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7章 胶林年轮里的风雨与共生

小说: 铁丝网外的月光   作者:福米福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铁丝网外的月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X68E/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七月的南海季风裹挟着湿热,刚过晌午,天空就被铅灰色的云层压得极低。林默盯着手机上跳动的台风预警信号——“超强台风‘山猫’将在48小时内登陆,预计边境地区风力可达12级以上,伴随特大暴雨”,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桌角的橡胶林地图。

“林默哥!苏青姐发来紧急通知,说‘友谊林’边界的几棵老橡胶树根系浅,可能扛不住台风!”阿武抱着一摞防汛沙袋跑进来,少年的T恤己经被汗水浸透,裤脚还沾着育苗基地的泥点,“吴叔也打电话来了,缅北胶园的蓄水池堤坝有点漏水,他们人手不够,想让我们帮忙加固!”

林默立刻抓起墙上的雨衣,往背包里塞了绳索、铁锹和应急灯:“你去召集林场的志愿者,带上所有防汛物资,先去‘友谊林’加固老橡胶树;我联系李警官,让他协调边境派出所的人,一起去帮吴叔修堤坝。记住,一定要在天黑前完成初步加固,台风来之前我们必须撤离到安全区域。”

驱车赶往缅北胶园的路上,雨点己经开始砸在车窗上,远处的橡胶林在狂风中剧烈摇晃,像是随时会被连根拔起。吴叔正带着几个胶农在堤坝上堆沙袋,浑浊的雨水混着红泥从堤坝的裂缝里渗出来,蓄水池的水位己经漫过了警戒线。

“林默老弟,你可来了!”吴叔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声音带着急促的喘息,“这堤坝是十年前建的,之前被工业废水腐蚀过,现在裂缝越来越大,再不想办法,水就要淹到胶园了!”

林默蹲下身,用铁锹挖开堤坝根部的泥土,发现裂缝比想象中更深,己经能看到里面的碎石层。“我们得用防渗膜把裂缝堵住,再用沙袋压牢,”他从车上搬下带来的防渗膜,“李警官带着人马上到,我们分两组,一组堵裂缝,一组加高堤坝,争取在暴雨变大前完工!”

傍晚时分,台风的先兆愈发明显,狂风卷着暴雨砸在人脸上生疼。边境派出所的民警终于赶到,所有人顶着风雨,用防渗膜裹住堤坝裂缝,再一层层堆上沙袋。阿武也带着林场志愿者赶了过来,少年们扛着沙袋穿梭在堤坝上,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却没人喊累。

“好了!最后一袋!”当最后一个沙袋堆上堤坝时,天边己经泛起了墨色。林默看着加固后的堤坝不再渗水,终于松了口气,却突然想起“友谊林”的老橡胶树——那些树里有两棵是当年陈兰和老张种的,己经有二十多年树龄,要是被台风刮倒,就太可惜了。

“阿武,你带志愿者先去安全屋躲避,”林默抓起应急灯,“我去‘友谊林’看看老橡胶树,马上就回来!”

“友谊林”里的风己经大到能把人吹得站不稳,林默扶着铁丝网艰难地往前走,应急灯的光柱在风雨中摇曳,照亮了被吹得东倒西歪的橡胶树。最东边的两棵老橡胶树果然出了问题——其中一棵的树干己经倾斜,根部的泥土被雨水冲刷得在外,几根粗壮的枝桠随时可能断裂。

林默立刻拿出绳索,想把树干固定在旁边的木桩上,可风太大,刚系好的绳结就被吹松了。就在这时,一道手电筒的光柱照了过来,老张和吴叔顶着雨衣跑了过来:“我们不放心,就跟过来了!人多力量大,赶紧把树固定好!”

三人合力,用绳索将倾斜的树干牢牢固定在木桩上,又用沙袋围住根部,防止泥土继续流失。另一棵老橡胶树的情况稍好,但枝桠上挂着的“友谊牌”被风吹得摇摇欲坠,林默爬上树干,小心翼翼地把牌子取下来,塞进怀里——这牌子是去年文化节时,中缅胶农一起挂上去的,上面刻着所有人的名字,绝不能弄丢。

“快撤!台风要来了!”就在三人完成加固时,远处传来了陈兰的呼喊。天空己经完全黑了,狂风呼啸着卷起地上的树枝,暴雨像鞭子一样抽在身上。林默、老张和吴叔互相搀扶着,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安全屋跑,身后的橡胶林在风雨中发出“哗哗”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对守护的感激。

安全屋是之前为了应对紧急情况建的,建在地势较高的山坡上,能抵御12级台风。所有人都聚集在里面,围着一个炭火盆取暖,雨水顺着屋檐往下流,在门口积成了小溪。阿武拿出笔记本,借着炭火的光记录:“2024年7月12日,超强台风‘山猫’来临前,中缅胶农共同加固堤坝、守护老橡胶树,无人受伤,初步防护完成。”

陈兰给每个人递了一杯热姜茶,看着窗外的风雨,眼里满是担忧:“不知道我们的橡胶林能不能扛过这次台风,还有育苗基地的幼苗,要是被淹了,今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吴叔接过姜茶,喝了一口,暖意在胃里散开:“放心,我们己经做了能做的,剩下的就看老天爷了。再说,就算橡胶林真的受损,我们两边一起努力,肯定能把它恢复好。当年‘黑蛇’那么难对付,我们都挺过来了,这点台风不算什么。”

林默点点头,从怀里掏出那个“友谊牌”,放在炭火旁烘干:“这个牌子还在,就像我们的友谊和守护还在。不管台风过后橡胶林变成什么样,我们都一起重建,一起让它重新焕发生机。”

第二天清晨,台风终于过境,天空放晴,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满目疮痍的橡胶林里。林默推开安全屋的门,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沉——“友谊林”里的很多橡胶树被吹倒,枝叶散落一地;育苗基地的温室大棚被狂风掀翻,里面的幼苗泡在积水里;缅北胶园的堤坝虽然没垮,但旁边的几棵橡胶树己经被洪水冲得根部,叶子发黄。

“林默哥,育苗基地的幼苗……”阿武跑过来,眼里含着泪水,“大部分都被淹了,我们之前培育的优质品种,可能……”

林默拍了拍阿武的肩膀,强压下心里的难受:“别灰心,我们先去看看还有没有能救的幼苗,能救一棵是一棵。苏青姐己经联系了生态保护协会,他们会派专家来帮忙评估损失,还会给我们送新的种子和幼苗。”

老张和吴叔也带着胶农们开始清理现场,有人用锯子锯断倒下的树干,有人用铁锹挖沟排水,有人小心翼翼地把育苗基地里的幼苗搬到高处。陈兰则拿着相机,拍下受损的橡胶树和幼苗,记录下每一处损失,为后续的重建申请援助做准备。

“林默老弟,你看这边!”吴叔突然喊了一声,指着“友谊林”中心的石碑,“石碑没倒!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铁丝网外的月光》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我们的‘友谊树’也没倒!”

林默跑过去,看到石碑依旧立在原地,虽然表面沾了很多泥污,但上面“橡胶为媒,边境同心”八个字依旧清晰。石碑旁边的两棵“友谊树”——一棵中国品种,一棵缅北品种,虽然枝桠被吹断了几根,但树干依旧挺拔,叶子也还保持着绿色。

“太好了!这两棵树没倒!”阿武兴奋地跳起来,“这说明我们的友谊和橡胶林一样,能扛过风雨!”

林默蹲在“友谊树”旁,轻轻抚摸着树干,忽然发现树皮上有一道新的年轮痕迹——虽然很淡,但清晰可见。他想起苏青说过的话:“橡胶树的年轮不仅记录着时间,还记录着它经历的风雨。每一次风雨过后,它都会长得更结实,年轮也会更厚重。”

“我们的橡胶林也是一样,”林默站起身,对所有人说,“这次台风虽然让我们受了损失,但也让我们的橡胶林变得更结实,让我们的友谊变得更深厚。接下来,我们一起重建,一起让橡胶林长得更好!”

台风过后的第三天,生态保护协会的援助物资就送到了林场——不仅有新的橡胶种子和幼苗,还有重建温室大棚的材料、修复堤坝的防渗膜,以及一批新的生态监测设备。苏青带着专家们也赶到了,开始指导大家进行科学的重建工作。

“根据我们的评估,育苗基地的温室大棚需要重新搭建,位置要往高处移,避免下次台风被淹,”苏青指着育苗基地的地图,“我们还会在这里安装一套自动灌溉系统,既能节约用水,又能保证幼苗的水分供应。另外,‘友谊林’里受损的橡胶树,我们要进行修剪和加固,再给它们施上有机肥,帮助它们恢复生长。”

老张则带着中缅胶农们学习如何使用新的育苗技术,他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配制营养土、如何进行种子催芽、如何防治幼苗的病虫害。缅北的胶农们学得很认真,时不时拿出笔记本记录,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提问,老张也耐心地一一解答。

“张大哥,这种营养土的配方能不能写给我们?”一个缅北胶农问道,“我们想把这种方法带回缅北胶园,让我们的幼苗也能长得这么好。”

老张笑着点点头:“当然可以!不仅是营养土配方,我们所有的育苗技术和经验,都会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们。以后,我们两边的胶农要经常交流,互相学习,一起提高橡胶种植技术。”

吴叔则带着胶农们修复缅北胶园的堤坝,他们用新的防渗膜把堤坝的裂缝彻底堵住,又在堤坝外侧加了一层混凝土,提高堤坝的抗洪能力。林默和阿武也过去帮忙,少年们虽然力气小,但搬起沙袋来一点也不含糊,还主动帮胶农们递工具、送水。

陈兰则在科普站里发起了“橡胶林重建故事征集”活动,邀请中缅胶农和志愿者们写下自己在重建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还收集大家在台风中拍摄的照片,准备做成一本“风雨同舟”纪念册,记录下这段跨国重建的温暖时光。

“我从来没想过,台风过后,我们能这么快就开始重建,”一个缅北胶农在故事里写道,“中国的朋友不仅给我们送来了物资,还教我们技术,帮我们修复堤坝。以前,我觉得边境是一道墙,现在才知道,边境是一座桥,连接着我们的友谊和希望。”

阿武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这次台风让我明白了,守护橡胶林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团结。中缅的朋友一起努力,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橡胶种植技术,成为一名真正的橡胶林守护者,守护我们的友谊和家园。”

一个月后,橡胶林的重建工作基本完成。新的温室大棚在育苗基地的高处拔地而起,透明的塑料膜在阳光下泛着光,里面的幼苗长势喜人;“友谊林”里受损的橡胶树经过修剪和加固,重新长出了嫩绿的枝桠;缅北胶园的堤坝也焕然一新,再也不用担心洪水的侵袭。

夜晚,中缅胶农们聚集在“友谊林”的石碑旁,举行了一场简单的“重生庆祝会”。大家带来了各自的美食,围着篝火坐在一起,分享着重建过程中的故事和喜悦。

苏青拿出最新的生态监测数据,笑着说:“根据监测,我们的橡胶林生态系统正在快速恢复,土壤质量比台风前还好,幼苗的成活率也达到了95%以上。更让人高兴的是,边境两边的橡胶林己经形成了更稳定的生态循环,我们的蜜蜂和鸟类,在两边的林子里来回穿梭,像是在传递着友谊的信号。”

老张则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中缅橡胶贸易合作社’己经正式成立了!我们在科普站旁边建了一个小型的橡胶初加工厂,下个月就能投入使用。以后,两边的胶农可以把橡胶送到这里加工,再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再也不用担心被中间商压价,大家的收入肯定能提高不少!”

吴叔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地站起来:“太好了!我们缅北的胶农终于有了自己的销售渠道!以后,我们要和中国的朋友一起,把我们的橡胶卖到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让更多的人知道,中缅边境的橡胶林不仅产优质橡胶,还传递着和平与友谊。”

陈兰拿出那本“风雨同舟”纪念册,递给每个人翻阅:“这里面记录了我们在台风中守护、在重建中互助的点点滴滴,有照片,有故事,还有我们每个人的签名。以后,每年的今天,我们都要翻开这本纪念册,回忆这段难忘的时光,提醒自己,我们的友谊和橡胶林一样,能经得起风雨的考验。”

阿武则拿出一个新做的“友谊牌”,上面刻着所有参与重建的人的名字,还有一行小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他把牌子挂在“友谊树”上,对大家说:“这棵树经历了台风,却长得更结实了。我们的友谊也一样,经历了风雨,却变得更深厚了。以后,我们要像这棵树一样,互相扶持,一起成长。”

林默抬头望向天空,月亮己经升得很高,银色的月光洒在橡胶林里,给每棵树都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泽。他看着身边的中缅胶农们,看着重建后的橡胶林,忽然觉得,这次台风带来的不仅是损失,还有成长和希望。橡胶树的年轮会记录下这次风雨,他们的友谊也会因为这次经历,变得更加珍贵。

“我们约定,”林默举起手中的酒杯,“每年的今天,都在这里相聚,看着橡胶林的新生年轮,看着我们的友谊不断成长,看着边境的和平与繁荣,永远延续下去。”

“我们约定!”所有人都举起酒杯,声音在月光下回荡,穿过橡胶林,越过界碑,传到遥远的地方。夜风吹过,橡胶林的枝叶轻轻摇曳,像是在为这份约定祝福,为这份跨越边境的友谊歌唱。



    (http://www.220book.com/book/X68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铁丝网外的月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X68E/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