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2章 犍陀罗故地遇旧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丝路梵音:安世高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X454/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一笑三千”推荐阅读《丝路梵音:安世高传》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离开陈仓后,安世高一行人继续向东行进。时值初秋,河西走廊上天高云淡,秋风送爽,与他们来时经历的沙漠酷暑形成鲜明对比。

沿途城镇越来越繁华,佛教的影响也越发明显。几乎每个稍大的城镇都有佛寺,有些规模相当可观。然而安世高注意到,这些寺庙的造像风格与天竺迥异,带有明显的当地文化特色。

一日,他们到达一个叫姑臧的郡城。这里是从西域进入中原的重要枢纽,商旅云集,文化多元。最引人注目的是城东新落成的一座佛寺,规模宏大,据说由当地豪族捐建。

寺中住持是位西域来的老僧,听说安世高到来,亲自出迎。令人惊讶的是,他竟能用流利的梵语与安世高交谈。

“老衲法号昙摩罗,从犍陀罗来此己二十年矣。”老僧自我介绍,“早闻安息太子为法东来,今日得见,实乃殊胜因缘。”

安世高合十回礼:“大师久居汉地,必知此地佛法传播情况。”

昙摩罗叹道:“佛法虽渐流行,然多有偏差。尤以造像为甚,完全失去天竺本味,混入太多胡俗。”

他引安世高参观寺中佛像。安世高惊讶地发现,这些佛像虽大致遵循佛法造像量度,但面容、衣饰明显带有西域和汉地特征,与他在天竺所见大相径庭。

“此为‘犍陀罗风格’,”昙摩罗解释,“融希腊、波斯、天竺艺术于一体,在老衲故乡十分流行。然汉地匠人又加以改变,越发偏离本源。”

正交谈间,寺外忽然喧哗。一群士人模样的汉人气势汹汹而来,为首的竟是安世高在安息时的旧敌——那位曾试图刺杀他的埃及祭司的弟子!

“妖僧安在?”那人用生硬的汉语高喊,“尔等以邪像蛊惑人心,该当何罪!”

安世高心中一凛。没想到这些旧敌竟追踪至此,还学会了汉语,显然有备而来。

昙摩罗上前交涉:“诸位何事喧哗?”

那人大声道:“这些胡像怪模怪样,非我华夏之容,必是邪神!尔等胡僧借佛法之名,行崇拜邪神之实!”

随行的士人纷纷附和,引经据典批评佛像不符合华夏审美和礼制。

安世高冷静观察,发现这些批评虽表面针对造像,实则是针对佛法本身。旧敌显然利用了汉地士人对异域文化的排斥心理。

他缓步上前,用汉语平静地问:“请问诸位,何为‘华夏之容’?尧舜禹汤之容,谁人见过?孔子老子之貌,又有谁真知?”

众人语塞。安世高继续道:“佛相好庄严,非为美观,而为表法。每相每好,皆表一定教义。如顶肉髻表般若智慧,白毫光表慈悲普照,非随意为之。”

他指着一尊弥勒菩萨像:“此菩萨手持莲花,表清净无染;身挂璎珞,表庄严功德。岂是寻常装饰?”

旧敌冷笑:“巧言令色!尔等不过借机传播胡俗,乱我华夏正統!”

安世高不慌不忙:“佛法真理,超越种族文化。昔孔子入周问礼于老子,未闻因楚人而拒其道。今佛法西来,何以因是天竺而生排斥?”

他转向围观的汉地信众:“诸位拜佛,是拜泥塑木雕,还是拜其所表真理?”

一居士答:“自是拜佛法真理。”

安世高点头:“既然如此,造像风格差异,何足为道?重要的是准确把握佛法真义。”

旧敌见辩论不利,突然转变策略,用梵语对安世高说:“你放弃吧!我们在汉地势力远超你想象。许多权贵己接受我们‘佛法非华夏’的观点!”

安世高亦用梵语回应:“真理不怕辩论。你们可以继续散布谣言,但正法终将彰显。”

这场辩论持续了整个下午。安世高从容应对各种质疑,既坚持佛法核心教义,又善巧结合汉地文化,令许多原本怀有偏见的士人改变看法。

最后,那位旧敌悻悻而去,临走前恶狠狠地说:“我们在长安等你!”显然,更大的冲突还在后面。

事后,昙摩罗感慨:“今日若非法师善巧应对,此寺恐遭劫难。这些反对者最近十分活跃,己有多处寺庙受扰。”

安世高问:“他们常从哪些方面攻击佛法?”

昙摩罗叹道:“主要有三:一说佛法非华夏正统;二说出家修行不忠不孝;三说佛教造像怪异,崇拜邪神。”

安世高沉思片刻,说:“看来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佛法与汉地文化的融合。但不是简单迎合,而是既要保持佛法纯正,又要善巧适应汉地因缘。”

他决定在姑臧多留一段时间,协助昙摩罗整顿佛法传播。首先从造像开始,他亲自指导当地工匠,讲解天竺造像的量度意义,但也不完全排斥汉地审美,而是寻求既符合教义又适合当地文化的表达方式。

“佛法不离世间觉,”安世高常对工匠说,“造像既要如法,也要让人生欢喜心、恭敬心。若过于怪异,令人望而生畏,反失度化本怀。”

在他的指导下,姑臧的佛像风格发生微妙变化:既保持佛法造像的核心要素,又融入汉地审美的庄严典雅,不再显得突兀怪异。

同时,安世高加强了对居士的教导,特别强调佛法与儒家孝道、忠义的兼容性。

“佛法重实质而非形式,”他讲解道,“出家修行是大孝于众生,利益现世父母;在家修行则需敦伦尽分,孝养父母,忠于职守。”

他还专门为士人举办讲座,从哲理层面比较佛法与儒道思想的异同,展现佛法特有的人生智慧和宇宙观。

这些努力逐渐见效。姑臧的佛法氛围更加纯正,信众的理解也更加深入。甚至有些原本反对的士人开始主动了解佛法。

一个月后,安世高准备继续东行。临别前,昙摩罗依依不舍:“法师此去,姑臧佛法必受影响。老衲惭愧,在此二十年,不及法师数月之功。”

安世高谦逊道:“大师奠定的基础至关重要。佛法传播如接力赛跑,每人跑好自己一程即可。”

他留下几位弟子协助昙摩罗,并承诺将来送回更多翻译准确的经典。

离开姑臧时,己近深秋。河西走廊上秋风萧瑟,黄叶纷飞,别有一番肃穆景象。

安世高知道,前方的长安将是更大的舞台,也是更大的挑战。那些旧敌必定己在长安布下天罗地网,等待他的到来。

但他心中平静如水。佛法真理不怕辩论,不怕挑战。越是艰难的环境,越能彰显正法的力量。

驼铃声声,在秋风中格外清脆。安世高望着远方,仿佛己看到长安城的巍峨轮廓。

那里,将有更多的因缘等待成就,更多的众生等待度化。

佛法东传的画卷,正在汉地缓缓展开。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X45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丝路梵音:安世高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X45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