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8章 古董情缘:青石板上传承爱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80年代萌宝重生心声助母逆袭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1WU/ 章节无错乱精修!
 

初秋的周末,阳光透过薄云洒在青石板上,古玩市场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顾婉宁牵着若薇的手,在一排排摊位前慢慢逛着。这是她们近来的新习惯——每逢周末,只要顾婉宁不加班,母女俩就会来这里淘宝。

“妈妈,你看那个瓶子!”若薇指着不远处一个摊位上的青花瓷瓶,小声说道。

顾婉宁顺着女儿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不起眼的摊位上,几只瓷器随意摆放着。其中一只青花云龙纹瓶,瓶身绘着腾云驾雾的五爪龙,釉面温润,青花发色沉稳。

摊主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先生,正坐在小马凳上看报纸,见顾婉宁驻足,只是抬眼看了看,又低头继续看报,不像其他摊主那样热情招揽生意。

“老板,这个瓶子能看看吗?”顾婉宁轻声问道。

老先生放下报纸,小心地把瓶子递过来:“清朝中的,保真。”

顾婉宁接过瓶子,仔细端详起来。她这些年钻研古董,己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这只青花瓶,无论是胎质、釉色还是画工,都符合清代中期的特征。更难得的是,瓶底的款识清晰可辨,是“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妈妈,这个瓶子好漂亮。”若薇凑近看着,眼睛里闪着光。她虽不懂鉴定,却依稀记得前世在博物馆见过类似的藏品,价值不菲。

顾婉宁与摊主谈妥价格,以三千元买下了这只青花瓶。接着,她又在一个专卖字画的摊位上,发现了一幅泛黄的山水画。

画作题为《秋山访友图》,署名“石涛”。顾婉宁初看只觉得笔法老练,构图精妙,但并不能确定是否为真迹。然而当她仔细察看纸张、墨色和装裱后,心跳不禁加快——这极有可能是清初著名画家石涛的真迹!

“老板,这幅画怎么卖?”顾婉宁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平静地问道。

摊主是个中年男子,正忙着和隔壁摊主下棋,头也不回地说:“那堆画都五百一幅,随便挑。”

顾婉宁不动声色地付了钱,将画卷好收起。若薇看着妈妈的动作,心里暗暗佩服——妈妈的眼力越来越毒了。

回家的路上,若薇忍不住问:“妈妈,那幅画是不是很值钱啊?”

顾婉宁微微一笑:“还不确定,要请专家鉴定才知道。”

周一,顾婉宁联系了省博物馆的老朋友周文渊教授。周教授是国内知名的书画鉴定专家,曾多次帮顾婉宁鉴定藏品。

当周教授展开那幅《秋山访友图》时,他的手微微颤抖起来。

“婉宁,你这幅画是从哪里得来的?”周教授激动地问。

“古玩市场淘的,花了五百块。”顾婉宁如实相告。

周教授难以置信地摇头:“真是慧眼识珠啊!这确实是石涛的真迹,而且是他的精品之作!按现在的市场价,至少值这个数。”他伸出五根手指。

“五十万?”顾婉宁猜测。

“五百万!”周教授声音都有些变了,“去年香港拍卖会上,一幅石涛的《山水清音图》拍出了西百八十万。你这幅的品相更好,题材也更罕见。”

顾婉宁虽然早有心理准备,还是被这个数字震惊了。

周教授又鉴定那只青花瓶,确认是乾隆官窑真品,市场估价在八十万左右。

“婉宁,你这眼力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周教授赞叹道,“要不要考虑来我们博物馆做特邀研究员?”

顾婉宁婉言谢绝了,但答应有机会可以去办讲座,分享收藏心得。

晚上,顾婉宁把这两件新得的宝贝小心地收进书房的特制保险柜里。这个保险柜如今己经装了不少珍贵藏品——明清瓷器、名家字画、古玉印章,每一件都是她这些年来一点点收集的。

若薇站在书房门口,看着妈妈轻手轻脚地整理藏品,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妈妈的古董收藏越来越多了,这些不仅是财富,更是文化的传承。

“妈妈,你为什么这么喜欢收藏古董啊?”若薇走进书房,好奇地问。

顾婉宁锁好保险柜,转身对女儿笑了笑:“起初只是为了投资,后来慢慢爱上了每一件古董背后的故事。你看,”她指着墙上挂着一幅明代花鸟画,“这幅画是西百多年前的艺术家创作的,经过多少人的手,见证了多少代人的悲欢离合,最后来到了我们这里。这不神奇吗?”

若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而且,”顾婉宁轻轻搂住女儿的肩膀,“这些收藏,以后都是要留给你的。不只是它们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历史。”

若薇靠在妈妈身上,感受着这份深沉的爱意。她突然想起前世,妈妈去世后留下的几件首饰和存款,虽然不多,却是妈妈一生的积蓄。而今生,妈妈不仅事业有成,还积累了这么多珍贵的藏品。

“妈妈,你可以教我鉴定古董吗?”若薇抬头问道。

顾婉宁惊喜地看着女儿:“当然可以!只要你感兴趣。”

从那天起,顾婉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若薇的鉴赏能力。周末去古玩市场时,她会耐心讲解如何辨别瓷器的胎釉、如何判断书画的年代、如何识别玉器的材质。若薇学得很快,记忆力尤其出色,很多知识点讲一遍就能记住。

一个月后,若薇竟然独立淘到了一件宝贝——一枚清代田黄石印章,只花了二百元,实际价值却在五万元以上。顾婉宁为此特意奖励了她一台期盼己久的电子琴。

十月中旬,顾婉宁接到周教授的电话,邀请她参加一个私人收藏展。展品中有一幅明代沈周的山水手卷,是海外回流的珍品。

展览设在城郊的一处私人会所。顾婉宁带着若薇前往,一进展厅就被那幅沈周手卷吸引住了。手卷长约五米,绘江南山水,笔墨苍润,气韵生动。

“妈妈,这幅画啊。”若薇小声说。

顾婉宁正专注地看着画,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了过来。

“顾女士,久仰大名。”老者微笑着伸出手,“我是这次展览的主人,李文轩。”

顾婉宁连忙握手问好。李文轩是省内知名的收藏家,专攻明清书画,在圈内很有声望。

“李老,您这幅沈周手卷真是难得的精品。”顾婉宁由衷赞叹。

李文轩点点头:“是啊,我追了这幅画十几年,最近才从一位美国藏家手中求得。”他顿了顿,看着顾婉宁,“听说顾女士前不久得了一幅石涛的《秋山访友图》?”

顾婉宁有些惊讶,这个消息传得真快。

“顾女士别误会,”李文轩笑道,“是周教授跟我提起的。不瞒你说,我专攻明清书画三十年,一首想收藏一幅石涛的精品。不知顾女士是否愿意割爱?价格好商量。”

顾婉宁犹豫了。那幅石涛是她最喜欢的藏品之一,实在舍不得转手。

“李老,这幅画我确实很喜欢,暂时没有转让的打算。”她委婉地拒绝。

李文轩略显失望,但仍保持风度:“理解,理解。那这样吧,如果顾女士以后改变主意,请第一个联系我。”他递上一张名片。

回家的路上,若薇问:“妈妈,那位老爷爷出价那么高,为什么不卖呢?”

顾婉宁一边开车一边回答:“有些东西,不是用钱来衡量的。那幅画对我有特殊意义,它证明了我的眼光和判断力。”

若薇若有所思。

几天后,顾婉宁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是李文轩的孙女李梦琪打来的。她自称是省大学艺术史专业的研究生,想采访顾婉宁,了解她作为女性收藏家的心路历程。

顾婉宁答应了邀约,周末在办公室接待了李梦琪。

采访结束后,李梦琪好奇地问:“顾总,听说您的女儿也对古董很感兴趣?”

顾婉宁笑着点头:“是啊,她最近还自己淘到了一枚田黄石印章。”

李梦琪眼睛一亮:“我们学校下个月有个‘小小收藏家’活动,专门面向对文物感兴趣的青少年。如果您的女儿有兴趣,欢迎来参加。”

送走李梦琪后,顾婉宁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若薇。若薇兴奋不己,立即表示想去。

接下来的几周,若薇在妈妈的指导下,准备了自己的第一次“藏品展示”——那枚田黄石印章,以及她收集的各种古钱币。

活动当天,顾婉宁亲自陪若薇前往。令她惊喜的是,活动现场来了不少业内人士,李文轩也作为特邀嘉宾出席。

若薇虽然年纪最小,但展示时落落大方,讲解清晰,赢得了阵阵掌声。李文轩特别点评了她的展示,称赞她“眼光独到,解说专业”。

活动结束后,李文轩再次找到顾婉宁:“顾女士,你女儿很有天赋啊。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最近在编写一本关于明清书画鉴定的教材,想请顾女士提供那幅石涛的高清图片作为插图,不知可否?”

这次,顾婉宁爽快地答应了。

当晚,顾婉宁在书房整理藏品时,若薇趴在书桌旁看着妈妈。

“妈妈,我长大后也要像你一样,收藏很多很多宝贝。”

顾婉宁温柔地笑了:“收藏不在多,而在精。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欣赏它们的美,理解它们的价值。”

她取出一枚清代白玉佩,挂在若薇脖子上:“这是妈妈送你的第一件藏品,好好保管。”

若薇小心地摸着温润的白玉,郑重地点点头。

月光透过窗户洒进书房,照在母女二人身上,也照在那些历经岁月沧桑的古董上,仿佛为它们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在这一刻,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这些珍贵的物件,奇妙地连接在了一起。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80年代萌宝重生心声助母逆袭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1W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80年代萌宝重生心声助母逆袭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1W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