谷》与众人听过的版本都不同。他放慢了节奏,在传统的旋律里加入了些许蓝调的音符,让这首加拿大民歌竟带上了一种中国式的离愁。他的手指在粗糙的琴弦上游走,铁丝弦特有的清冽音色,在晚风里显得格外动人。

"人们说你就要离开家乡,

我们将怀念你的微笑......"

歌声起处,湖面的波纹仿佛都跟着旋律轻轻荡漾。一个中文系的女生悄悄抹去眼角的泪花——她的哥哥刚去了内蒙插队。旁边哲学系的那个总是眉头紧锁的男生,此刻也舒展了眉宇,目光望向远方的晚霞。

这就是谢衣音乐的魔力。他不仅是在唱歌,更像是在为这个时代把脉,用音符触摸着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他的曲库越来越丰富:有带着俄罗斯风情的《三套车》,被他改编得更加苍凉悲壮;有轻快如溪流的校园小调,他说那是"梦里听来的旋律"——其实是来自未来的校园民谣;当然,还有他自己的创作,《远山》依然是压轴的保留曲目。

这天傍晚,他刚唱完一首新写的《秋思》,生活委员给他送来一封信。信封是普通的牛皮纸,字迹却清秀工整,右下角工工整整地写着"县城一中 苏晚晴"。

他走到一旁的白皮松下,借着最后的天光拆开信。少女的字里行间都透着小心翼翼的激动: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声鸣1978》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谢衣同志:

请原谅我的冒昧。你的磁带在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间悄悄流传,我们都把它藏在课本最深处,只在没人的时候才敢拿出来听。林小雨说,《归途》让她想起下乡多年的大哥;而我最喜欢《远山》,每次听到'书本里藏着远方的光'这句,就觉得备考的疲惫都消散了......"

谢衣的眼前仿佛浮现出那个县文化馆里眼神明亮的少女。他想起她谈起音乐时微微发红的脸颊,想起她认真询问吉他指法的模样。

"......我们都不知道原来歌还可以这样唱,可以这样真诚地诉说自己的心事。这让我们相信,青春除了埋头苦读,还可以有另一种动人的姿态。我在努力备考,希望明年秋天,也能走在未名湖畔,亲耳听你唱歌......"

信的最后一页,她用铅笔仔细地画了一个吉他指板图,在第三品的位置标了个问号:"这个转换我总是按不好,音总是不准,你能教教我吗?"

当晚,谢衣在宿舍的煤油灯下铺开信纸。他不仅详细画了指法图,标注了每个手指的位置和力度,还在图旁写了一首小诗:

《致友人》

琴弦震颤的夜晚

星光落进未名湖

有个音符迷了路

停在你书桌窗前

愿它化作一滴墨

晕开所有的问号

待到银杏叶黄时

共谱秋天的曲调

他把信纸仔细折好,夹进一本《考古学通论》里。窗外,最后一抹晚霞己经褪去,初升的月亮在湖心投下清辉。石舫那边,不知是谁在轻声哼唱《远山》的旋律,歌声乘着夜风,飘得很远很远。

这个夜晚,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悄悄改变。不仅是未名湖畔的歌声,不仅是远方少女的心事,还有一种更微妙的东西,正在这个时代的肌理中慢慢苏醒



    (http://www.220book.com/book/WYP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声鸣1978 http://www.220book.com/book/WYPT/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