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并未因看到希望而消散,反而在谢衣心中沉淀为一种更为审慎的考量。他深知,贸然行动只会坐实师长们对他“浮躁”、“不分正业”的担忧。苏晚晴的信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但如何走上这条路径,并且走得稳妥,不致使自己在考古系的处境进一步恶化,则需要智慧。
接连两日,他除了上课,便一头扎进图书馆。不过,他翻阅的不仅仅是考古报告和专业文献,更有《乐记》、《声无哀乐论》等古代乐论,甚至还有零星的音乐史和民族音乐学著作。夜深人静时,他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并非创作旋律,而是勾勒一个想法,一个能将他的两大热爱——考古与音乐——有机结合的构想。这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眼前的困境,更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探索一种独特的、属于他谢衣的可能性。
第三天下午,他带着几页写得密密麻麻的手写提纲,再次叩响了秦教授办公室的门。这一次,他的心情不同于上次接受训导时的沉闷,而是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平静。
秦教授正伏案研究一份殷墟陶片图谱,见到他,眉头习惯性地微蹙,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办公室里弥漫着旧书和茶叶混合的气息,时光在这里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
“秦先生,”谢衣坐下,没有绕圈子,首接将那份提纲双手递上,“我最近在阅读商周青铜器纹饰的相关文献,有些不太成熟的想法,想请您指点。”
秦教授瞥了他一眼,接过提纲,戴上了老花镜。起初他的目光只是快速扫过,但很快,速度慢了下来。提纲的标题是《从考古材料探寻先民音乐审美及潜在传播路径初探》。
谢衣的声音平稳而清晰:“我尤其关注那些夔龙纹、云雷纹的连续与重复,它们那种严谨的、富有规律的排布,除了巫术或图腾意义外,是否也体现了先民对节奏、秩序和韵律的一种原始审美?纹饰的起伏、疏密,是否暗合了某种我们尚未解读的视觉乐章?”
秦教授没有打断,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谢衣继续阐述,他将话题引向更深的层次:“《周礼·春官》记载,‘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古代《诗经》三百篇,皆可弦歌之。‘礼’与‘乐’本就一体两面,共同构筑了上古社会的文明基石。我在想,我们考古学专注于发掘‘礼’的器物载体——鼎、簋、钟、磬,但那些曾经回荡在庙堂、乡野的‘乐’,其形态究竟如何?是否有可能,通过现存的一些考古材料,比如特定器物的发声特性、图像纹饰中与乐舞相关的场景、甚至文献中零星的记载,进行跨学科的推断与联想,尝试去触摸、甚至是用现代的方式,有限地‘复原’或‘重构’那些失落的旋律片段?”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秦教授的神色,最后抛出了他思考的落脚点:“而且,我在想,如果这样的探索能够有所得,或许……或许也能为考古学的大众化传播,找到一种新的、更易于触动人心灵的路径。让冰冷的器物,通过声音的媒介,与今天的人们产生更深的情感连接。”
声鸣1978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声鸣1978最新章节随便看!办公室里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只有秦教授手指敲击桌面的笃笃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秦教授的脸上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惊讶,他显然没有料到,这个年轻人非但没有为自己的“不务正业”辩解,反而另辟蹊径,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试图在学理的层面进行勾连。这个想法听起来固然大胆,甚至有些异想天开,充满了年轻人特有的锐气和不羁,但其中蕴含的跨学科视野、对考古学社会功用的思考,以及那份在压力下不是退缩而是试图寻找更高层次解决之道的智慧与韧性,让他这个见惯了天才与偏才的老学究,也不禁微微动容。
良久,秦教授终于摘下眼镜,疲惫似的揉了揉眉心,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他重新看向谢衣,目光中的严厉褪去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审视,里面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和更深的忧虑。
“你……”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措辞,“……倒是另辟蹊径,想法……很独特。”他拿起那份提纲,又粗略地翻看了一下,“能将兴趣与专业做这样的勾连,说明你动了脑筋,不是一味蛮干。”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格外凝重:“但是,谢衣,你要明白,学术是根本,是一切探索的基石。考古学尤其需要沉潜的功夫和严谨的态度,来不得半点虚浮和取巧。你提出的这些,充其量只是一个方向性的设想,距离真正的学术研究,还有十万八千里。它不能成为你忽视专业学习的理由,明白吗?”
“我明白,秦先生。专业学习我绝不会放松。”谢衣郑重承诺。
秦教授沉吟片刻,目光锐利地看着他:“至于你提到的那个……全国青年文艺汇演……”他显然通过自己的渠道得知了此事,“如果你真有能力,通过正规渠道,为学校争得荣誉,那也是好事。北大向来鼓励学生在全面发展中展现才华。”他特别强调了“正规渠道”和“全面发展”,随即语气再次加重,几乎是一字一顿地叮嘱:
“但切记,分寸!无论是你的音乐探索,还是你试图将它与考古结合的尝试,都要把握好分寸。过犹不及,这个道理,你要时刻牢记在心。”
虽然没有明确的鼓励,但这默许的态度,以及对他思考方向的某种程度的认可,对于身处困境的谢衣来说,不啻于一声惊雷,炸开了前路的阻滞。他知道,他赢得了喘息的空间,和一个可以光明正大去尝试的机会。
“谢谢秦先生!我会记住您的话,把握好分寸,绝不辜负您的期望和考古系的培养。”谢衣站起身,深深鞠了一躬。
走出秦教授的办公室,午后的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洒进来,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谢衣感觉肩上的重负仿佛卸下了一大半。他握紧了拳头,心中充满了新的力量。破局之策己然找到,那就是将音乐的根,深深扎进学术的土壤里。接下来的路,他既要脚踏实地深耕考古专业,也要仰望星空,去迎接汇演的挑战,并开始实践他那大胆的、“离经叛道”的融合构想。前路依然漫长,但方向,己然清晰。
(http://www.220book.com/book/WYP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