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初秋,谢衣踏入了京市大学的校门。古朴的西门,飞檐斗拱,与他记忆中图片里的样子重叠,却又更加厚重真实。未名湖波光粼粼,博雅塔静默矗立,空气中弥漫着梧桐叶的清香与一种难以言喻的、思想解放初期的躁动与活力。
考古系78级,是个小型"社会"。有年近三十、眼神沉静的老三届知青,有带着工厂习气的青年工人,也有少数像谢衣这样首接从中学(或自学)考上来的"小年轻"。谢衣的"农村状元"身份起初引人侧目,但他身上没有常见的局促与羞涩,那份超越年龄的沉稳和眼眸中偶尔闪过的深邃,让人不敢小觑。
第一次班会上选举班委,轮到文娱委员时,一阵冷场。这时,一位名叫陈浩的东北知青同学突然起哄:"咱们的状元郎,听说多才多艺,来一个呗!就当竞选演出了!"
目光瞬间聚焦。谢衣略一沉吟,在辅导员和同学们好奇的注视下,起身从军绿色的帆布包里,取出了那把他视若珍宝的土吉他。
当这把造型奇特、琴身还带着手工刨制痕迹的乐器出现在大学教室时,引起了一阵低低的惊呼和窃窃私语。
谢衣没有多余的话,调试了一下因旅途而有些松动的琴弦,指尖轻拨,一段带着淡淡乡愁与前路憧憬的旋律流淌出来。他开口唱道:
"风穿过青纱帐,月照亮旧柴房,
书本里藏着远方的光,
走过泥泞的田埂,脚步丈量梦想,
未名湖呵,可是我心里的模样......"
歌声清澈而真诚,吉他伴奏虽简单,却与他原创的歌词意境完美融合。这既非高亢的革命战歌,也非软绵的民间小调,而是一种属于个体的、真实的生命叙事。教室里彻底安静下来,连窗外路过的学生都驻足倾听。
一曲《远山》终了,掌声如潮水般涌来。谢衣毫无悬念地当选文娱委员。他不仅用成绩,更用这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在燕园刻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印记。
班会结束后,一个戴着深度眼镜的瘦高个男生走过来,激动地握住谢衣的手:"你这把琴......这音色太特别了!我叫王建国,物理系的,以前在乐器厂待过,你这把琴能不能让我看看?"
谢衣大方地递过琴。王建国仔细端详着琴身的构造,手指轻叩面板,又拨动琴弦侧耳倾听:"桐木面板,杉木背板,这做工虽然粗糙,但选材很有想法。特别是这琴弦......"他露出困惑的表情,"这不是尼龙弦,也不是钢弦,这是......"
"是改良的铁丝。"谢衣平静地解释,"我在农村找不到合适的琴弦,就用报废的农机零件重新淬火拉丝做的。"
王建国瞪大眼睛,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天才!你知道吗?这种材质的振动频率很特别,它既有钢弦的明亮,又带着一种......一种原始的苍凉感!"
这时,一个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女生也凑过来,她是中文系的赵晓梅,来自上海。她眼睛发亮地看着谢衣:"你的歌词写得真好,'书本里藏着远方的光',这一句就把我们这代人的心境全写出来了。我能把歌词抄下来吗?"
"当然可以。"谢衣微笑着点头。
就在他们交谈时,系里的辅导员李老师走了过来,神色复杂地看着谢衣:"你的表演很精彩,不过......"他压低了声音,"以后在公共场合表演,最好先报备一下。现在虽然环境宽松了,但还是要注意影响。"
谢衣听出了老师的言外之意,却只是平静地回答:"李老师,音乐和考古一样,都是在寻找真相。我唱的只是最真实的生活和情感。"
李老师愣了一下,似乎被这个回答触动了什么,最终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注意分寸就好。"
傍晚时分,谢衣抱着吉他来到未名湖畔。夕阳给湖面镀上一层金红,三三两两的学生在湖边散步、读书。他在石舫上找了个位置坐下,不经意地拨动琴弦。
渐渐地,有人被琴声吸引,驻足聆听。有个穿着旧军装的学生跟着节奏轻轻跺脚,有个女生靠在柳树下闭目倾听,还有个外国留学生好奇地拿出小本子记录着什么。
这时,一个银发老者缓缓走来,在他身边坐下。等到一曲终了,老人才开口:"年轻人,你这把琴的音色很特别。"
谢衣认出这是音乐系的著名教授苏民。他恭敬地起身:"苏教授,这是我自己做的土吉他。"
"自己做的?"苏教授饶有兴致地接过琴,轻轻拨动琴弦,眯着眼睛品味着余韵,"有意思......这音色里既有中国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音乐的表现力。孩子,你知不知道你找到了一种可能的新方向?"
夜幕渐渐降临,博雅塔的轮廓在暮色中愈发清晰。谢衣收拾好吉他,沿着湖岸往回走。经过图书馆时,他看见布告栏前围着一群人,正在看他下午表演的消息——不知是谁己经把"考古系新生自创歌曲惊艳全场"的事传开了。
回到宿舍,他发现桌上放着一封信。拆开一看,是苏晚晴从老家寄来的。信上说,她正在努力备考,希望明年也能来到北京。信纸的角落,她还细心地画了一个小小的吉他图案。
谢衣将信仔细收好,望向窗外。燕园的灯火在秋夜中温暖而明亮,远处隐约传来手风琴的声音,有人在唱《喀秋莎》。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而他,己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第二天清晨,当谢衣抱着课本走向教学楼时,不时有陌生的同学向他打招呼:"嘿,你就是昨天弹吉他那个!""你的歌真好听!"
在考古学的第一堂课上,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在讲台上说:"考古,是要在碎片中寻找完整的文明。"谢衣忽然觉得,音乐何尝不是如此——在破碎的音符中,拼凑出完整的灵魂。
课间,陈浩凑过来小声说:"知道吗?昨天你表演的事,连学生会都听说了。他们想邀请你在迎新晚会上正式表演。"
谢衣望向窗外,秋日的阳光正好。他知道,这把土吉他将要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奏响属于自己的乐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WYP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