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工坊的“葛麻锦”一经推出,便以其独特的质地和清雅的风格,在府城喜好天然的文人雅士圈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瑞福祥门口再次排起长队,订单如雪花般飞来,价格甚至首逼部分绸缎。然而,在这盛名之下,窥探的目光也愈发多了起来。
这一日,一个自称姓孙的货郎,摇着拨浪鼓来到了白石村。与寻常货郎不同,他并不急着叫卖针头线脑,反而在姜家工坊附近转悠了许久,目光时不时地瞟向工坊院内,尤其是那些晾晒着的、色泽天然的葛麻布坯。
“这位大哥,打听个事儿,”孙货郎凑近正在门口检查骡马蹄铁的张武,递上一根旱烟袋,脸上堆着笑,“听说您这姜家工坊出的葛麻布,府城的老爷们都抢着要?真是了不得!不知这葛麻是怎么个织法,竟能如此好?俺走南闯北,也想进点货……”
张武跟了林晚月这些时日,警惕性早己非比寻常。他推开烟袋,面无表情地看了孙货郎一眼:“工坊的技艺,东家有令,概不外传。进货去找瑞福祥,我们这不零卖。”说完,便不再理会他,继续忙手里的活计。
孙货郎碰了一鼻子灰,脸上笑容不变,眼底却闪过一丝精明,又晃悠了一会儿,才悻悻离开。
张武立刻将此事禀报了林晚月。林晚月听后,只淡淡道:“意料之中。往后这类打听技艺、窥探工坊的人,只会多,不会少。让大家都警醒些,尤其是夜间,巡逻不能松懈。”她顿了顿,补充道,“特别是后院的葛园、麻田和偏厦,更要严加看护。”
与此同时,李家村那边,李根生的内心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
自那日从白石村目睹了姜家的兴旺与妻子的“价值”后,他回到自家那略显破败的院落,看着无所事事、只会抱怨的母亲赵氏,再对比姜家工坊里人人忙碌、眼神发亮的情景,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和焦躁啃噬着他的心。
他蹲在门槛上,闷头抽着旱烟,脑海里反复回响着姜大山那句“按规矩来”,以及工坊里那些他听不懂却感觉很高深的对话。他一首以为的天经地义——男人种地,女人持家——似乎在这个飞速变化的世道里,开始摇摇欲坠。秀娟靠着画笔和脑子,挣的钱比他辛苦一年刨土多得多,也更受人尊重。这种认知,让他感到恐慌,又隐隐有一丝不甘。
赵氏还在耳边絮叨:“……要我说,你就该再去姜家闹!他们凭什么扣着秀娟不让回来?她挣的那些钱,也该拿回来孝敬我这个婆婆!还有那葛布方子,肯定是秀娟从咱家偷学去的……”
“娘!您别说了!”李根生猛地吼了一嗓子,吓了赵氏一跳。他烦躁地站起身,在院子里来回踱步,“钱钱钱!你就知道钱!那方子要是那么容易学,人家姜家能靠着它发家?秀娟……秀娟她画那图样,您画得出来吗?”
赵氏被儿子吼得愣住,随即拍着大腿哭嚎起来:“哎呦我的老天爷啊!珂抖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儿子也向着外人说话了!这日子没法过了……”
李根生看着母亲撒泼的样子,心里一阵无力。他忽然觉得,这个家,和姜家那个充满了活力与希望的地方,仿佛是两个世界。
而在姜家工坊,姜秀娟迎来了她设计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
那位托瑞福祥赵掌柜引荐的府城退隐老翰林,派了府上的管家亲自前来。老翰林雅好文墨,不喜繁复花纹,却对姜秀娟之前设计的“山水清音”织字锦赞赏有加,此次特意托付,希望能为他即将到来的七十大寿,定制一匹织有他亲自撰写的《陋室铭》全文的锦缎,要求字迹清晰古拙,与锦缎本身的天然质感相得益彰。
这无疑是一个极高的挑战!要将整篇《陋室铭》织入锦缎,还要保持美观和可读性,对图样设计和织造技艺都是极大的考验。
姜秀娟接到这个任务,既兴奋又倍感压力。她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对着《陋室铭》的拓本反复临摹,揣摩其笔意风骨,思考如何将书法的韵律美感转化为织物的经纬语言。她尝试了多种布局,时而将文字排成扇形,时而融入山水背景,却总觉得差了点味道。
林晚月看过她几版草稿后,提点道:“娟儿,过犹不及。此文主旨在于‘德馨’,在于返璞归真。你的设计,是否也太过追求‘巧’了?何不化繁为简,只以最端整的楷书织就,留出大量空白,凸显文字本身的力量与锦缎的天然肌理?有时,无画之处,皆为妙境。”
姜秀娟闻言,如醍醐灌顶。她摒弃了所有花哨的装饰,选用最沉稳的靛青色丝线,在米白色的葛麻锦上,以极其工整严谨的楷书,织就了全文。只在角落处,用极细的银线勾勒了一角山石、几缕幽兰,与文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遥相呼应。
当这匹大气磅礴、文气盎然的《陋室铭》锦缎最终完成时,前来取货的老翰林管家看得目瞪口呆,抚摸着那仿佛带着墨香的文字,连连赞叹:“巧夺天工!真是巧夺天工!此锦深得我家老爷文心,必能令他老人家开怀!”
这份来自文坛耆宿的肯定,极大地鼓舞了姜秀娟,也让她在设计上真正找到了自信和方向。
也正是在这匹《陋室铭》锦缎引起轰动的同时,一个傍晚,李根生再次出现在了姜家工坊门口。这一次,他没有喝酒,脸上也没有了之前的戾气,只有一种近乎笨拙的坚定。他找到正在核算原料的姜大山,憋红了脸,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
“大山哥,我……我想明白了。我想跟着你干,学种棉花,或者……或者学赶车也行。我有力气,肯吃苦,我……我想按你姜家的‘规矩’来。”
风吹过场院,带着新麻的清香。姜大山看着这个仿佛一夜之间褪去了几分愚钝、多了几分沉静的妹夫,沉默了片刻,终于点了点头。
“想来,可以。明天卯时,河滩棉田见。”
(http://www.220book.com/book/X6O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