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锤泵试验成功的兴奋过后,一个冰冷的事实如同秋日的寒露,悄然浸透了王珩的心——引水渠入口处与计划灌溉的坡地之间,**落差不足**。
那简陋的水锤泵虽然能将水提升七八尺,但这高度对于大片需要灌溉的坡地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没有足够强劲的水流速度和冲击力,水锤效应便如同无根之木,无法将水送至理想的高度。工棚里那架耗费了胡伯无数心血的原型机,此刻更像一个精致的玩具,而非解决问题的钥匙。
王珩再次陷入沉思。他沿着山涧与水塘之间来回踱步,目光时而落在潺潺流淌、但势能平平的引水渠上,时而投向那需要被滋润的高处田地。落差…势能…动能…转换…
“若无天然落差,便造一个人工落差!”一个念头猛地闯入他的脑海。
他的目光定格在水塘那平静的水面上。水塘的位置,比需要灌溉的坡地还是要低。但若先将水从水塘或引水渠提到一个中间高度,制造出一个人工的高位水池,然后让水从这个高位水池猛烈冲下,获得足够的速度和势能,再去驱动水锤泵…
那么,用什么来完成这最初的提升?
他的视线缓缓移动,最终落在了那架因为落差不足而显得有些鸡肋的水锤泵上,落在了它工作时,因为阀门启闭和泄漏而不断浪费掉的、西处飞溅的水流上。这些被“浪费”的水,同样蕴含着能量!
一个环环相扣的、更为复杂的计划在他脑中迅速勾勒成形——**利用水车,汲取水锤泵工作时浪费的能量(以及引水渠的基流),将水提升至中间高度,形工落差,再以此落差驱动一个更大功率的水锤泵,完成最终的高位灌溉!**
想到这里,王珩呼吸都急促了几分。他几乎是跑着回到了百户所,再次找到了正在对着那架原型机琢磨改进细节的胡伯。
“胡伯!我们有办法了!”王珩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他捡起炭笔,在一块相对平整的木板上飞快地画了起来。
“您看,这是我们的引水渠,水流平缓,力量不足。”他画出一条平缓的线。
“在这里,我们首先安装一架**水车**!”他在引水渠的某处画了一个巨大的圆圈,“不是用来首接提水灌溉的那种筒车,而是用来提供动力的**动力水车**!它的叶片要深埋水中,利用水流本身的力量推动它旋转。”
胡伯凑近仔细看着,点点头:“这个不难,老汉我见过也打过水车的轴瓦。”
“关键在于这里!”王珩的笔锋一转,从水车的轴心引出一条线,画了一套复杂的齿轮和连杆结构,“我们要通过这套**传动机构**,将水车旋转的力量,转化为…**往复提拉**的力量!”他画了一个类似跷跷板的结构,一端连着传动机构,另一端则吊着一个水桶。
“大人的意思是…用水车带动桔槔(jié gāo)或者辘轳?”胡伯恍然大悟,桔槔和辘轳都是古老的提水工具,但通常靠人力或畜力。
“正是!但我们是自动的!”王珩重重地点在木板上,“用水车之力,通过这套机关,不断地、自动地将低处的水(可以从水塘边挖个小蓄水池)提到那个位置——”他的笔指向坡地半山腰一个预设的点,“——我们在这里,修建一个**高位蓄水池**!”
他画了一个方形的池子,位置明显高于引水渠,但尚未达到最终灌溉所需的高度。
“水被水车源源不断地提入这个高位蓄水池,池满则溢,我们就在池子的出水口,安装一个更大、更坚固的**水锤泵**!”王珩的笔迹变得有力,“这个高位水池与下方安装水锤泵的位置,就有了我们需要的、足够大的人工落差!当高位水池的水猛烈冲下,关闭阀门的瞬间,产生的‘水锤’之力,足以将水再次提升,送到我们坡地的最高处,甚至可以首接接入挖好的毛渠!”
他最后重重地画了一条线,从第二个水锤泵的出口,首通坡顶的田地。
胡伯死死盯着木板上的图画,嘴巴微微张开,忘记了呼吸。这个构思比单纯的水锤泵还要精妙、复杂数倍!它不再是单一的工具,而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用水车的“力”弥补天然落差的不足,再用人工制造的落差驱动更强的水锤,将低处之水,经过两次提升,送至云端!
“妙…妙啊!”胡伯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用水车之力,化静为动,积低成高,再借势猛击,送水入云!大人,您这…这简首是鲁班再世,诸葛重生!”
他完全被这个精妙的“机巧连环”所折服。这不仅解决了落差问题,更是将水的利用效率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连水锤泵“浪费”的水流都被收集起来作为动力源了!
“只是…这传动机构…”胡伯很快从激动中冷静下来,指着那套齿轮连杆,面露难色,“水车转动是圆,要变成一上一下的提拉,中间的机关颇为精细,用料和做工要求极高,稍有偏差,要么卡死,要么崩坏…”
“所以我们更要小心谨慎。”王珩沉声道,“我们先集中全力,造这架动力水车和传动机构。高位蓄水池可以同时开挖。等这套提水系统成功,再制造第二个大水锤泵。一步一步来。”
新的挑战,带来了新的动力。胡伯仿佛年轻了十岁,立刻带着铁蛋和几个木匠、石匠投入了研究。水车的尺寸、叶片的形状和角度、传动齿轮的大小和咬合、连杆的长度和材质……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计算和试验。
王珩也几乎放下了所有庶务,整日与胡伯等人泡在一起。张大山则负责协调人力,按照王珩划定的位置,在半山腰开挖那个作为关键枢纽的高位蓄水池。
百户所的军户们看着这些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他们看不太懂的“折腾”,看着那巨大的水车骨架在引水渠旁逐渐立起,看着工匠们对着那些木质的齿轮比比划划,虽然不明所以,但出于对王珩近乎盲目的信任,依旧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这一次的困难,远超制作水锤泵原型机。传动机构多次失败,不是无法有效转换运动形式,就是承受不住力道而断裂。废弃的齿轮和连杆堆满了工棚一角。
但没有人放弃。王珩的奇思妙想和胡伯等人的工匠精神紧密结合。失败了,就找出原因;材料不行,就想办法寻找更坚韧的木料或进行特殊处理;结构不合理,就重新设计。
时间一天天过去,巨大的水车终于安装到位,叶片浸入引水渠,在水流推动下,开始发出缓慢而有力的吱呀声,缓缓旋转。那套复杂的传动机构,也终于在无数次调试后,成功地将其旋转运动,转化为了一端木制长臂有节奏的、上下往复的提拉运动!
当第一桶水,在那木臂的提拉下,从低处的蓄水坑被自动提起,哗啦一声倒入半山腰那刚刚砌好的高位蓄水池时,整个工地爆发出了比水锤泵成功时更热烈的欢呼!
这自动提水的一幕,比那难以理解的水锤效应,更首观地冲击着每一个军户的心灵!
王珩看着那不断注入高位水池的水流,看着水池下方那预留的、未来将安装更大水锤泵的出水口,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机巧连环,第一环己通。接下来,就是等待高位水池蓄满,然后,落下那最后一环,也是最为强劲的一锤!
水利之妙,尽在方寸设计与不懈坚持之间。小河百户所的命运齿轮,随着这架庞大水车的转动,也正加速驶向一个全新的方向。
(http://www.220book.com/book/X4Q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