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9章 规矩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当代女总裁带个系统回到古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X6O7/ 章节无错乱精修!
 

李根生蹲在河滩棉田的田埂上,粗糙的手指捻着的泥土,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白石村的方向。那天姜大山那句“按规矩来”像根刺扎在他心里。他想起姜家工坊里井然有序的忙碌,想起那些织工们说起“姜画师”时敬佩的语气,再对比自家院里母亲永无止境的抱怨和村里人异样的目光,心里头一次生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烦躁。

“根生哥,这块地的排水沟还得再深挖些。”一个年轻学徒抱着图纸跑来,指着上面李根生看不太懂的标记,“这是老夫人新定的标准,说按这个来,棉花后期长得好。”

李根生闷闷地应了一声,抡起锄头。他认得几个字,还是小时候在村塾外偷听学的,可这图纸上的标记、数字,他看得头晕。工坊里连最小的学徒都能对着图纸说个头头是道,他这个大男人却像个睁眼瞎。

与此同时,姜家工坊内,姜秀娟迎来了她设计生涯中最大的挑战。

府城退隐的周老翰林派管家送来一幅亲手所绘的《山居秋暝图》,希望能将此画意境织成锦缎,作为献给故交的寿礼。这不仅要织出山水层次,更要传达诗中“空山新雨后”的禅意。

姜秀娟对着画卷苦思三日,废稿堆了半人高。她尝试将诗句首接织入画面,却总觉得生硬;想用复杂纹样表现山水,又失之匠气。

“娘,我实在不知该如何下手。”她疲惫地揉着额角。

林晚月仔细看过画卷,轻声道:“娟儿,你可知最高明的画师,留白处皆是文章?织锦亦然。既要懂得‘织’,更要懂得‘不织’。”

她执起炭笔,在姜秀娟的草稿上轻轻划去几处繁复的纹样:“此处若以葛麻原色为底,仅以银线勾勒远山轮廓,是否更得‘空山’之意?雨水痕迹,何不用深浅不同的经纬疏密来表现?”

姜秀娟茅塞顿开。她重新铺开画纸,不再执着于复制画作,而是捕捉其神韵。以素色葛麻为底,用极细的银线织出朦胧远山,通过经纬密度的微妙变化,作者“珂抖”推荐阅读《我?当代女总裁带个系统回到古代》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表现雨后山林的质感。只在右下角织一角茅亭,亭中空无一人,却仿佛能听见雨滴从檐角滑落的声音。

当这幅《秋暝锦》在织机上渐渐成形时,连最老练的织工都忍不住赞叹:“这哪是布,分明是一幅会发光的画!”

而此时的李根生,正在经历他人生中最难熬的半个月。

工坊的规矩比他想象的更严苛。卯时上工,迟到一刻扣半天工钱;每道工序都有明确标准,稍有偏差就要返工;就连搬运纱线都要登记数目,错一个数都要追查到底。

最让他难堪的是,他连最简单的入库单都看不明白。有次因为认错数字,把该送染坊的素锦送到了绣房,耽误了工期。管事还没说话,他自己的脸就先涨得通红。

那晚他翻来覆去睡不着,眼前尽是工坊里那些年轻学徒认真认字的模样。第二天一早,他鼓足勇气找到姜大山:“大山哥,工坊……工坊还招学徒吗?我、我想从头学起。”

姜大山深深看他一眼:“学徒工钱只有你现在的一半,而且要签三年契,你能接受?”

“我能!”李根生斩钉截铁。

更让所有人意外的是,他开始跟着工坊里最小的学徒认字。每天收工后,就蹲在院角用树枝在地上比划,那认真的模样,连姜秀娟远远看见都怔了怔。

一个月后,当周老翰林府的管家见到完成的《秋暝锦》时,竟对着锦缎深深作揖:“此锦得王摩诘诗魂,老夫代主人谢过姜画师!”

消息传开,“姜画师”之名第一次压过了“姜家闺女”的称呼。而也在这天,李根生终于能独立看懂入库单了。他捧着那张薄薄的纸,手有些抖。

晚风拂过葛园,带来阵阵清香。林晚月站在新规划的工学堂地基前,对身边的姜秀娟说:“看见了吗?规矩不是束缚,是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姜秀娟望着远处正在灯下认字的李根生,轻轻点头。

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方圆。而规矩,恰恰给了他们丈量天地的尺度。



    (http://www.220book.com/book/X6O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当代女总裁带个系统回到古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X6O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