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汇演的余波,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漾开的涟漪远远超出了谢衣的想象。一夜之间,他从一个在校园内尚存争议的“吉他青年”,变成了被官方媒体一定程度认可的“文艺新秀”。这股突如其来的名声,带着巨大的能量,也裹挟着纷繁复杂的机遇,向他扑面而来。
最先找上门的是音乐出版社的一位资深编辑,姓李,戴着黑框眼镜,言谈举止带着知识分子的严谨和一丝不容置疑的权威。他在出版社附近一家安静的茶馆约见了谢衣,开门见山地表谢衣达了来意:“小谢同志,你的《拓荒》反响很好啊!我们社里研究过了,认为你的创作代表了一种值得关注的青年文艺动向。我们希望能为你出版一本歌曲集,暂定名《谢衣创作歌曲选》,收录《拓荒》以及你其他的一些优秀作品。” 李编辑呷了口茶,语气平和却自带分量,“这是对你创作的肯定,也是响应号召,丰富群众文艺生活嘛。” 他甚至还带来了一份初步的出版计划,那白纸黑字的油印文件,沉甸甸的,代表着一种体制内的认可,让谢衣感到一阵恍惚。
几乎是前后脚,华国唱片社的人也联系上了他。来人更年轻些,穿着当时少见的中山装,口才便给,充满干劲。“谢衣同志!你的歌在现场听太有感染力了!我们计划录制一批反映新时代青年风貌的唱片,你的《拓荒》是重点曲目!” 他热情地比划着,“就用薄膜唱片,成本低,传播快,要让你的歌声响遍全国的工厂、田间和校园!” 录制唱片,这意味着他的声音将被复制成千上万份,抵达无数陌生的耳朵,这想象本身就让谢衣心跳加速。
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来自电影世界的橄榄枝。两家颇具影响力的电影制片厂,先后通过学校联系到他,表达了类似的意向。其中一位导演在信中说,他们正在筹备一部反映青年知识分子投身建设的影片,觉得谢衣的音乐“有一种独特的、贴近生活的质感”,希望他能尝试为影片创作一两首插曲,“为电影增添一抹青春的亮色”。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声鸣1978》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这些接踵而至的机会,像一道道强光,瞬间照亮了谢衣原本相对单纯的生活轨迹。它们代表着主流平台的接纳,意味着他的音乐可能获得前所未有的传播广度,甚至可能成为一种“现象”。一首力挺他的周扬更是兴奋得难以自抑,几乎是小跑着冲进谢衣的宿舍,用力拍着他的肩膀:
“看到了吗?老谢!时代变了!真的变了!”周扬的眼睛里闪着光,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出版社!唱片社!电影厂!这是什么阵势?你的机会来了,我们的机会来了!”他压低声音,却掩不住话语里的雄心,“我们可以趁热打铁,组建一个像样的、固定的乐队!就以你这‘土吉他’的风格做基底,这是我们的特色!我们可以尝试融入更多的民间音乐元素,甚至……甚至可以借鉴一点西方现代音乐的编配手法,录制一张真正的、完整的专辑!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拓荒者之歌》!我们要让所有人都看到,吉他这种乐器,在我们手里,能唱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强音!”
周扬描绘的蓝图充满诱惑,那是一个在舞台上、在录音棚里用音乐开拓的崭新世界,是谢衣内心深处未曾敢仔细勾勒的梦想。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盛名”和挚友炽热的期待,说不动心是假的。谢衣感到自己正被一股强大的潮流推着,走向一个未知而耀眼的方向。
就在他心潮起伏,需要静下心来权衡之际,秦教授派人来叫他。
走进那间熟悉的、堆满书籍和拓片的办公室,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和墨锭混合的沉静气味,与外界的喧嚣仿佛是两个世界。秦教授正伏案研究着一片龟甲,听到脚步声,才缓缓抬起头,摘下老花镜。
他没有寒暄,只是将一份盖着红头印章的通知轻轻推到谢衣面前。
“下个月初,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新一季的发掘工作就要启动了。”秦教授的声音平稳而厚重,一如往常,“这是探索夏文化关键性的田野实践,意义非同小可。系里经过讨论,决定派你去参加。”
(http://www.220book.com/book/WYP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