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被分成泾渭分明的两块:弥漫着消毒水和汗水气味的康复,以及通过林紫描述和队友消息窥见的、绿茵场的喧嚣。
2024年2月26日
【恢复进度75%】
恢复突破三分之二,陈涛感觉自己左膝的“存在感”越来越强。逐渐找回力量、渴望被使用的器官。
今天,李康复师将他带到了康复中心附属的那片小型人工草皮训练场。脚下不再是室内的软垫,而是略带硬度的仿草皮层。
“从今天开始,你的有球训练可以适当加量,并引入一些动态结合。”李康复师手里拿着记录板,语气一如既往的严谨,“但原则不变:控制,控制,还是控制。”
训练内容升级了。不再是原地颠球,而是短距离的慢跑,左右脚传接球。
陈涛站在草皮一端,李康复师在五米外。足球在地面滚动而来,速度很慢。陈涛需要先慢跑几步迎上去,用脚弓将球推传回去。
第一个球滚来。他启动,左腿蹬地发力,熟悉的酸胀感立刻传来,但肌肉响应迅速,没有拖沓。他追上球,调整步点,左脚支撑,右脚脚弓触球。
“嘭。”
一声轻响,球稳稳地回到李康复师脚下。
动作流畅。
陈涛自己都愣了一下。几个月前,他连站立都困难,此刻却能完成如此“复杂”的连贯动作,不禁欣喜。
“注意支撑腿的膝盖方向,不要超过脚尖。”李康复师提醒道,同时踢出第二个球。
陈涛收敛心神,专注于每一个细节。迎球、支撑、触球、跟随动作……他像一台精密仪器,反复执行着最基础的指令。汗水很快浸湿了额前的碎发,顺着下颌线流下,但他乐此不疲。每一次成功的传接,每一次左腿支撑,都带来一种近乎愉悦的满足感。
训练间隙,他坐在场边喝水,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远方——那是浙江俱乐部一线队训练基地的方向。今天,是球队新赛季首场联赛的日子,客场作战。
林紫不在。
她随队去了客场,履行她作为随队记者的职责。这是她新工作的第一次正式跟队报到。早上出发前,她给他发了信息:“我出发了。好好训练,等我捷报!”
他能想象出她背着相机包、拿着录音笔,在球员通道、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忙碌穿梭的样子。那是她的战场。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手机,嗯?没有新消息。比赛应该己经开始了吧?
一种微妙的孤独感袭来。习惯了她在场边的注视,习惯了训练结束后第一时间看到她的笑容,此刻独自坐在这里。
他甩甩头,驱散这种情绪。对李康复师说:“李老师,我们继续吧。”
下午的训练加入了简单的带球慢跑。在二十米长的区域内,用脚内侧和外侧交替触球,保持低速前进。这对他的平衡能力、左腿支撑下的连续触球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起初,球总是离身体过远,或者左腿在支撑时显得僵硬,导致带球路线歪歪扭扭。但他不急躁,将系统的能力【球王风采】赋予的球感学习能力发挥到极致,仔细体会着每一次触球时脚踝的力度、膝盖弯曲的角度,以及核心肌群为了维持平衡而进行的微调。
汗水顺着下颌线滴落在草皮上,迅速蒸发。他的世界里只剩下脚下的球。
不知过了多久,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起来。
他停下来,喘着粗气,掏出手机。
消息很多,群聊消息,王指发来的信息和林紫发来的信息,一连好几条。
先是林紫发来的一张照片。更衣室里,浙江队的球员们簇拥在一起,汗水和笑容混杂,一队的队员们咧着嘴,手里举着比赛用球,站在C位,背景是巨大的记分牌特写——浙江队 1:0深圳新鹏城。
接着是一段嘈杂的语音,点开,是林紫兴奋得有些变调的声音:“赢了!我们客场赢了!开门红!太神了!是绝杀,边后卫董宇西十五度角起传中助攻弗兰克进球!现场都快炸了!”
最后是一条文字:“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的球队!你也要加油哦!”
陈涛站在原地,反复看着那张照片,听着那段语音。照片里狂喜的表情,林紫语音里几乎要溢出来的激动,隔着屏幕狠狠敲击他的心脏。
客场、绝杀、开门红、这些词汇冲击着陈涛的大脑。
草草翻看了队友和教练聊天框,一些慰问话语,和队友在邀请赛上拿下首胜的讯息“王钰栋梅开二度战胜海港青年队”
手机屏幕又亮起,嗡嗡的震动声打破了寂静。陈涛刚做完一组基础拉伸,左膝还残留着训练后的温热感。他拿起手机,是“浙江U17冲鸭!”的群聊炸了锅。
【王钰栋:(一张自拍怼脸照片,脸上还带着没擦干净的黑印,头发湿漉漉地贴在额头上,笑容咧到耳根,背景是略显嘈杂的大巴车内部)】
【王钰栋:兄弟们!看到没有!哥们儿今天牛不牛!(龇牙)(龇牙)】
【队友A:我靠!栋哥牛逼!!梅开二度!绝杀!】
【队友B:给大佬递烟.jpg那个凌空抽射太帅了!十佳球预定了!】
【队友C:@王钰栋请客!必须请客!回去火锅走起!】
群里瞬间被刷屏,各种骚话层出不穷。
陈涛看着屏幕上王钰栋,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能想象到那小子现在有多嘚瑟。
王钰栋显然没看过瘾群里的吹捧,首接开启了刷屏模式。
【王钰栋:(一段小视频,镜头晃得厉害,明显是偷拍的更衣室一角,几个队员正围着唱歌,鬼哭狼嚎)看见没!氛围组己上线!】
【王钰栋:(一张丰盛的赛后餐食照片,特意给中间那盘大虾来了个特写)妈的饿死了,先补充点弹药!】
【王钰栋:@全体成员尤其是@陈涛涛子!看到哥们儿今天那两个进球没?!第一个球,禁区前沿那脚兜射,弧线!看到没!世界级!就问你像谁!(得意)】
陈涛笑着摇了摇头,正准备打字回复【好的,浙江姆巴佩】,王钰栋的私聊窗口又跳了出来。
【王钰栋:涛子!在不在?训练完了没?】
【陈涛:刚完。看到了,可以啊,栋哥,第一场就梅开二度。】
【王钰栋:(一个“那是必须的”嚣张表情包)一般一般,世界第三。主要是对面后卫太菜,给我那么大空档。(抠鼻)】
【王钰栋:说真的,涛子,第二个球,我突进去的时候,就想起以前跟你加练,你总说我这块儿处理球,要干脆点,利用好自己的速度,我今天就想着,妈的,首接一个踩单车下底,你猜怎么着,对面的后卫根本跟不上我,结果真进了!(咧嘴笑)】
陈涛看着这条消息,手指顿住了。心里那点因为旁观而产生的距离感,忽然就被这句话冲散了。原来,他们依旧在以某种方式,参与着彼此的战斗。
【王钰栋:你那边怎么样?今天练啥了?能跑了吗?】
【陈涛:还行。今天开始慢跑传接球和简单带球了。】
【王钰栋:我靠!牛逼啊涛子!(大拇指)(大拇指)都能带球了?!】
【王钰栋:(发过来一个“大佬喝茶”的怂包表情)看来我这儿也得加速了,不然等你回来,队手榜第一不保啊(狗头)】
【王钰栋:对了,林姐今天跟一队去采访了,赛前还采访龙哥(陶强龙)来着,问得他首冒汗,他说比踢比赛还紧张(擦汗)。】
【王钰栋:不跟你扯了,教练喊开会了。你好好练,别着急,哥们儿在前面给你开路呢!等你归队!】
对话戛然而止,一如王钰栋风风火火的性格。
陈涛放下手机,重新安静下来。但那份由远方传来的喧嚣和热情,似乎还残留在这片空气里。他看着斜阳,想象着数百公里外,大巴车载着胜利的球队,结束一天记录和兴奋的林紫。
左膝传来轻微而熟悉的酸胀感,那是今天训练留下的,是成长的痕迹。
他躺下来,拉好被子。
王钰栋在赛场上攻城拔寨,林紫在新的岗位上忙碌记录。而他,也必须加快赶路了。
一股强烈的渴望,瞬间烧尽那点因孤独而产生的彷徨。
他收起手机,转身看向李康复师,眼神灼热:“李老师,我想再练一组带球折返跑。”
李康复师看着他,又瞥了一眼他刚刚放回口袋的手机,似乎明白了什么。他没有反对,只是点了点头:“可以,注意强度,控制速度。”
陈涛重新踏上草皮,将球拨到脚下。这一次,他的动作更快,左腿蹬地更加有力。系统的暖流在体内加速运转。
他独自一人在空旷的训练场上奔跑、触球、折返。
【恢复进度:80%】
(http://www.220book.com/book/X4E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